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塑转子、电机及通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3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塑转子、电机及通风机,包塑转子包括转子壳体,设置于转子壳体底部的包塑体,与包塑体连接的转子轴,包塑体包覆转子壳体的底部,转子壳体、包塑体、转子轴一体成型,转子壳体底部对应转子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塑流道,转子壳体底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注塑流道,转子轴与所述包塑体连接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有第三注塑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的分布均匀合理,实现了注塑过程中的均匀填充,便于注塑过程中包塑体与转子壳体的可靠结合,提升了包塑工艺的可靠性。同时转子轴设置有第三注塑流道,从而转子壳体、包塑体和转子轴可整体注塑成型,简化了工艺,提高了装配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塑转子、电机及通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包塑转子、电机及通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一般来说,按工作电源种类划分,电机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电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中,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通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小型通风机用外转子电机的转子与轴之间多采用键槽配合或者是冷压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以保证其结构强度,而利用键槽配合的方式往往需要额外添加轴套,轴套加工困难,对工艺性要求较高;而过盈配合往往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塑转子,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包塑转子的电机,以及一种包括前述电机的通风机。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包塑转子,包括转子壳体,设置于所述转子壳体底部的包塑体,与所述包塑体连接的转子轴,所述包塑体与所述转子壳体嵌合,所述转子壳体、所述包塑体、所述转子轴一体成型;所述转子壳体底部对应转子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塑流道,所述转子壳体底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注塑流道;所述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军贯穿所述转子壳体的底部,所述包塑体通过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与所述转子壳体连接;所述转子轴与所述包塑体连接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有第三注塑流道。
[0005]进一步的,所述包塑体与所述转子轴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一加强凸台。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下底尺寸N等于所述第一注塑流道的内径,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上底尺寸M、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下底尺寸N、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高度尺寸P、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腰与上底的夹角α、加强凸台截面的腰与转子轴中轴线的夹角α0之间的关系为,其中α=1.2α0。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台的截面为梯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塑流道的中心与所述转子壳体的中轴线重合。
[000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二注塑流道以所述转子壳体的中轴线为基准呈圆形阵列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包塑体包括包覆于所述转子壳体内侧的第一包塑部,包覆于所述转子壳体外部的第二包塑部,以及嵌合于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的多个连接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轴远离所述包塑体的一端外壁设置有一凹槽。
[0012]一种电机,包括前述的包塑转子。
[0013]一种通风机,包括前述的电机。
[0014]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转子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且注塑流道的分布均匀合理,实现了注塑过程中的均匀填充,便于注塑过程中包塑体与转子壳体的可靠结合,提升了包塑工艺的可靠性。同时,转子轴设置有第三注塑流道,从而转子壳体、包塑体和转子轴可整体注塑成型,简化了工艺,提高了装配精度,保证了电机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使得在开模时只需上下模,简化了开模工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包塑转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子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包括有:转子壳体1、第一注塑流道11、第二注塑流道12、包塑体2、第一包塑部21、第二包塑部22、连接部23、转子轴3、第三注塑流道31、凹槽32、加强凸台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包塑转子,包括转子壳体1,设置于所述转子壳体1底部的包塑体2,与所述包塑体2连接的转子轴3,所述包塑体2与所述转子壳体1嵌合,所述转子壳体1、所述包塑体2、所述转子轴3一体成型,具体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0022]所述转子壳体1底部对应转子轴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塑流道11,所述转子壳体1底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注塑流道12;所述第一注塑流道11和第二注塑流道12军贯穿所述转子壳体1的底部,所述包塑体2通过第一注塑流道11和第二注塑流道12与所述转子壳体1连接,在注塑时注塑原料可从第一注塑流道11和第二注塑流道12流过,将转子壳体1和包塑体2结合在一起。转子壳体1具体经由冲压而成,其设置的第一注塑流道11和第二注塑流道12使转子在注塑的过程中,包塑体2的注塑原料能够均匀的流过转子壳体1两侧并将转子轴3均匀包覆。
[0023]所述转子轴3与所述包塑体2连接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有第三注塑流道31,从而在注塑时注塑原料可从第三注塑流道31流过,将转子轴3和包塑体2结合在一起。具体的说,转子轴3和转子壳体1通过包塑体2的注塑成型紧密地结合成一体的结构。第三注塑流道31的孔径的选取应当满足结构满足许用应力为宜。
[0024]所述包塑体2与所述转子轴3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一加强凸台4。所述加强凸台4的截面为梯形(也即大体为圆台结构)。所述加强凸台4截面的下底尺寸N等于所述第一注塑
流道11的内径,所述加强凸台4截面的上底尺寸M、所述加强凸台4截面的下底尺寸N、所述加强凸台4截面的高度尺寸P、所述加强凸台4截面的腰与上底的夹角α、加强凸台4截面的腰与转子轴3中轴线的夹角α0之间的关系为,其中α=1.2α0,使得轴与转子外壳达到最佳结合强度,且在此强度下包塑料用量最少成本最低。P可根据所安装轴承的内圈尺寸而定,N 根据电机整体虚位尺寸确定,N根据α的大小确定。同时这个凸台在整机装配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顶住轴承,起到了对轴承的限位作用。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加强凸台4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另外的形状,只要其结合强度和成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即可。
[0025]所述第一注塑流道11的中心与所述转子壳体1的中轴线重合,也即第一注塑流道11设置在转子壳体1底部的正中心。
[0026]多个所述第二注塑流道12以所述转子壳体1的中轴线为基准呈圆形阵列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注塑流道12设置有四个,因第一注塑流道11是与转子壳体1的中轴线重合,因此也相当于第二注塑流道12环绕着第一注塑流道11呈圆型阵列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一注塑流道11和第二注塑流道12的形状均为圆形,同时第一注塑流道11的内径大于第二注塑流道12。第一注塑流道11和第二注塑流道12的尺寸不限于图示尺寸,第二注塑流道12的数量也不限制于图示数量,只需分布均匀且结构强度符合标准即可。
[0027]所述包塑体2包括包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塑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壳体,设置于所述转子壳体底部的包塑体,与所述包塑体连接的转子轴,所述包塑体与所述转子壳体嵌合,所述转子壳体、所述包塑体、所述转子轴一体成型;所述转子壳体底部对应转子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注塑流道,所述转子壳体底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注塑流道;所述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军贯穿所述转子壳体的底部,所述包塑体通过第一注塑流道和第二注塑流道与所述转子壳体连接;所述转子轴与所述包塑体连接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有第三注塑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塑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塑体与所述转子轴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一加强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塑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下底尺寸N等于所述第一注塑流道的内径,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上底尺寸M、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下底尺寸N、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高度尺寸P、所述加强凸台截面的腰与上底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森高晓峰李庆杨欢侯海杰钟绍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