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胜平专利>正文

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00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包括传输结构主体,所述传输结构主体的内端中心设有作用端,所述作用端的中心上端位置转动连接有配合装置,所述作用端包括驱动装置、第一传输件、第一立架、底板、第二立架和第二传输件,所述驱动装置设在作用端的内端中心,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一侧与第一立架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另一侧与第二立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架的侧端与第一传输件相弹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架的侧端与第二传输件相弹性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的底部位置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通过作用端的设置,实现内端调节张拉强度的目的。端调节张拉强度的目的。端调节张拉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输设备
,具体为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输结构时机械行业最长使用的结构之一,通过传输结构的设置,可实现物件的承载运输功能,实现内端的快速处置,通过与其他部件配合,可实现不同的组合功能,而传输结构是通过内端的电机带动皮带实现内端的转动,从而驱动转辊进行转动,实现传输带传输的功能,帮助进行快速的连接架设,但是目前传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0003]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方便进行拉伸变形,通过拉伸变形,可以更好的进行内端接触的调控,实现更好的轮体与皮带的配合,实现减少内端输出损耗的功能,因此现有的传输结构会存在操作传输上的不便,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包括传输结构主体,所述传输结构主体的内端中心设有作用端,所述作用端的中心上端位置转动连接有配合装置,所述作用端包括驱动装置、第一传输件、第一立架、底板、第二立架和第二传输件,所述驱动装置设在作用端的内端中心,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一侧与第一立架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另一侧与第二立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架的侧端与第一传输件相弹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架的侧端与第二传输件相弹性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的底部位置处,所述驱动装置的内端包括连通杆、固定座、第一电动机、齿板、齿轴、第一转轴、滑动块、第一套杆、第二转轴、第二套杆和第三套杆,所述第一电动机安装在驱动装置的内端一侧,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侧端贯通固定座与连通杆相转动连接,所述连通杆的下端位置与第三套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套杆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套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杆的上端通过滑动块与第一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位置与第二套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侧端与齿轴相转动连接,所述齿轴的底端与齿板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第一弹性带、轴杆架、内置架、第二弹性带、连接架轴和齿盘架,所述第一弹性带设在第一传输件的内端中心,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侧端与轴杆架相转动连接,所述轴杆架的侧端通过内置架与齿盘架相转动连接,所述内置架的顶端通过第二弹性带与连接架轴相转动连接设置,所述配合装置包括第二电动机、第一套轴架、齿轮、第二套轴架、底板架、导杆和调控结构,所述调控结构设在配合装置的内端后部位置,所述调控结构的中心上端与第二电动机相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机的侧端通过第一套轴架和第二套轴架与齿轮相转动连接,所述调控结构的底部位置处与底板架相固定连接,所述导杆插接在齿轮的内端位置处,且与第一套轴架和第二套轴架贯通设置,所述调控结构包括插接板、第一板架、螺纹杆、安装轴套、第二板架和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
安装在调控结构的内端顶部,所述第三电动机的下端与螺纹杆相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安装轴套套接设置,所述安装轴套的侧端与第一板架相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侧端位置与插接板相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机的侧端与第二板架相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配合装置内端的齿轮与驱动装置内端的齿轴相啮合连接,且齿轮的位置通过插接板实现伸缩调节。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输件内端的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均采用弹性橡胶材料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传输件和第二传输件采用对称设置,且第一传输件内端的连接架轴通过底部位置与第一立架相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传输件内端的齿盘架与滑动块的横向位置通过杆件相插接设置,且齿盘架通过杆件与第一立架相滑动。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内端的齿轴与齿板相啮合连接,且侧端位置与齿盘架相连接,带动齿盘架进行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内端的滑动块对称滑动连接在作用端内端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为下部位置处,且与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相适配。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上部位置设有顶部带弧度的孔体结构,所述第二套杆的侧端与孔体结构相适配滑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一、通过安装作用端,作用端内端的驱动装置用于进行中心端的驱动工作,带动侧端位置的第一传输件和第二传输件进行转动,且的通过驱动装置的连接,可实现第一传输件和第二传输件的调整,实现第一传输件和第二传输件内端的拉伸变形,使得连接更加的紧密,底部位置的底板用于进行齿板的固定,实现相互的固定连接,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设置,可用于进行驱动装置的活动,驱动装置内端通过第一电动机的带动,可实现连通杆的转动工作,且连通杆贯穿固定座,实现驱动装置与第一立架、第二立架的相互连接,通过连通杆的转动,带动第三套杆进行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套杆的转动推移,作用在滑动块上,使得滑动块在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底部槽体进行滑动在滑动块进行滑动时,带动齿轴进行位移,使得齿轴在齿板上转动位移,当第一转轴带动第二套杆到达第一立架上部位置的孔体结构的底部时,由于孔体结构顶角采用圆弧设置,使得第二套杆进行转动,改变第二套杆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位置,实现位置的反转,当第三套杆运动到度时,进行反向运动,带动滑动块进行反向的回拉运动,此时的第二套杆处与孔体的顶部,进行下滑,之后通过横向的孔体进行回移,带动齿轴进行反向的转动,且滑动块通过侧端杆体与齿盘架进行转动,通过齿轴位置的改变,可打底齿盘架进行位移,齿盘架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带与连接架轴相连接,齿盘架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带进行连接,连接架轴的底部与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相固定,实现定位功能,当齿盘架回拉时,张紧第二弹性带,与第一弹性带进行收缩,可使得第一弹性带的表面松弛,但由于第一弹性带的弹性性能,第一弹性带仍可进行物件的承载,当齿盘架被带动进行前移时,此时第二弹性带进行收缩,第一弹性带进行张紧,实现第一弹性带的弹性拉伸,有利于进行连接传输,减少传输损失。
[0015]二、通过安装配合装置,配合装置内端的第三电动机与第二板架进行连接,底部通过螺纹杆进行转动,且螺纹杆与插接板相螺纹连接设置,在螺纹杆转动时,会带动插接板的
纵向位移,使得插接板勇敢第一板架发生位移,从而改变第二板架的位置,第二板架位置改变,直接作用在第二电动机上,第二电动机可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齿轮位置的改变,可实现与齿轴的连接或相互的断连,且第一板架与滑动块进行固定连接,实现齿轴与齿轮同时处于同一纵向位置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作用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传输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调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传输结构主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用可调节张拉强度型传输结构,包括传输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结构主体(1)的内端中心设有作用端(2),所述作用端(2)的中心上端位置转动连接有配合装置(3),所述作用端(2)包括驱动装置(4)、第一传输件(5)、第一立架(6)、底板(7)、第二立架(8)和第二传输件(9),所述驱动装置(4)设在作用端(2)的内端中心,所述驱动装置(4)的上端一侧与第一立架(6)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的上端另一侧与第二立架(8)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架(6)的侧端与第一传输件(5)相弹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架(8)的侧端与第二传输件(9)相弹性转动连接,所述底板(7)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4)的底部位置处,所述驱动装置(4)的内端包括连通杆(10)、固定座(11)、第一电动机(12)、齿板(13)、齿轴(14)、第一转轴(15)、滑动块(16)、第一套杆(17)、第二转轴(18)、第二套杆(19)和第三套杆(20),所述第一电动机(12)安装在驱动装置(4)的内端一侧,所述第一电动机(12)的侧端贯通固定座(11)与连通杆(10)相转动连接,所述连通杆(10)的下端位置与第三套杆(20)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套杆(20)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18)与第一套杆(17)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杆(17)的上端通过滑动块(16)与第一转轴(15)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5)的顶端位置与第二套杆(19)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5)的侧端与齿轴(14)相转动连接,所述齿轴(14)的底端与齿板(13)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输件(5)包括第一弹性带(21)、轴杆架(22)、内置架(23)、第二弹性带(24)、连接架轴(25)和齿盘架(26),所述第一弹性带(21)设在第一传输件(5)的内端中心,所述第一弹性带(21)的侧端与轴杆架(22)相转动连接,所述轴杆架(22)的侧端通过内置架(23)与齿盘架(26)相转动连接,所述内置架(23)的顶端通过第二弹性带(24)与连接架轴(25)相转动连接设置,所述配合装置(3)包括第二电动机(27)、第一套轴架(28)、齿轮(29)、第二套轴架(30)、底板架(31)、导杆(32)和调控结构(33),所述调控结构(33)设在配合装置(3)的内端后部位置,所述调控结构(33)的中心上端与第二电动机(27)相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机(27)的侧端通过第一套轴架(28)和第二套轴架(30)与齿轮(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胜平
申请(专利权)人:翁胜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