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实心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77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实心轮胎;一种减震实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上设有两环状容纳腔,分别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所述第一减震层与第二减震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的多重减震下,可最大限度的减缓对轮胎的冲击,减震效果好,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实心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实心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空心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实心轮胎目前仅用于低速行驶的高负荷车辆或机械,也用于固定位置的机械。实心轮胎的高弹性、散热强、耐磨性好等特点,使得其拥有变形率低,减少维修费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但是现有的实心轮胎由于胎体是实心的,适应路面能力较差,不平的路面由于缓冲性能差会感觉比较颠,防震能力差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实心轮胎的生产使用,现有的实心轮胎胎体均为实心,虽然在轮胎胎体侧边设有减震孔,但是现有的减震孔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可以适度的减少部分震动,但减震效果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实心轮胎减震效果的减震实心轮胎。
[0004]本技术一种减震实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上设有两环状容纳腔,分别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所述第一减震层与第二减震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外壳、上避震板、下避震板及减震球,所述外壳两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减震层中,外壳内两端分别设有上避震板与下避震板,所述上避震板与下避震板上均设有通孔,其通孔的大小与减震球相适应,所述减震球设于上避震板与下避震板之间且嵌于两个通孔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及活动杆,所述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安装于第二减震层两端,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支撑片连接,另一端活动杆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支撑片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减震球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减震球沿竖直面排列在上避震板和下避震板之间。
[0006]优选地,所述减震球为耐磨橡胶材质。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为同种材质,且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匝数不同。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层的大小大于第一减震层。
[0009]优选地,所述轮胎本体外侧固定有胎肩,所述胎肩上设有防滑纹。
[001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0011]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的多重减震下,可最大限度的减缓对轮胎的冲击,减震效果好,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减震装置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减震装置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轮胎本体;2-防滑纹;3-上避震板;4-减震球;5-下避震板;6-第一支撑片;7-第一弹簧;8-活动杆;9-第二弹簧;10-第二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16]本技术一种可提高夜间安全性的实心轮胎,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体1上设有两环状容纳腔,分别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所述第一减震层与第二减震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外壳、上避震板3、下避震板5及减震球4,所述外壳两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减震层中,外壳内两端分别设有上避震板3与下避震板5,所述上避震板3与下避震板5上均设有通孔,其通孔的大小与减震球4相适应,所述减震球4设于上避震板3与下避震板5之间且嵌于两个通孔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片6、第二支撑片10、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9及活动杆8,所述第一支撑片6与第二支撑片10安装于第二减震层两端,所述第一弹簧7一端与第一支撑片6连接,另一端活动杆8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9一端与第二支撑片10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杆8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减震球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减震球4沿竖直面排列在上避震板3和下避震板5之间。所述减震球4为耐磨橡胶材质。所述第一弹簧7与第二弹簧9为同种材质,且第一弹簧7与第二弹簧9的匝数不同。所述第二减震层的大小大于第一减震层。所述轮胎本体1外侧固定有胎肩,所述胎肩上设有防滑纹2。
[0017]本实施例中轮胎本体1上设置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可通过双重减震作用来提高轮胎的减震效果,第一减震装置设置有8个并等角度安装在第一减震层中,同样第二减震装置设置有8个并等角度安装在第二减震层中,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的安装角度和安装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时改变;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胎肩相比于轮胎本体1先接触地面摩擦,可减少轮胎本体1的磨损,胎肩上设置的防滑纹2可防止轮胎本体1打滑,使用时,当路面不平整造成轮胎受力时,第一减震层中设置的减震球4、上避震板3、下避震板5相配合可首先进行减震并将震动力呈环形状均匀分散开,从而减轻颠簸程度,同时设置的第二减震层内的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9进行减震,从而起到双重减震的作用可更好对轮胎起到减震,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实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1)上设有两环状容纳腔,分别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所述第一减震层与第二减震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外壳、上避震板(3)、下避震板(5)及减震球(4),所述外壳两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减震层中,外壳内两端分别设有上避震板(3)与下避震板(5),所述上避震板(3)与下避震板(5)上均设有通孔,其通孔的大小与减震球(4)相适应,所述减震球(4)设于上避震板(3)与下避震板(5)之间且嵌于两个通孔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片(6)、第二支撑片(10)、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9)及活动杆(8),所述第一支撑片(6)与第二支撑片(10)安装于第二减震层两端,所述第一弹簧(7)一端与第一支撑片(6)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康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