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卷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14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卷体,其为铲斗形结构件,铲口和铲背所在端分别称为远端和近端,其主体的工作面为中部内凹的圆滑空间曲面,主体的工作面的高度自远端向着近端逐渐升高,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远端的部分为前低后高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近端的部分为前高后低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的轨道的上方,翻卷体的上部设置有自近端向远端悬伸的顶檐,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由后到前从零逐渐加长,且都小于主体的工作面的左右总长度,顶檐的下表面是主体的工作面的一部分,顶檐的悬伸端侧面为竖向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防护网配合使用,能防止大于一定尺寸的块状矿料进入轨道齿窝,从源头上避免块料矿料对行走啮合系统的快速磨损和压溃。快速磨损和压溃。快速磨损和压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卷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翻卷防护网的工具,该防护网覆盖在采矿机行走轨道上,可防止块状矿料进入轨道齿窝妨碍采矿机行走以及导致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严重磨损,翻卷防护网的目的是避免防护网一直处于覆盖状态妨碍采矿机的通过,属于井工采矿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滚筒式采矿机开采高硬度矿料时,截割坚硬矿料产生的反作用力(尤其是冲击)对采矿机的行走啮合系统影响很大,而且越大块度的矿石对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的影响越大,如图13所示,尤其是高硬度、大块度矿料进入轨道齿窝后无法破碎排出,行走轮齿来不及破碎岩块,导致采矿机导向滑靴(如导向滑靴底勾部分)磨损严重,进而导致行走啮合系统出现严重磨损与压溃,寿命明显缩短,以及故障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加长,严重影响开采的经济性。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业内曾提出增加采矿机导向滑靴接触面的耐磨层厚度和长度,同时对轨道接触面采取进一步的表面硬化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并提高了现有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仍然影响采矿机的行走速度,仍是制约产能、经济性开采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卷体,与防护网配套使用,可对采矿机将要通过段轨道上方覆盖的防护网进行自动翻卷,待采矿机顺利通过后再恢复防护网对该段轨道的覆盖防护状态,既不影响采矿机工作,又能防止大于一定尺寸的块状矿料进入轨道齿窝,从源头上避免块料矿料对行走啮合系统的快速磨损,减少了导向滑靴和轨道零件的更换次数,可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0005]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0006]一种翻卷体,其为“铲斗”形结构件,“铲斗”的铲口和铲背所在端分别称为远端和近端,近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其主体的工作面为中部内凹的圆滑空间曲面,主体的工作面的高度自远端向着近端逐渐升高,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远端的部分为前低后高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近端的部分为前高后低的圆滑凹曲面,所述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的轨道的上方,所述翻卷体的上部设置有自近端向远端悬伸的顶檐,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由后到前从零逐渐加长,且都小于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左右总长度,顶檐的下表面是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一部分,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为竖向表面。
[0007]主体的工作面包括由远端向近端依次设置的卸料工作面和翻卷工作面,卸料工作面为前低后高的凹曲面,卸料工作面在远端一直延伸到与主体的底面边缘圆滑衔接,所述翻卷工作面由远端向近端依次划分为底部翻卷面、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其中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均为前高后低的凹曲面,底部翻卷面从前低后高逐渐向前高后低过渡。
[0008]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的偏后部表面的上下宽度优选为前窄后宽,其余表面是前后延伸的竖向平面。
[0009]所述翻卷体的后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引导臂,引导臂的前侧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靠后的一部分,引导臂的顶面为远端低、近端高的圆滑凸曲面。
[0010]所述引导臂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主体的底面。
[0011]所述引导臂的后侧下边缘处可设置倒角。
[0012]顶檐与引导臂之间在高度方向上保持间隔,二者之间在后侧上方形成一个开口,位于引导臂上方的主体后侧面以及该主体后侧面到引导臂顶面之间设有过渡曲面。
[0013]所述翻卷体优选为一体式结构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所述翻卷体与防护网配合使用,翻卷体可将覆盖于轨道顶部的防护网上的矿料推入输送机槽中,同时还能将防护网翻卷后推向行走箱后侧,待行走箱过后再自动翻回轨道的顶部进行防护,既可有效防止大块与中小矿料进入轨道齿窝,避免了齿窝处矿料无法排出引起的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异常受力出现的磨损、压溃等问题,尤其是轨道座处的齿窝上述情况改善更为明显,同时又不影响采矿机的行走。
[0016]防护网与翻卷体相配合,自动完成了清理网顶矿料、翻卷防护网和恢复防护网的全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0017]本技术可直接加装到现有的行走啮合系统上,即可解决现有设备的防护问题,具有良好的总体互换性,可对大量恶劣工况的现有结构进行升级改造。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所述翻卷体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所述翻卷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所述翻卷体的主体的工作面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所述翻卷体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2]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3]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0025]图8为图7的主视图;
[0026]图9为图7的俯视图;
[0027]图10为图7-9中的行走箱的防护装置连接接口结构侧视图;
[0028]图11为图7-9中的行走箱的防护装置连接接口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9]图12为所述防护网的多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0]图13为现有结构的行走啮合系统遇到轨道处块状积料无法有效排出影响啮合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翻卷体;11.主体;1111.主体近端外侧竖向大平面;1112.销孔;1113.螺钉孔;1114.主体后侧面;1115.主体后侧引导曲面;112.引导臂;1121.引导臂的顶面;113.卸料工作面;1131.远端曲面;114.底部翻卷工作面;115.中部翻卷工作面;116.上部翻卷工作面;
117.顶部翻卷面;
[0033]2.防护网;2'.翻卷后的防护网;2".翻卷前的防护网;
[0034]31.行走箱壳体;311.销孔;312.螺钉孔;32.导向滑靴;33.行走轮;
[0035]4.输送机;42.轨道;
[0036]51.连接销;52.螺钉;
[0037]91.被推挤卸载的防护网顶部的块状矿料;92.现有行走啮合系统中堆积在轨道附近难以排出的矿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翻卷体1,如图1-12所示,其为“铲斗”形结构件,为了方便表达,本文将“铲斗”的铲口和铲背所在端分别称为远端和近端,近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用于翻卷体与采矿机行走箱固定连接。其主体11的工作面(即“铲斗”内侧表面)为中部内凹的圆滑空间曲面,主体的工作面的高度自远端向着近端逐渐升高,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远端的部分为前低后高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近端的部分为前高后低的圆滑凹曲面,所述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4的轨道42的上方,所述翻卷体的上部设置有自近端向远端悬伸的顶檐,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由后到前从零逐渐加长,且都小于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左右总长度,顶檐的下表面是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一部分,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为竖向表面。
[0039]所述翻卷体与防护网2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卷体,其特征在于:其为铲斗形结构件,铲口和铲背所在端分别称为远端和近端,近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其主体的工作面为中部内凹的圆滑空间曲面,主体的工作面的高度自远端向着近端逐渐升高,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远端的部分为前低后高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近端的部分为前高后低的圆滑凹曲面,所述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的轨道的上方,所述翻卷体的上部设置有自近端向远端悬伸的顶檐,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由后到前从零逐渐加长,且都小于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左右总长度,顶檐的下表面是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一部分,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为竖向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卷体,其特征在于:主体的工作面包括由远端向近端依次设置的卸料工作面和翻卷工作面,卸料工作面为前低后高的凹曲面,卸料工作面在远端一直延伸到与主体的底面边缘圆滑衔接,所述翻卷工作面由远端向近端依次划分为底部翻卷面、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其中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均为前高后低的凹曲面,底部翻卷面从前低后高逐渐向前高后低过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强王振乾胡璟胡滔钱立全董超宋振顾恩洋郭岱丁海春余会挺黄忠东翁洋洋方兴李继林曹光熙宋学平杨芸朱孝仁林杭卢祺良陈阳方勇翔陶高群杜寰徐东东阚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