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918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具体涉及大鲵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箱体,所述底板底端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箱体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刷毛转动清理养殖池底部的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然后启动水泵,水泵工作产生吸力,通过吸水斗吸取养殖池内水、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的混合物,水透过滤网流出箱体内,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过滤净化,无需将养殖池内的水倒掉,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大鲵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在养殖大鲵的过程中,随着养殖池内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的逐渐增多,会严重影响大鲵的正常生长,所以需要定期对养殖池内的水体进行更新。
[0003]现有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直接倒掉养殖池内的水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通过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刷毛转动清理养殖池底部的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然后启动水泵,水泵工作产生吸力,通过吸水斗吸取养殖池内水、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的混合物,水透过滤网流出箱体内,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过滤净化,无需将养殖池内的水倒掉,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成环境污染,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箱体,所述底板底端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清理机构;
[0006]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箱体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箱,所述中转箱位于水泵底部,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中转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箱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水管,两个所述第三水管相背的一端均贯穿箱体以及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有两个吸水斗,两个所述第三水管分别与相应位置的吸水斗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与底板之间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面套设有中空柱,所述中空柱一端贯穿底板并与底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吸水斗之间设有刷板,所述中空柱一端与刷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刷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刷毛。
[000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水泵顶部,所述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隔板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隔板顶部,所述箱体与滤网之间通过搭扣相锁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与伸缩杆,所述电动推杆与
伸缩杆分别位于两个第三水管相背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与伸缩杆相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柱,两个所述第三水管分别缠绕在相应位置的横柱外周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外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框,所述防水框顶端与箱体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向的一端分别与防水框两侧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柱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部均设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均与中空柱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滑杆一端均贯穿限位板。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技术通过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限位板转动,由于滑杆贯穿限位板,故限位板转动带动中空柱转动,从而带动刷板转动,进而带动刷毛转动,刷毛转动清理养殖池底部的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然后启动水泵,水泵工作产生吸力,通过吸水斗吸取养殖池内水、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的混合物,并通过第二水管注入隔板顶部,当吸入过多混合物时,水透过滤网流出箱体内,饵料残渣和大鲵粪便留在箱体内,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过滤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将养殖池内的水倒掉,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结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连接板俯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转箱立体图;
[0023]图中:1箱体、2第一水管、3滤网、4第二水管、5水泵、6中转箱、7连接板、8电动推杆、9防水框、10电机、11转轴、12刷板、13刷毛、14吸水斗、15移动轮、16底板、17伸缩杆、18横柱、19第三水管、20隔板、21中空柱、22滑槽、23滑杆、24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顶部设有箱体1,所述底板16底端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5,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水泵5,所述水泵5与箱体1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5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2,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箱6,所述中转箱6位于水泵5底部,所述第一水管2远离水泵5的一端与中转箱6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箱6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水管19,两个所述第三水管19相背的一端均贯穿箱体1以及底板16,所述底板16底部设有两个吸水斗14,两个所述第三水管19分别与相应位置的吸水斗1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与底板16之间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外周面套设有中空柱21,所述中空柱21一端贯穿底板16并与底板16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吸水斗14之间设有刷板12,所述中空柱21一端与刷板1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刷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刷毛13。
[002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包括底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6)顶部设有箱体(1),所述底板(16)底端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5),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水泵(5),所述水泵(5)与箱体(1)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5)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2),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箱(6),所述中转箱(6)位于水泵(5)底部,所述第一水管(2)远离水泵(5)的一端与中转箱(6)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箱(6)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水管(19),两个所述第三水管(19)相背的一端均贯穿箱体(1)以及底板(16),所述底板(16)底部设有两个吸水斗(14),两个所述第三水管(19)分别与相应位置的吸水斗(1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与底板(16)之间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外周面套设有中空柱(21),所述中空柱(21)一端贯穿底板(16)并与底板(16)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吸水斗(14)之间设有刷板(12),所述中空柱(21)一端与刷板(1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刷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刷毛(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鲵山洞养殖池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20),所述隔板(20)位于水泵(5)顶部,所述水泵(5)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4),所述第二水管(4)远离水泵(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夏松李树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武功山金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