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31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家居门窗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包括窗户、窗架、玻璃紧固装置、窗外挡风装置;所述玻璃紧固装置,设置在窗户的内侧(即房间窗户的里面),用于对窗户的紧固;所述玻璃紧固装置包括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压块;所述压块用于对窗户的紧固;所述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杆升降组件包括电机Ⅰ、丝杆Ⅰ、丝杆螺母Ⅰ;所述连杆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杆Ⅰ、轴承Ⅰ、齿条、齿轮。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玻璃紧固装置,用压块顶住玻璃窗户,避免窗户在风力下振动过大,造成破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实现将台风正向风力进行疏导,导向墙体,从而保护了玻璃窗户。从而保护了玻璃窗户。从而保护了玻璃窗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门窗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登陆后带来的风暴摧毁各种建筑设施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对于沿海台风多发的地区,例如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广西等,台风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在风载的作用下,窗户玻璃因气流风压、玻璃振动、外界异物撞击等原因,使得玻璃破碎,让家中一片狼藉,造成财产损失,同时碎玻璃还会伤人。
[0003]现有的玻璃窗户在台风来袭时,没有良好的抵御能力,通常为了防止台风中破碎的玻璃造成人员的伤害,需要对玻璃上贴上胶条,防止玻璃碎渣飞溅,这种方式不但耗费时间,同时未对玻璃窗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玻璃窗户在台风来袭时,没有良好的抵御能力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以达防护玻璃窗户的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包括窗户、窗架、玻璃紧固装置、窗外挡风装置;
[0006]所述玻璃紧固装置,设置在窗户的内侧(即房间窗户的里面),用于对窗户的紧固;所述玻璃紧固装置包括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压块;所述压块用于对窗户的紧固;所述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
[0007]所述连杆升降组件包括电机Ⅰ、丝杆Ⅰ、丝杆螺母Ⅰ;所述连杆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杆Ⅰ、轴承Ⅰ、齿条、齿轮;所述丝杆Ⅰ为双向丝杆。
[0008]所述电机Ⅰ与所述丝杆Ⅰ连接,所述齿轮、压块设置在所述连杆Ⅰ上;所述齿条安装在所述窗架上;
[0009]所述轴承Ⅰ安装在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丝杆螺母Ⅰ与所述丝杆Ⅰ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轴承Ⅰ与所述连杆Ⅰ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驱动连杆Ⅰ转动,带动压块转动,实现对窗户的压紧或放松。
[0010]所述窗外挡风装置包括轨道Ⅰ、轨道Ⅱ、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所述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丝杆滑移组件设置在窗户的上方,另一个所述丝杆滑移组件设置在窗户的下方。一个折叠开合组件设置在窗户的左侧,另一个折叠开合组件设置在窗户的右侧。
[0011]所述丝杆滑移组件包括电机Ⅱ、丝杆Ⅱ、丝杆螺母Ⅱ、滑轨、滑块、连杆Ⅱ;所述电机Ⅱ、丝杆Ⅱ、滑轨、轨道Ⅰ、轨道Ⅱ安装在窗架上;轨道Ⅰ、轨道Ⅱ分别设置在窗户的上、下方;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丝杆Ⅱ通过所述丝杆螺母Ⅱ与所述滑块连接,通过电机Ⅱ驱动丝杆Ⅱ转动,带动滑块沿着滑轨移动,所述连杆Ⅱ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折叠
开合组件连接。
[0012]所述折叠开合组件包括挡风板、滑轮Ⅰ、滑轮Ⅱ、连接支撑杆Ⅰ、连接支撑杆Ⅱ、铰链;所述挡风板设置有若干个,挡风板之间通过所述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杆Ⅰ、连接支撑杆Ⅱ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两侧,并穿过所述铰链;所述连接支撑杆与所述连杆Ⅱ连接;所述滑轮Ⅰ设置在轨道Ⅰ上;所述滑轮Ⅱ设置在轨道Ⅱ上;所述连接支撑杆Ⅱ的一端与滑轮Ⅰ连接,另一端与滑轮Ⅱ连接。
[0013]为了便于折叠开合组件的折叠,自动调整连杆Ⅱ的位置,所述连杆Ⅱ一端通过杆端关节轴承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通过杆端关节轴承与所述连接支撑杆Ⅱ连接。
[0014]为了更好的减少玻璃窗户的振动,在压块上包覆软性弹性材料,软性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硅胶、TPU、TPE、TPR等。
[0015]优选地,滑轮Ⅰ包括轴承Ⅱ、滑轮杆;轴承Ⅱ设置有两个,滑轮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轴承Ⅱ,滑轮杆与连接支撑杆Ⅱ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滑轮Ⅱ为万向轮。
[0017]优选地,所述轨道Ⅰ、轨道Ⅱ的外形为弧形。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设置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实现挡风板的关闭与打开;当窗外挡风装置关闭时,可以将台风正向风力进行疏导,导向墙体,从而保护了玻璃窗户。
[0020](2)本专利技术设置玻璃紧固装置,用压块顶住玻璃窗户,避免窗户在风力下振动过大,造成破碎。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窗外挡风、窗内紧固的方式,实现了在台风下窗户的双重防护。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丝杆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折叠开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轮Ⅰ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窗外挡风装置为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窗户,2-窗架,31-电机Ⅰ,32-丝杆Ⅰ,33-齿条,34-连杆Ⅰ,35-齿轮,36-压块,37-丝杆螺母Ⅰ,38-连接件,39-轴承Ⅰ,4-轨道Ⅰ,5-轨道Ⅱ,61-电机Ⅱ,62-丝杆Ⅱ,63-丝杆螺母Ⅱ,64-滑轨,65-滑块,66-连杆Ⅱ,67-杆端关节轴承,71-挡风板,721-轴承Ⅱ,722-滑轮杆,73-滑轮Ⅱ,74-连接支撑杆Ⅰ,75-连接支撑杆Ⅱ,76-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实施例
[0032]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窗户1、窗架2、玻璃紧固装置、窗外挡风装置;
[0033]玻璃紧固装置,设置在窗户1的内侧(即房间窗户1的里面),用于对窗户1的紧固;所述玻璃紧固装置包括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压块36;所述压块36用于对窗户1的紧固;所述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
[0034]所述连杆升降组件包括电机Ⅰ31、丝杆Ⅰ32、丝杆螺母Ⅰ37;所述连杆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38、连杆Ⅰ34、轴承Ⅰ39、齿条33、齿轮35;所述丝杆Ⅰ32为双向丝杆。
[0035]所述电机Ⅰ31与所述丝杆Ⅰ32连接,所述齿轮35、压块36设置在所述连杆Ⅰ34上;所述齿条33安装在所述窗架2上;
[0036]所述轴承Ⅰ39安装在连接件38上;所述连接件38通过所述丝杆螺母Ⅰ37与所述丝杆Ⅰ32连接;所述连接件38通过轴承Ⅰ39与所述连杆Ⅰ34连接;所述齿轮35与所述齿条33啮合,驱动连杆Ⅰ34转动,带动压块36转动,使得压块36压紧窗户1或者从压紧状态转向放松状,实现对窗户1的压紧或放松。
[0037]如图7所示,所述窗外挡风装置包括轨道Ⅰ4、轨道Ⅱ5、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所述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丝杆滑移组件设置在窗户的上方,另一个丝杆滑移组件设置在窗户的下方,如图2,图3所示。一个折叠开合组件设置在窗户的左侧,另一个折叠开合组件设置在窗户的右侧,如图2、图3,图5所示。
[0038]如图4所示,所述丝杆滑移组件包括电机Ⅱ61、丝杆Ⅱ62、丝杆螺母Ⅱ63、滑轨64、滑块65、连杆Ⅱ66;所述电机Ⅱ61、丝杆Ⅱ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户(1)、窗架(2)、玻璃紧固装置、窗外挡风装置;所述窗外挡风装置,设置在窗户(1)的外侧,用于阻挡台风对窗户(1)正向风力;所述玻璃紧固装置,设置在窗户(1)的内侧,用于对窗户(1)的紧固;所述玻璃紧固装置包括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压块(36);所述压块(36)用于对窗户(1)的紧固;所述连杆升降组件、连杆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杆升降组件包括电机Ⅰ(31)、丝杆Ⅰ(32)、丝杆螺母Ⅰ(37);所述连杆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38)、连杆Ⅰ(34)、轴承Ⅰ(39)、齿条(33)、齿轮(35);所述电机Ⅰ(31)与所述丝杆Ⅰ(32)连接,所述齿轮(35)、压块(36)设置在所述连杆Ⅰ(34)上;所述齿条(33)安装在所述窗架(2)上;所述轴承Ⅰ安装在连接件(38)上;所述连接件(38)通过所述丝杆螺母Ⅰ(37)与所述丝杆Ⅰ(32)连接;所述连接件(38)通过轴承Ⅰ(39)与所述连杆Ⅰ(34)连接;所述齿轮(35)与所述齿条(33)啮合,驱动连杆Ⅰ(34)转动,带动压块(36)转动,实现对窗户的压紧或放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窗户防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外挡风装置包括轨道Ⅰ、轨道Ⅱ(5)、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所述丝杆滑移组件,折叠开合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丝杆滑移组件包括电机Ⅱ(61)、丝杆Ⅱ(62)、丝杆螺母Ⅱ(63)、滑轨(64)、滑块(65)、连杆Ⅱ(66);所述电机Ⅱ(61)、丝杆Ⅱ(62)、滑轨(64)、轨道Ⅰ、轨道Ⅱ(5)安装在窗架(2)上;轨道Ⅰ、轨道Ⅱ(5)分别设置在窗户(1)的上、下方;所述滑块(65)安装在所述滑轨(64)上;所述丝杆Ⅱ(62)通过所述丝杆螺母Ⅱ(63)与所述滑块(65)连接,通过电机Ⅱ(61)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开荣梁桂水刘利荣陈祥嵩廖礼海崔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