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燕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140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黑磷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均匀,然后在氮气气氛和避光条件下,加入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随之带来的是对人造血管支架的高需求。血管支架是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型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制成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畅通。
[0003]血管支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接通时不渗血,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适宜的孔隙率及孔径,以保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扩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0004]在制备血管支架时,存在一个矛盾之处,较高的孔隙率和较大的孔径对于组织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然而过高的孔隙率和孔径同时也会降低支架的力学性能。
[0005]目前常用的血管支架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金属钽、医用不锈钢及镍钛合金等,金属支架应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但是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再狭窄率高,造成血管壁损伤等。这一直是阻碍血管支架技术发展的一大瓶颈。
[0006]另外,长期以来材料表面的生物功能化仍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生物相容性,限制其应用推广。生物相容性是最基本的安全性要求,医用材料与人体相互作用下,必须对人体无毒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无不良反应。
[0007]专利CN101327343B公开了一种复合药物血管支架,支架本体上设有孔洞,并且孔洞内外分别固定不同的药物,从而增加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并防治再狭窄,但是其本质还是金属支架,仍旧存在金属支架本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血管支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好。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1](1)先将黑磷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均匀,然后在氮气气氛和避光条件下,加入ε-聚赖氨酸水溶液,搅拌反应,得到反应液;
[0012](2)然后将反应液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中,探头超声剥离,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继续超声波振荡反应,干燥得到纳米粉末,再将纳米粉末经钙、锌掺杂得到掺杂纳米粉末;
[0013](3)最后将掺杂纳米粉末与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酰胺、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在避光条件下配制成纺丝液,接着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
[0014]其中,所述掺杂纳米粉末是以纳米粉末与四水合硝酸钙、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反应得到。
[0015]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掺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纳米粉末超声波分散于6~9份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0.2~0.3份四水合硝酸钙、0.08~0.1份六水合硝酸锌,120~130℃搅拌反应8~10小时,离心,洗涤,即得所述的掺杂纳米粉末。
[0016]优选的,步骤(1)中,黑磷晶体、去离子水和ε-聚赖氨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3~5:2~4,其中,ε-聚赖氨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30%。
[0017]优选的,步骤(1)中,搅拌反应的工艺条件为:70~80℃搅拌反应8~10小时。
[0018]优选的,步骤(2)中,反应液、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3,其中,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40%。
[0019]优选的,步骤(2)中,探头超声剥离时间为8~10小时。
[0020]优选的,步骤(2)中,超声波振荡反应的工艺条件为:600~800W超声波振荡反应5~8小时。
[0021]优选的,步骤(3)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纺丝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掺杂纳米粉末加入80~90份去离子水,超声波分散均匀,再在避光条件下加入0.4~0.6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1.2~1.5份丙烯酰胺和0.002~0.003份引发剂,超声波分散均匀,即得。
[0022]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引发剂选自二苯甲酮、四乙基米氏酮或4-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任一种。
[0023]优选的,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电压15~18kV,纺丝口至接收器的距离为22~25cm,纺丝口直径为1.0mm,流速控制为2.2~2.5mL/h。
[0024]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以及上述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血管支架中的应用。
[0025]优选的,所述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利用模具将纳米复合材料编织成网状结构,然后将网状结构浸渍于药物溶液中,静置浸渍,去除后灭菌即得。
[00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药物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30%。
[002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药物选自血小板功能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苯酚咪唑等)、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令等)、抗增殖药物(如紫杉醇、雷帕霉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8]进一步优选的,利用过氧乙烷熏蒸灭菌处理。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本专利技术先将黑磷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均匀,然后在氮气气氛和避光条件下,加入ε-聚赖氨酸水溶液,搅拌反应,得到反应液;然后将反应液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中,探头超声剥离,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继续超声波振荡反应,干燥得到纳米粉末,再将纳米粉末经钙、锌掺杂得到掺杂纳米粉末;最后将掺杂纳米粉末与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酰胺、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在避光条件下配制成纺丝液,接着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静电纺丝,得到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可用于制备血管支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好。
[0031](2)本专利技术中黑磷与ε-聚赖氨酸水溶液搅拌反应过程中,ε-聚赖氨酸含有的大量氨基与黑磷配位,在黑磷表面修饰大量氨基;将反应液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中,探头超声剥离,使得黑磷剥离为二维纳米结构,并且在超声波振荡反应过程中,反应液中的大量
氨基继续对形成的二维纳米结构进行表面修饰,所得纳米粉末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之所以先部分修饰氨基后再探头超声剥离,是因为二维纳米结构非常容易团聚,先部分修饰可以有效避免团聚,形成大量的二维纳米结构,有利于生物相容性的改善。纳米结构带来的填充作用也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力学性能。
[0032](3)本专利技术中以纳米粉末与四水合硝酸钙、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反应得到掺杂纳米粉末,使得纳米粉末的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提高纳米粉末活性,促进与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酰胺形成氢键作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氟、氨基的引入也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生物相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增强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黑磷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均匀,然后在氮气气氛和避光条件下,加入ε-聚赖氨酸水溶液,搅拌反应,得到反应液;(2)然后将反应液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中,探头超声剥离,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继续超声波振荡反应,干燥得到纳米粉末,再将纳米粉末经钙、锌掺杂得到掺杂纳米粉末;(3)最后将掺杂纳米粉末与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酰胺、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在避光条件下配制成纺丝液,接着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掺杂纳米粉末是以纳米粉末与四水合硝酸钙、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反应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掺杂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纳米粉末超声波分散于6~9份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0.2~0.3份四水合硝酸钙、0.08~0.1份六水合硝酸锌,120~130℃搅拌反应8~10小时,离心,洗涤,即得所述的掺杂纳米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黑磷晶体、去离子水和ε-聚赖氨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3~5:2~4,其中,ε-聚赖氨酸水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燕常新园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