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21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属于绿植墙体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口,第一墙板连接在第一安装槽的一侧,第二墙板连接在第一安装槽的另一侧,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墙板,第三墙板为上端为开口结构,第三墙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置有渗水层,渗水层上填充有土壤层,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均安装有若干种植盆,每个种植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位置与第二通孔相适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绿植墙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

技术介绍

[0002]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所谓“绿色植物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钢筋水泥来砌墙,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墙,不仅占地面积少,省料省钱,而且能绿化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是人民值得提倡的好办法。
[0003]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传统绿化空间被不断压缩,城市的植物覆盖率不断下降,呈现出明显的热岛效应。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环境,垂直绿化技术就是其中较流行的一种。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垂直绿化技术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常见绿化措施,而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墙面形成的绿化系统更是一种典型的绿化手段。现有技术中,垂直绿化系统通常包括安装架、绿化模块、滴灌系统、排水系统,通过在绿化模块中种植适宜的垂直绿化植物即可以实现垂直绿化。已有的垂直绿化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安装不便。
[0004]同时种植植物的盆体积小,其中装载的土壤深度浅,植物的根茎不牢固,遇到恶劣的天气,植物会被连根拔起,导致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植物的根茎不牢固,遇到恶劣的天气,植物会被连根拔起,导致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的问题,从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其包括:安装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均为板体结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安装板的长边设置,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墙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墙板,所述第三墙板为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三墙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设置有渗水层,所述渗水层上填充有土壤层,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上均安装有若干种植盆,每个所述种植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土壤层内,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应。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第三墙板上可拆卸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所述第四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集水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在所
述第一墙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墙板的顶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集水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为半圆形板体。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下方,所述排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抽拉柜,所述抽拉柜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口。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抽拉柜上设置有把手。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多个所述排水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所述第三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适应。
[00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安装第三墙板,在第三墙板内填充土壤层,植物根系可以从种植盆的第二通孔进入第三通孔,在从第三墙板的第五通孔进入土壤层,从而可以提供植物根系伸展的空间,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茂盛,以提高植物的抗风吹的能力,解决了植物的根茎不牢固,遇到恶劣的天气,植物会被连根拔起,导致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需的问题,还可以减少管理时间,其可以在土壤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0027]2、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和安装板可以在工厂预制,在运输到施工地点组装,其方便运输,提高安装效率,还便于安装拆卸,可以进行二次利用,较少资源浪费。
[0028]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集水槽,可以对雨水进收集,雨水从第四通孔进入土壤层,在通过第五通孔进入第三通孔,在从第三通孔进入种植,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将集水槽安装在第三墙板的顶部,可以便于对植物进行浇水,还可以防止土壤的水分蒸发。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的爆炸图。
[0032]图3为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侧视的局部剖视图。
[0033]图4为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例说明:
[0036]1、安装板;2、第一墙板;3、第二墙板;4、第一安装槽;5、排水口;6、第三墙板;7、第一通孔;8、渗水层;9、土壤层;10、种植盆;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集水槽;14、第四通孔;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第三挡板;18、第二安装槽;19、抽拉柜;20、溢流口;21、把手;22、第一排水槽:23、第二排水槽;24、第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第一墙板(2)和第二墙板(3),所述安装板(1)、所述第一墙板(2)和所述第二墙板均为板体结构,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口(5),所述第一安装槽(4)沿所述安装板(1)的长边设置,所述第一墙板(2)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一侧,所述第二墙板(3)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墙板(2)和所述第二墙板(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墙板(6),所述第三墙板(6)为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三墙板(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7)上设置有渗水层(8),所述渗水层(8)上填充有土壤层(9),所述第一墙板(2)和所述第二墙板(3)上均安装有若干种植盆(10),每个所述种植盆(1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墙板(2)和所述第二墙板(3)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1)延伸至所述土壤层(9)内,所述第三通孔(12)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孔(11)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墙板(6)上可拆卸连接有集水槽(13),所述集水槽(13)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14),多个所述第四通孔(14)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水槽(13)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15)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命军张祖峰穆国平杨水清张虎张文琢洪榴祥王传国
申请(专利权)人: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