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PCB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08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化PCB继电器,包括铁芯、衔铁、动簧片、静簧常开端和静簧常闭端;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在衔铁的一面中并使衔铁的另一面与铁芯的极面处于对应配合的位置;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末端处装有动触点并分别配合在静簧常开端和静簧常闭端之间;所述衔铁的一面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位置至动簧片的装有动触点之间并对应于铁芯的极面的位置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够在保证衔铁有效导磁面积的基础上减轻衔铁重量以避免常开端触点闭合时产生的抖动问题,又能保证常闭端触点压力,以保证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证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证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化PCB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化PCB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PCB继电器是一种用于安装在PCB板(即印刷电路板)上的继电器,由于PCB板上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PCB继电器的体积通常被设计成较小。随着继电器小型化的不断推进,PCB继电器的安装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小,衔铁的面积也随之变小,为了保证足够的产品吸力,以及为了保证衔铁有效导磁面积,避免磁饱和,因而需要增加衔铁的厚度。但是,衔铁的厚度增加后,衔铁的重量也会随之增加,衔铁重量增加继电器动作时,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动能增加,常开端触点闭合时,容易产生吸合时抖动的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电寿命。为了解决产品吸合时抖动的问题,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将衔铁的头部拍扁以减轻衔铁重量,但是,衔铁的头部拍扁后,衔铁的头部对动簧片的支撑位置会向远离动触点的方向位移,这样,会造成常闭端静簧压力减小,从而影响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化PCB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既能够在保证衔铁有效导磁面积的基础上减轻衔铁重量以避免常开端触点闭合时产生的抖动问题,又能保证常闭端触点压力,以保证继电器参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产品的部件分布更加紧凑,以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小型化。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化PCB继电器,包括铁芯、衔铁、动簧片、静簧常开端和静簧常闭端;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在衔铁的一面中并使衔铁的另一面与铁芯的极面处于对应配合的位置;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末端处装有动触点并分别配合在静簧常开端和静簧常闭端之间,且静簧常开端处在动簧片的朝向所述铁芯的极面的这一侧,静簧常闭端处在动簧片的背向所述铁芯的极面的这一侧;所述衔铁的一面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位置至动簧片的装有动触点之间并对应于铁芯的极面的位置设有凹槽,以利用该凹槽在保证衔铁有效导磁面积的基础上减轻衔铁重量以避免常开端触点闭合时产生的抖动;所述衔铁的一面中,所述衔铁的凹槽至衔铁的末端端沿还具有实体段,所述实体段与动簧片相配合,以在衔铁释放时利用所述实体段抵紧动簧片来保证常闭端触点压力。
[0005]所述凹槽为沿着衔铁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并贯穿衔铁的宽度的两边;所述凹槽的宽度,在对应于铁芯的极面处,是落在铁芯的极面的区域中,并包含铁芯的极面的中心,且偏向触点方向。
[0006]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和底座;所述线圈架设有铁芯安装孔,所述线圈架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呈竖向设置;所述铁芯装在线圈架的铁芯安装孔中并使铁芯的极面朝上;所述衔铁配合在线圈架的上凸缘的上方,所述底座和线圈架的下凸缘连接成一体形成下凸缘底座组合件。
[0007]所述静簧常开端为常开静触点,静簧常闭端为常闭静触点;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常开静簧端子和常闭静簧端子;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的顶部分别固接常开静触点和常闭静触点;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和常闭静簧端子分别从上向下插装在所述线圈架中,以方便于常开静簧端子调整触点超行程,常闭静簧端子调整触点间隙。
[0008]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分别插装在所述线圈架的上凸缘和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中;所述线圈架的上凸缘和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中分别设有插接孔;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在与下凸缘底座组合件的插接孔的配合位置分别设有用来实现过盈配合的凸苞以及凸苞上用来防止插入后退出的倒刺;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与线圈架的上凸缘的插接孔之间呈间隙配合;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与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的插接孔之间呈过盈配合。
[0009]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两个线圈端子;所述两个线圈端子分别由垂直于线圈架的底部的方向从线圈架的下方向上插装在所述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处;所述线圈端子包括出现在线圈架的绕线窗口中的呈竖向设置的绕线端子和出现在线圈架的底部外的也呈竖向设置的引出脚;同一个线圈端子的绕线端子和引出脚呈错开分布,且是绕线端子靠近线圈架内侧,引出脚靠近线圈架外侧。
[0010]所述线圈端子的绕线端子和引出脚的错开位置插装固定在所述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处;在所述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处的对应位置设有台阶面朝下的台阶式插孔,所述线圈端子的插接位置设有台阶面朝上的台阶式插接部;所述线圈端子的台阶式插接部的台阶面的上部分与下凸缘底座组合件的台阶式插孔的台阶面的上部分呈间隙配合;所述线圈端子的台阶式插接部的台阶面的下部分与下凸缘底座组合件的台阶式插孔的台阶面的下部分呈过盈配合。
[0011]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和常闭静簧端子分别包括伸出到所述下凸缘底座组合件的下面的引出脚,所述常开静簧端子的引出脚和常闭静簧端子的引出脚分别处在继电器的长度的一端的两边,所述两个线圈端子的引出脚处在继电器的长度的一端的中间,并与常开静簧端子和常闭静簧端子的引出脚在继电器的长度方向呈错位分布。
[0012]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轭铁;所述轭铁为L型,轭铁的L型的水平一边与铁芯的底部相固定,轭铁的L型的竖直一边适配在线圈架的绕线窗口边;所述衔铁的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配合在轭铁的L型的竖直一边的上端;所述动簧片为L型,动簧片的L型的水平一边与所述衔铁相连接;动簧片的L型的竖直一边与轭铁的L型的竖直一边采用激光焊接相固定。
[0013]所述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中,在对应于继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还设有一个凹槽和一个凸块,并使得凸块与凹槽能够对应配合;当将两个相同的继电器拼接在一起时,其中一个继电器的凸块和凹槽分别与另一个继电器的凹槽和凸块对应卡接在一起,并使得两个继电器在长度方向的朝向相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继电器的衔铁的一面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位置至动簧片的装有动触点之间以及还是对应于铁芯的极面的位置设有凹槽,以及所述衔铁的一面中,所述衔铁的凹槽至衔铁的末端端沿还具有实体段,所述实体段与动簧片相配合。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在继电器的宽度(即对应于动簧片的宽度)越来越小,而需要通过衔铁增加厚度来提高衔铁有效导磁面积,避免磁饱和问题时,可以利用该
凹槽在保证衔铁有效导磁面积的基础上减轻衔铁重量以避免常开端触点闭合时产生的抖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实体段,保证常闭端闭合时的力臂,在衔铁释放时利用所述实体段抵紧动簧片来保证常闭端触点压力。
[0016]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凹槽为沿着衔铁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并贯穿衔铁的宽度的两边;所述凹槽的宽度,在对应于铁芯的极面处,是落在铁芯的极面的区域中,并包含铁芯的极面的中心,且偏向触点方向。本技术的这种结构,衔铁凹槽设置在铁芯极靴面中心靠触点方向,设置在此位置,对衔铁有效导磁面积影响很小,这是因为继电器的主要导磁路径是由铁芯极靴面中心与后侧的轭铁形成环路,而凹槽是偏向前侧,这样可以避免因衔铁增加凹槽导致衔铁有效导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PCB继电器,包括铁芯、衔铁、动簧片、静簧常开端和静簧常闭端;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在衔铁的一面中并使衔铁的另一面与铁芯的极面处于对应配合的位置;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末端处装有动触点并分别配合在静簧常开端和静簧常闭端之间,且静簧常开端处在动簧片的朝向所述铁芯的极面的这一侧,静簧常闭端处在动簧片的背向所述铁芯的极面的这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的一面中,在对应于动簧片的可摆动部分的根部固定位置至动簧片的装有动触点之间并对应于铁芯的极面的位置设有凹槽,以利用该凹槽在保证衔铁有效导磁面积的基础上减轻衔铁重量以避免常开端触点闭合时产生的抖动;所述衔铁的一面中,所述衔铁的凹槽至衔铁的末端端沿还具有实体段,所述实体段与动簧片相配合,以在衔铁释放时利用所述实体段抵紧动簧片来保证常闭端触点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PCB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着衔铁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并贯穿衔铁的宽度的两边;所述凹槽的宽度,在对应于铁芯的极面处,是落在铁芯的极面的区域中,并包含铁芯的极面的中心,且偏向触点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化PCB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和底座;所述线圈架设有铁芯安装孔,所述线圈架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呈竖向设置;所述铁芯装在线圈架的铁芯安装孔中并使铁芯的极面朝上;所述衔铁配合在线圈架的上凸缘的上方,所述底座和线圈架的下凸缘连接成一体形成下凸缘底座组合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化PCB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常开端为常开静触点,静簧常闭端为常闭静触点;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常开静簧端子和常闭静簧端子;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的顶部分别固接常开静触点和常闭静触点;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和常闭静簧端子分别从上向下插装在所述线圈架中,以方便于常开静簧端子调整触点超行程,常闭静簧端子调整触点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化PCB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分别插装在所述线圈架的上凸缘和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中;所述线圈架的上凸缘和线圈架的下凸缘底座组合件中分别设有插接孔;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在与下凸缘底座组合件的插接孔的配合位置分别设有用来实现过盈配合的凸苞以及凸苞上用来防止插入后退出的倒刺;所述常开静簧端子、常闭静簧端子与线圈架的上凸缘的插接孔之间呈间隙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书陈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