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106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定位系统,包括线束筛选装置、转运装置以及线束导引装置,所述的线束筛选装置用于从成把的多个线束中筛选单个线束,转运装置用于夹持线束筛选装置筛选出的单个线束并转运至线束导引装置上,线束导引装置用于将单个线束的导线导引至控制板的待焊接孔位并对线束实施固定。通过设置线束筛选装置,实现成把线束的分离,保证每次供应一个线束,再通过转运装置将单个线束运送至线束导引装置上,然后将线束中的导线导引至控制板待焊接孔位上,本装置结构可靠,控制起来非常的方便,线束得以精确的定位以后,就能够与控制板一起使用自动焊机进行焊接,确保整个流程都能自动化。都能自动化。都能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定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自动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种用于灯具里的控制板如图1所示,在加工使用时,需要将图2所示的线束焊接到控制板的两侧,控制板的尺寸较小,不便于或者没有类似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控制板和线束的自动焊接,目前基本都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在人工焊接时,由于控制板尺寸较小,所以一般都是由操作人员将控制板粘在凸块上,显露出待焊接孔位,然后人工将线束中的导线插置于待焊接孔位中,再用电烙笔进行焊接,此种方案有诸多不足:其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其二,由于控制板黏贴不牢固,或者焊接的时候线束容易掉落,人工焊接很容易出现焊接失败返工现象,大大降低了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定位系统,能够自动将线束定位至控制板待焊接位置。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束定位系统,包括线束筛选装置、转运装置以及线束导引装置,所述的线束筛选装置用于从成把的多个线束中筛选单个线束,转运装置用于夹持线束筛选装置筛选出的单个线束并转运至线束导引装置上,线束导引装置用于将单个线束的导线导引至控制板的待焊接孔位并对线束实施固定。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线束筛选装置,实现成把线束的分离,保证每次供应一个线束,再通过转运装置将单个线束运送至线束导引装置上,然后将线束中的导线导引至控制板待焊接孔位上,本装置结构可靠,控制起来非常的方便,线束得以精确的定位以后,就能够与控制板一起使用自动焊机进行焊接,确保整个流程都能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线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输送式控制板筛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回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翻滚式控制板筛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去掉上板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的剖视图;图9是第一夹紧单元的剖视图;图10是第一夹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控制板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固定板的轮廓示意图;图14是输送式控制板筛选装置组成的自动供料系统;图15是翻滚式控制板筛选装置组成的自动供料系统;图16是线束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线束掉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剖视图;图20是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线束通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线束通过单元不包括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分隔单元和第四驱动单元、第五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线束导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线束导引装置与线束的配合状态示意图;图28是底座和第六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驱动板和下引导块配合示意图;图30是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1是水平动力单元不包括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2是两个第二滑块配合示意图;图33是竖向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4是夹持控制板的第二夹紧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5是夹头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6是三种第二夹紧单元的夹头部分示意图;图37是控制板及线束自动焊接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8是安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图3至图38,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0008]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式控制板筛选装置,包括料桶110、第一输送单元120、第二输送单元130、摄像头200以及回料通道140,所述的料桶110用于盛放控制板,第一输送单元120用于将料桶110中的控制板输送至第二输送单元130上,第一输送单元120的出口和第二输送单元130的入口处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且控制板从该高度差掉落后姿态发生改变,摄像头200用于采集第二输送单元130上控制板的照片,板面朝下的控制板被挑选出去,余下的控制板通过回料通道140输送回料桶110中。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单元120和第二输送单元130,且第一输送单元120的出料口有个高度差,这样控制板从第一输送单元120输送至第二输送单元130的时候就会掉落并发生翻滚,翻滚后有一定的几率出现控制板板面朝下
贴合在第二输送单元130,也会呈现出其他的姿态,然后通过摄像头200拍摄第二输送单元130上的图像后,对板面朝下的控制板识别并定位,然后挑选出来即可,余下的还能还能继续返回料桶110中进行再次循环,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掉落的高度差较低,不会损坏控制板,也避免了采用其他震动方式筛选控制板时带来的元器件损伤。
[0009]参阅图4,回料通道140的结构有多种,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的回料通道140长度方向的路径呈“7”字型,回料通道140“7”字型的横向段位于第二输送单元130的出口处用于承接第二输送单元130上输送出来的控制板,回料通道140“7”字型的纵向段的尾端固定在料桶110上并与料桶110连通,这样整个回料通道140呈选址状态;回料通道140“7”字型的左上端到右下端所在的水平面高度逐渐降低,这样有利于控制板从回料通道140中向料桶110中回流;回料通道140的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字型,这样就形成了供控制板流过的通路,回料通道140上设置有震动电机141。由于回料通道140是悬伸状,当启动震动电机141后,整个回料通道140就会震动起来,再加上回料通道140中的高度逐渐降低,这样控制板就会向低处滑动从而进入料桶110中,这种震动幅度很小,不会影响到控制板上的元器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120和第二输送单元130均由支架、滚筒、输送带以及电机构成,两根平行布置的滚筒安装在支架上,输送带张紧在两根滚筒之间,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滚筒固定连接;第一输送单元120的输送带倾斜布置,第一输送单元120的输送带较低的一端位于料桶110中且较高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输送单元130输送带的上方,第一输送单元120的输送带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凸条,凸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输送单元120的输送方向;第二输送单元130的输送带水平布置且该输送带的颜色与控制板的颜色相异。这样设置第一输送单元120以后,第一输送单元120启动后,其输送带上的凸条就可以将控制板从料桶110中运送出来,非常方便。
[0011]参阅图5-图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翻滚式控制板筛选装置,包括上板体150、下板体160、第一驱动单元180以及摄像头200,所述的上板体150、下板体160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条状栅片151、第二条状栅片161,第一条状栅片151和第二条状栅片161间隔交错布置,第一驱动单元180驱动上板体150或下板体160上下动作并使得第一条状栅片151的上平面高于、平齐于或低于第二条状栅片161的上平面;第一条状栅片151和第二条状栅片161的宽度大于控制板的宽度且小于控制板的长度;摄像头200用于采集第一条状栅片151和第二条状栅片161上平面平齐时的照片,板面朝下的控制板被挑选出去。通过设置可上下动作的上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筛选装置(400)、转运装置(600)以及线束导引装置(500),所述的线束筛选装置(400)用于从成把的多个线束中筛选单个线束,转运装置(600)用于夹持线束筛选装置(400)筛选出的单个线束并转运至线束导引装置(500)上,线束导引装置(500)用于将单个线束的导线导引至控制板的待焊接孔位并对线束实施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束导引装置(500)包括底座(510)以及固定在底座(510)上的线束姿态调整单元(520)和第六驱动单元(530),线束姿态调整单元(520)用于将线束中并列且横向布置的导线调整至分开且朝上布置,各导线分开后的位置与控制板上待焊接的孔位对应,第六驱动单元(530)用于驱动线束姿态调整单元(520)夹紧或松开导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束姿态调整单元(520)包括上引导块、下引导块、夹板(525)以及第五压簧(526);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设置在两个平行布置的夹板(525)之间,上引导块包括方形本体以及方形本体一端设置的半圆管,下引导块包括方形本体以及方形本体一端设置的半圆管,上引导块的方形本体下侧、下引导块的方形本体上侧均开设有凹槽;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合在一起时两个方形本体上的凹槽合成导线通路且两个半圆管合成整根圆管,远离圆管一侧的导线通路为由大至小的喇叭状,邻近圆管一侧的导线通路之间间距逐渐增大至控制板上的待焊接孔位之间的距离,圆管的长度方向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导线通过圆管从水平姿态调整为竖直姿态;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之间设置有第五压簧(526),第五压簧(526)的弹性作用力使得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相分离,第六驱动单元(530)驱动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合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525)呈长方形,上引导块的两侧设置螺纹孔和夹板(525)上设置的通孔中拧有螺栓实现固定,下引导块的两侧设置的腰形凸块顺延夹板(525)上设置的腰型孔滑移时下引导块与上引导块合在一起或相分离,下引导块上的腰型孔长度方向与圆管任意径向方向平行;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上设置用于容纳第五压簧(526)的弹簧孔位且该孔的孔芯方向与夹板(525)上设置的腰型孔长度方向一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位的线束有两种,第一线束有两个并列的导线,第二线束有三个并列的导线;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均设置有两个,第一上引导块(521)和第一下引导块(523)用于引导第一线束,第二上引导块(522)和第二下引导块(524)用于引导第二线束;第一上引导块(521)和第一下引导块(523)上的导线通路有两条,两条导线通路呈喇叭状的部分中间设置有一个薄隔板;第二上引导块(522)和第二下引导块(524)上的导线通路有三条,三条导线通路呈喇叭状的部分中间设置有两个薄隔板且两个薄隔板之间的间距与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相吻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导块的下方设置有凸起且凸起的端部垂直于夹板(525)板面的轮廓为弧形;第六驱动单元(530)包括第七电机(531)、第二丝杆(532)、第一滑块(533)以及驱动板(534),第七电机(531)和第二丝杆(532)固定安装在底座(510)上且第二丝杆(532)的轴芯与夹板(525)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板(534)设置在下引导块的下方,驱动板(534)与第一滑块(533)固定连接,第七电机(531)驱动第二丝杆(532)转动时第一滑块(533)带动驱动板(534)滑移;驱动板(534)上位于第一下引导块
(523)和第二下引导块(524)下方凸起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浅槽,下引导块的下方凸起抵靠在驱动板(534)的上板面时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合在一起,下引导块的下方凸起抵靠在驱动板(534)的浅槽中时上引导块和下引导块在第五压簧(526)的弹性作用力下分离;第一下引导块(523)下方的浅槽宽度大于第二下引导块(524)下方的浅槽宽度,第七电机(5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火开
申请(专利权)人:宿松新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