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01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大导风板、小导风板、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第三驱动部,其中,大导风板设置在壳体的出风口处,小导风板位于大导风板的朝向壳体的一侧,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壳体上,第一驱动部和大导风板驱动连接以从出风口推出或收回大导风板,第二驱动部和小导风板驱动连接以驱动小导风板转动,第三驱动部设置在壳体上,第三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以从出风口推出或收回小导风板。采用该方案,通过设置可独立转动的小导风板,可分散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避免冷气流聚集于大导风板上,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导风板因需要对空调器产生的气流进行导流,故一般将导风板设计在出风口正面,当空调器在制冷时产生的冷空气流经导风板时,大量的冷空气聚集于导风板上,会导致导风板温度急剧降低,与室内的冷空气交汇时,产生大量的冷凝水汽,冷凝水汽聚集于导风板形成冷凝水。当空调制动时间较长时,冷凝水大量聚集在导风板上而后滴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以减少空调器的冷凝水产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大导风板、小导风板、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第三驱动部,其中,所述大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小导风板位于所述大导风板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和大导风板驱动连接以从所述出风口推出或收回所述大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小导风板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小导风板转动,所述第三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以从所述出风口推出或收回所述小导风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为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三驱动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四驱动部,所述第四驱动部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部上,所述第四驱动部和所述大导风板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大导风板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大导风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凸耳;所述小导风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转轴,所述转轴和所述凸耳限位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耳具有长条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长条孔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小导风板还包括限位帽,所述限位帽和所述转轴的端部连接,所述限位帽沿所述转轴的径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长条孔的宽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小导风板上分布有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小导风板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面为导风面,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相对于所述导风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于所述导风面的倾斜角度为40
°
至50
°
,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于所述导风面的倾斜角度为40
°
至5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部为电机,所述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弧形齿条,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弧形齿条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
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的端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弧形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弧形齿条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的端部和所述大导风板配合。
[001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大导风板、小导风板、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第三驱动部,其中,大导风板设置在壳体的出风口处,小导风板位于大导风板的朝向壳体的一侧,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壳体上,第一驱动部和大导风板驱动连接以从出风口推出或收回大导风板,第二驱动部和小导风板驱动连接以驱动小导风板转动,第三驱动部设置在壳体上,第三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以从出风口推出或收回小导风板。采用该方案,通过设置可独立转动的小导风板,可分散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避免冷气流聚集于大导风板上,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图1中的小导风板与大导风板伸出后相贴合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1中的小导风板与大导风板伸出后间隔开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图3的剖面视图;
[0020]图5示出了图1中的部分结构的装配图;
[0021]图6示出了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7示出了图1中的小导风板的剖视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壳体;20、大导风板;21、第一板体;22、凸耳;23、长条孔;30、小导风板;31、第二板体;32、转轴;33、限位帽;34、第一通孔;35、第二通孔;36、导风面;40、第一驱动部;50、第二驱动部;60、第三驱动部;70、第四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大导风板20、小导风板30、第一驱动部40、第二驱动部50和第三驱动部60,其中,大导风板20设置在壳体10的出风口处,小导风板30位于大导风板20的朝向壳体10的一侧,第一驱动部40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一驱动部40和大导风板20驱动连接以从出风口推出或收回大导风板20,第二驱动部50和小导风板30驱动连接以驱动小导风板30转动,第三驱动部60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三驱动部60和第二驱动部50驱动连接,以从出风口推出或收回小导风板30。其中,小导风板
30的尺寸小于大导风板20的尺寸。
[0027]采用该方案,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可独立转动的小导风板30,可分散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避免冷气流聚集于大导风板20上,从而可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40为两个,第二驱动部50和第三驱动部60位于两个第一驱动部40之间。将第一驱动部40设置为两个,通过两个第一驱动部40的同步运动驱动大导风板20移动,可以提高大导风板20的稳定性。具体地,两个第一驱动部40分别和大导风板20的两端配合。
[0029]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四驱动部70,第四驱动部70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部40上,第四驱动部70和大导风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大导风板20转动。这样第四驱动部70可驱动大导风板20转动,从而改变出风方向。
[0030]可选地,第四驱动部70为电机,电机具有截面为多边形的电机轴,大导风板20具有截面为多边形的连接孔,电机轴穿设在多边形孔内。第四驱动部70的电机还包括卡钩,卡钩和大导风板20上的卡槽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大导风板(20)、小导风板(30)、第一驱动部(40)、第二驱动部(50)和第三驱动部(60),其中,所述大导风板(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出风口处,所述小导风板(30)位于所述大导风板(20)的朝向所述壳体(10)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部(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一驱动部(40)和大导风板(20)驱动连接以从所述出风口推出或收回所述大导风板(20),所述第二驱动部(50)和所述小导风板(3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小导风板(30)转动,所述第三驱动部(6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三驱动部(60)和所述第二驱动部(50)驱动连接,以从所述出风口推出或收回所述小导风板(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40)为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部(50)和所述第三驱动部(6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4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四驱动部(70),所述第四驱动部(70)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部(40)上,所述第四驱动部(70)和所述大导风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大导风板(20)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风板(20)包括第一板体(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21)上的凸耳(22);所述小导风板(30)包括第二板体(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31)上的转轴(32),所述转轴(32)和所述凸耳(22)限位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22)具有长条孔(23),所述转轴(32)穿设在所述长条孔(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仕铭吴文帅莫建樷王天春文志鹏唐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