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46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0
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主要包括螺纹接头连接的桶结构和管结构,桶结构包括灌液桶和漏斗,灌液桶上方通过支撑架连接挂钩,漏斗下方连接的排出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第一旋钮。管结构中输液软管中段进入绞盘盒缠绕在旋转轴上适当长度后穿过,旋转轴一侧安装有第二旋钮,远端的锥形头上开孔,其近端哑铃形气囊尾连接带有密封塞的通气管,近侧设置有三通阀、第三旋钮、导液管,导液管通过漏斗形接头连接废液收集管和负压废液收集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T扫描大肠时专用水灌肠医疗装置的技术方案,解决检查时输液软管末端脱漏、污染诊断床、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患者不能控制排泄等问题,有效保障了肠充水CT扫描安全和效率。安全和效率。安全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


[0001]在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肠和回盲部的CT扫描,常在清洁灌肠和抑制肠蠕动基础上,采用充盈大量生理盐水方法增加组织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效果。目前,大肠充水所使用的装置为软塑料吊袋连接输液管结构,操作简单易行,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如下情况:输液管末端易从肛门脱落,肠内容物漏出污染CT诊断床的问题;检查结束拔管时存在受检者不能控制排泄或不能及时进入卫生间排泄的问题;软塑料吊袋易变形,不能精确标注液体数量和压力,给检查过程带来肠壁损伤或穿孔的风险,且容积和承重能力有限,有时不能满足需要灌注大量液体进行检查的需要。在已公布的类似灌肠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只能满足洗肠或灌注药液等要求,无法解决CT扫描中肠充水的技术问题。这些缺陷限制了大肠和回盲部充水CT扫描的安全开展,且增加了CT扫描室的污染风险,降低了检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其它类似方案基础上改良的、CT扫描大肠时专用肠充水医疗装置的技术方案,解决检查时输液软管末端易从肛门脱落、液体易从肛门渗漏污染诊断床、拔管过程中患者不能控制排泄、拔管后不能及时进入卫生间排泄、软塑料吊袋承重力不足及标注液体灌注数量不够准确等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主要包括通过螺纹接头连接的桶结构和管结构两部分。
[0005]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桶结构为由硬质材料制作、可重复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圆柱形的灌液桶和圆锥形的漏斗,最大容积至少可达3000-5000ml。
[0006]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灌液桶桶壁上设置有液体容积刻度线,桶缘上方至少安装3条支撑架,支撑架向上连接在挂钩尾部下方。
[0007]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排出管上端连接在漏斗底端出口处,下端向下通过螺纹接头连接管结构,单向阀开设在排出管中部,单向阀上安装有第一旋钮。
[0008]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管结构为塑料材质制作的一次性使用装置,主要是由输液软管及附属结构组成,上端通过螺纹接头可与排出管末端连接。
[0009]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输液软管中段经入口槽穿插进入绞盘盒内,按一定规律缠绕在旋转轴上适当长度后,穿过出口槽伸出绞盘盒向远段延
伸,旋转轴一侧安装有第二旋钮。
[0010]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输液软管末端的锥形头顶端开设有孔,锥形头近端管壁外由远至近设置有内部相通的哑铃形气囊头、哑铃形气囊体、哑铃形气囊尾,哑铃形气囊尾连接有通气管。密封塞由橡胶材料制作,安装在通气管尾端,封闭通气管。
[0011]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在输液软管远段、哑铃形气囊尾近端侧的适当位置安装有三通阀,向管壁一侧开孔安装有导液管,三通阀上安装有第三旋钮。
[0012]上述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废液收集管远端连接负压废液收集袋,近端则可通过漏斗形接头与导液管尾部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桶结构为硬质材料制作,不变形且可重复使用,具有容量大和承重能力强的优点,通过挂钩和支撑架的悬挂高度及选择合适液体充盈压力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漏斗、排出管、单向阀和第一旋钮等结构设计利于管控液体排泄和关闭,末端设置的螺纹接头益于排出管与管结构快速无渗漏对接。注射器穿刺密封塞经通气管注入空气充盈后,哑铃形气囊头有效防止输液管远端从肛门内脱出,哑铃气囊体和哑铃形气囊尾则封闭肛门口利于防止注入的液体向肛门外渗漏。检查结束拔管前,旋转第三旋钮打开三通阀,在封闭输液软管的同时打开导液管与输液软管远端的连通,逆向引流肠管的液体,大部分液体经废液收集管流入负压废液收集袋,可降低肠管内充盈压力,能进一步避免输液软管脱漏,且利于避免拔管后患者不能控制排泄和不能及时进入卫生间。部分输液软管经入口槽和出口槽出入绞盘盒内并缠绕在旋转轴上,方便收纳输液软管,且转动第二旋钮伸展输液软管长度,配合灌液桶的悬挂高度,利于准确调节液体灌注压力。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6] 图中1.挂钩,2.支撑架,3.灌液桶,4.漏斗,5.排出管,6.螺纹接头,7.输液软管,8.入口槽,9.绞盘盒,10.旋转轴,11.第二旋钮,12.出口槽,13.容积刻度线,14. 单向阀,15. 第一旋钮,16.第三旋钮,17.孔,18. 锥形头,19.哑铃形气囊头,20. 哑铃形气囊体,21 哑铃形气囊尾,22.通气管,23.密封塞,24.三通阀,25.废液收集管,26.负压废液收集袋,27.漏斗形接头,28.导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
[0018] 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患者侧卧于CT扫描床上,输液软管7远端的锥形头18涂抹液体石蜡润滑后经肛门插入直肠内。使用医用注射器穿刺密封塞23注射空气,经通气管22依次充盈哑铃形气囊尾21、哑铃形气囊体20、哑铃形气囊头19封闭肛门后,患者改平卧位。参照容积刻度线13,在灌液桶3内盛装适量生理盐水,选择合适悬挂高度,通过支撑架2和挂钩1悬挂在输液架上。旋转第二旋钮11带动旋转轴10,输液软管7中段经入口槽8、出口槽12向绞盘盒9外延长至合适长度,通过螺纹接头6将输液软管7上端与
排出管5末端紧密连接。转动第一旋钮15打开单向阀14,液体逐渐充盈大肠并进行CT扫描。检查结束后,将连接有负压废液收集袋26的废液收集管25通过漏斗形接头27连接在导液管28上,转动第三旋钮16打开三通阀24,将肠管内部分液体逆向引流入负压废液收集袋26,至液体停止流出时,用医用注射器穿刺密封塞23抽出气体,从肛门内拔出输液软管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通过螺纹接头(6)连接的桶结构和管结构两部分,桶结构中的灌液桶(3)桶壁上设置有液体容积刻度线(13),管结构中的输液软管(7)末端由远至近设置有内部相通的哑铃形气囊头(19)、哑铃形气囊体(20)、哑铃形气囊尾(21),哑铃形气囊尾(21)连接有通气管(22),密封塞(23)由橡胶材料制作,安装在通气管(22)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桶结构为由硬质材料制作、可重复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圆柱形的灌液桶(3)和圆锥形的漏斗(4),最大容积至少可达3000-5000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灌液桶(3)的桶缘上方至少安装3条支撑架(2)并向上连接在挂钩(1)尾部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肠充水CT扫描专用防脱漏桶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出管(5)上端连接在漏斗(4)底端出口处,单向阀(14)开设在排出管(5)中部,其上安装有第一旋钮(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肠充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竹君万志先余鑫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