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式皮下穿刺磁吸促愈合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式皮下穿刺磁吸促愈合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手术过后需要将伤口进行缝合,以促使伤口愈合。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
[0003]缝合伤口促进伤口愈合的方式非常普遍,但是需要在伤口两侧皮肉上穿针引线,伤口愈合后也会在伤口两侧留下额外的穿刺口的伤疤,形成“蜈蚣足”疤痕,导致非常不美观。此外,缝合时是分层缝合的,穿针时有时会将其他组织缝合在一起,导致错位愈合,严重的甚至要重新割开缝合,造成额外的痛苦。缝合时刺破皮肉,拆线时缝合线与皮肉组织剧烈摩擦,造成额外的痛苦。
[0004]现在已经存在无针皮肤缝合器,其原理是在切口两侧粘贴胶带,然后拉紧固定在两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皮下穿刺磁吸促愈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上部分和皮下部分;皮上部分包括上边框(5)和下边框(12),上边框(5)和下边框(12)两侧固定连接,上边框(5)和下边框(12)上均垂直固定轴杆(7),轴杆(7)平行等距设置,上边框(5)的轴杆(7)和下边框(12)的轴杆(7)一一对应,并且每对对应的轴杆(7)同轴,轴杆(7)端部固定挡片(9),每个轴杆(7)上均轴装转辊(10),转辊(10)的辊面上均匀嵌装磁铁(14),每个转辊(10)上均固定螺母(11),螺母(11)轴线与转辊(10)轴线平行,对应的同轴螺母(11)的螺纹旋向相反,对应的同轴螺母(11)配合在同一个螺杆(4)上;皮下部分包括一个端体(15)、若干中间体(2)和一个尾体(16),端体(15)为尖刺形,端体(15)尾端同轴固定插杆(17);中间体(2)为铁质,中间体(2)呈圆柱形,中间体(2)上端同轴设置导向沉孔(19),中间体(2)下端同轴设置插接沉孔(22),导向沉孔(19)和插接沉孔(22)同轴且直径相同,插接沉孔(22)配合在插接杆(18)上部分,导向沉孔(19)与插接沉孔(22)通过连通孔(3)连通,连通孔(3)的直径小于导向沉孔(19)和插接沉孔(22)的直径,连通孔(3)内设置细绳(21),细绳(21)上端固定在上部相邻中间体(2)的插接杆(18)尾端,细绳(21)下端固定在其所在中间体(2)的插接杆(18)的上端,插接杆(18)下部配合在下方中间体(2)的插接沉孔(22)内;尾体(16)呈圆柱形,尾体(16)上端同轴设置导向沉孔(19),尾体(16)下端同轴设置收纳沉孔(20),导向沉孔(19)和收纳沉孔(20)同轴,导向沉孔(19)内配合上方相邻中间体(2)的插接杆(18),导向沉孔(19)与收纳沉孔(20)通过连接孔(24)连通,连接孔(24)小于导向沉孔(19)的直径,连接孔(24)内设置细绳(21),细绳(21)上端固定在上方相邻中间体(2)的插接杆(18)的尾端,细绳(21)下端固定在拉杆(23)的中间位置,拉杆(23)的直径小于收纳沉孔(20)的直径;端体(15)、中间体(2)和尾体(16)直径相同,端体(15)的插杆(17)配合在与其相邻的中间体(2)的导向沉孔(19)内,端体(15)的插杆(17)通过细绳(21)与相邻中间体(2)的插接杆(18)上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皮下穿刺磁吸促愈合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首先上提端体(15),端体(15)通过细绳(21)带动与其相邻的中间体(2)的插接杆(18)上移,插接杆(18)上部插入插接沉孔(22)内,同时端体(15)带动所有中间体(2)的插接杆(18)联动,所有插接杆(18)均插入对应中间体(2)的插接沉孔(22)内,这样端体(15)、中间体(2)和尾体(16)就连接在一起,整体无法弯折,然后再将插杆(17)插回原位;二、皮下部分数量为两个,手捏尾体(16),然后通过尖刺状的端体(15)刺入伤口(1)两侧的皮下,穿刺深度根据伤口(1)深度而定,穿刺深度小于伤口(1)深度5mm-10mm,穿刺至一定深度后,保持穿刺针与伤口(1)平行并穿过皮下组织,然后从伤口(1)另一端的两侧穿出,这样中间体(2)就预埋在伤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