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52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IH加热平台,包括:底座;IH线圈,IH线圈固定于底座内;隔热件,隔热件设置于底座内,且隔热件位于IH线圈上方;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于底座内,且加热元件位于隔热件上方,加热元件可被IH线圈加热。IH锅具,包括锅具本体及的IH加热平台;锅具本体可放置于底座上,且其底部可紧贴于加热元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通过将隔热件设置于IH线圈和加热元件之间,利用IH线圈对加热元件进行直接加热,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锅具,达到设定的烹饪效果,解决现有技术的IH加热平台在IH线圈上设置微晶板而无法对非导磁锅具直接加热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


[0001]本技术涉及锅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面上的IH加热技术主要运用于电磁炉,其结构技术运用方式是由下往上直接运用线盘对放在微晶板上的导磁锅具进行加热,对非导磁锅具则无法直接加热,锅具的选择有局限性。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784945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底壳和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内设有线圈盘和电路板,所述面板的表面设有可导磁的感磁金属层。其感磁金属层下方未设置隔热结构,面板的隔热效果差,导致感磁金属层被加热后热量可向底壳内传导,影响底壳内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不挑锅、安全性高的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包括:
[0007]底座;
[0008]IH线圈,所述IH线圈固定于所述底座内;
[0009]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IH线圈上方;
[0010]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隔热件上方,所述加热元件可被所述IH线圈加热。
[0011]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通过将隔热件设置于IH线圈和加热元件之间,可以利用IH线圈对加热元件进行直接加热,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锅具,达到设定的烹饪效果,而隔热件又可以将加热元件的产热向下隔绝,保护IH线圈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IH加热平台在IH线圈上设置微晶板而无法对非导磁锅具直接加热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
[0012]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IH加热平台还包括温控传感器,所述温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其温感部位紧贴所述加热元件。所述控温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可由此进一步实现定温烹饪、温度显示、过温保护的相关功能。
[0013]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件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0014]所述温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隔热件下方,其温感部位通过所述通孔紧贴所述加热元件。
[0015]在所述隔热件的中部开设的所述通孔,方便所述温控传感器的温感部位通过,且所述隔热件还能起到保护所述温控传感器其他部位的效果。
[0016]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传感器为NTC温控传感器。NTC 温控传
感器的温感部位感应灵敏,使用效果好。
[0017]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IH加热平台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散热风机朝向所述加热元件。利用所述散热风机对所述加热元件进行散热
[0018]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风机位于所述IH线圈下方。所述散热风机可以在烹饪过程中,对包括所述IH线圈在内的各元件进行散热。
[0019]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块,所述加热块水平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加热块的接触面积大,可以更好地将热量传递到锅具。
[0020]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为铁质加热块或带导磁片材的铝质加热块;
[0021]所述隔热件为非导磁隔热材料。
[0022]铁质加热块或带导磁片材的铝质加热块可以被所述IH线圈直接加热;非导磁隔热材料可避免被所述IH线圈加热,且能将所述加热元件的热量隔绝。
[0023]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的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通过将隔热件设置于IH线圈和加热元件之间,可以利用IH线圈对加热元件进行直接加热,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锅具,达到设定的烹饪效果,而隔热件又可以将加热元件的产热向下隔绝,保护IH线圈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IH加热平台在IH线圈上设置微晶板而无法对非导磁锅具直接加热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具有结构简单、不挑锅、安全性高等特点。
[0025]本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IH锅具,包括锅具本体及任一项所述的IH 加热平台;
[0026]所述锅具本体可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其底部可紧贴于所述加热元件上。
[0027]本技术的IH锅具通过将隔热件设置于IH线圈和加热元件之间,可以利用IH线圈对加热元件进行直接加热,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锅具本体,达到设定的烹饪效果,而隔热件又可以将加热元件的产热向下隔绝,保护IH线圈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IH加热平台在IH线圈上设置微晶板而无法对非导磁锅具直接加热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
[0028]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锅具本体为导磁锅具本体或者非导磁锅具本体。所述锅具本体的材料不限定是导磁或者非导磁,这样可以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
[0029]本技术的IH锅具的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的IH锅具通过将隔热件设置于IH线圈和加热元件之间,可以利用IH线圈对加热元件进行直接加热,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锅具本体,达到设定的烹饪效果,而隔热件又可以将加热元件的产热向下隔绝,保护IH线圈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IH加热平台在IH线圈上设置微晶板而无法对非导磁锅具直接加热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本技术的IH锅具具有结构简单、不挑锅、安全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33]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本技术的IH加热平台,包括底座1、IH线圈2、隔热件3和加热元件4。
[0035]所述IH线圈2固定于所述底座1内。
[0036]所述隔热件3设置于所述底座1内,且所述隔热件3位于所述IH线圈2上方。
[0037]所述加热元件4设置于所述底座1内,且所述加热元件4位于所述隔热件3 上方,所述加热元件4可被所述IH线圈2加热。
[0038]通过将隔热件3设置于IH线圈2和加热元件4之间,可以利用IH线圈2对加热元件4进行直接加热,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锅具,达到设定的烹饪效果,而隔热件3又可以将加热元件4的产热向下隔绝,保护IH线圈2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IH加热平台在IH线圈2上设置微晶板而无法对非导磁锅具直接加热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时不挑锅。
[0039]具体地,所述隔热件3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非导磁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H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H线圈,所述IH线圈固定于所述底座内;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IH线圈上方;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隔热件上方,所述加热元件可被所述IH线圈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H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IH加热平台还包括温控传感器,所述温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其温感部位紧贴所述加热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H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温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隔热件下方,其温感部位通过所述通孔紧贴所述加热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IH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传感器为NTC温控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H加热平台,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李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