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11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把手、锁面板、复位扭簧和复位挡片;把手置于锁面板的一端,复位扭簧和复位挡片置于锁面板的另一端;把手的转轴部靠近锁面板,把手的转轴部设置有开口向锁面板的轴孔;复位扭簧套装在复位挡片的转轴部上;复位挡片的转轴部穿过锁面板,并伸入轴孔内与把手连接;复位挡片的转轴部沿其轴向设置有穿孔,复位挡片的转轴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圆孔,多个圆孔沿穿孔的周向布置,均与穿孔连通;每个圆孔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钢珠;轴孔内壁对应每个圆孔处均设置有限位槽。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固,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调整把手的方向,便可以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使用。可以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使用。可以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门分左开门与右开门,相应的,在安装门锁时也对应配置左开门锁与右开门锁。在所有使用横把手的门锁上,其左开与右开的最大区别就是把手的朝向不一样。但是,作为消费者,往往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左开与右开,如果是一个右开门,却购买了一把左开门锁,安装在门上就很不合适。这个时候,把手能够左右互换就很有必要。
[0003]目前,市面上能够进行把手换向的门锁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案:
[0004]1、拆装把手;通过拆掉把手螺丝,拿出把手调整方向后,重新打紧螺丝固定把手;该方案实现比较简单,由于把手固定时,厂商都会使用厌氧胶加固螺丝与把手的连接,目的是防止螺丝松动从而影响手感;经过一次拆装,厌氧胶将失效;而非专业人士的再次组装,很有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效果。
[0005]2、旋转挡片上添加复位扭簧挡位螺钉,在需要调整方向的时候,拆掉旋转挡片上的挡位螺丝,旋转到需要的位置后,再将挡位螺丝拧入旋转挡片。该方案操作比方案1简单,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每次旋转把手,挡位螺钉都会受到复位扭簧的挤压力,随着使用的次数增加,挡位螺钉与旋转挡片间的螺纹连接的虚位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螺丝松动;而且该螺丝通常属于定制件,在拆装过程中如果丢失短时间内很难匹配上,这个时候门锁也将不能使用。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稳固,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便于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应用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把手、锁面板、复位扭簧和复位挡片;所述把手置于所述锁面板的一端,所述复位扭簧和复位挡片置于所述锁面板的另一端;所述把手的转轴部靠近所述锁面板,所述把手的转轴部设置有开口向所述锁面板的轴孔;
[0009]所述复位扭簧套装在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上,并紧贴所述锁面板;所述复位扭簧的一扭臂与所述锁面板抵接,另一扭臂与所述复位挡片抵接;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穿过所述锁面板,并伸入所述轴孔内与所述把手连接;
[0010]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沿其轴向设置有穿孔,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圆孔,多个所述圆孔沿所述穿孔的周向布置,均与所述穿孔连通;每个所述圆孔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钢珠;所述轴孔内壁对应每个所述圆孔处均设置有限位槽,每个所述圆孔内的钢珠均可移动至对应的限位槽内。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稳固,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调整把手的方向,便可以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使用,无需进行装卸。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上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处于所述轴孔内,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通过轴承与所述把手连接。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轴承能提升把手相对复位挡片进行转动便利性,减少摩擦。
[0015]进一步,所述穿孔内设置有螺丝,所述螺丝的端部穿过复位挡片的转轴部与所述把手螺纹连接。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丝与把手螺纹固定连接;使得把手相对复位挡片转动更加顺畅。
[0017]进一步,所述穿孔为方形结构。
[0018]进一步,所述圆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圆孔沿所述穿孔的周向布置,均与所述穿孔连通。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把手与复位挡片的转轴部通过四个钢珠形成刚性连接,提升连接的稳固性。
[0020]进一步,所述把手的转轴部靠近所述锁面板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置于所述轴孔的边缘,并与所述轴孔连通;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复位挡片的转轴部固定连接;
[0021]所述限位块处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把手转动时,所述限位块在所述弧形槽内移动;所述把手转动到位时,所述限位块顶触所述把手对应所述弧形槽处的内壁。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块和弧形槽配合,对把手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提升把手方向调整的角度精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门锁把手换向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门锁把手换向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门锁把手换向装置的二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把手和复位挡片的一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把手和复位挡片的二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1]1、把手,1.1、轴孔,1.2、限位槽,1.3、弧形槽;
[0032]2、锁面板;
[0033]3、复位扭簧;
[0034]4、复位挡片,4.1、穿孔,4.2、圆孔,4.3、限位块;
[0035]5、钢珠;
[0036]6、轴承;
[0037]7、螺丝;
[0038]8、方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40]如图1至图7所示,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把手1、锁面板2、复位扭簧3和复位挡片4;所述把手1置于所述锁面板2的一端,所述复位扭簧3和复位挡片4置于所述锁面板2的另一端;所述把手1的转轴部靠近所述锁面板2,所述把手1的转轴部设置有开口向所述锁面板2的轴孔1.1;
[0041]所述复位扭簧3套装在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上,并紧贴所述锁面板2;所述复位扭簧3的一扭臂与所述锁面板2抵接,另一扭臂与所述复位挡片4抵接;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穿过所述锁面板2,并伸入所述轴孔1.1内与所述把手1连接;
[0042]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沿其轴向设置有穿孔4.1,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圆孔4.2,多个所述圆孔4.2沿所述穿孔4.1的周向布置,均与所述穿孔4.1连通;每个所述圆孔4.2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钢珠5;所述轴孔1.1内壁对应每个所述圆孔4.2处均设置有限位槽1.2,每个所述圆孔4.2内的钢珠5均可移动至对应的限位槽1.2内。
[0043]如图2和图3所示,门锁在安装前,把手1处于自由状态,钢珠5处于圆孔4.2内,把手1可相对锁面板2和复位挡片4进行转动;转动把手1时,钢珠5受把手1对应轴孔1.1的内壁挤压,钢珠5向穿孔4.1的一侧移动,且钢珠5还处于圆孔4.2内;从而使把手1能够自由转动;
[0044]如图4和图5所示,当门锁安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锁面板(2)、复位扭簧(3)和复位挡片(4);所述把手(1)置于所述锁面板(2)的一端,所述复位扭簧(3)和复位挡片(4)置于所述锁面板(2)的另一端;所述把手(1)的转轴部靠近所述锁面板(2),所述把手(1)的转轴部设置有开口向所述锁面板(2)的轴孔(1.1);所述复位扭簧(3)套装在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上,并紧贴所述锁面板(2);所述复位扭簧(3)的一扭臂与所述锁面板(2)抵接,另一扭臂与所述复位挡片(4)抵接;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穿过所述锁面板(2),并伸入所述轴孔(1.1)内与所述把手(1)连接;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沿其轴向设置有穿孔(4.1),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圆孔(4.2),多个所述圆孔(4.2)沿所述穿孔(4.1)的周向布置,均与所述穿孔(4.1)连通;每个所述圆孔(4.2)内均设置有可移动的钢珠(5);所述轴孔(1.1)内壁对应每个所述圆孔(4.2)处均设置有限位槽(1.2),每个所述圆孔(4.2)内的钢珠(5)均可移动至对应的限位槽(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挡片(4)的转轴部上套装有轴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桥陈德华杨华德李相宏谭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