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43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0
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包括外墙以及设置在外墙上的幕墙,外墙与幕墙之间预留有间隔以形成自下至上的风道,风道的下端为进风口,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装置,风道的上端为出风口,出风口设有抽风装置;外墙上设有向外打开的上悬窗,幕墙上设有向内打开的下悬窗,下悬窗的安装高度低于上悬窗;上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上悬窗的窗页与下悬窗的上窗框对接;下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下悬窗的窗页与上悬窗的下窗框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地采用了多种通风方式来满足居民的通风和防尘需求,不仅造价低廉,而且能起到防尘作用,并能有效采光,因此在空气质量污染严重的住宅或工业地区,该结构可为住宅以及办公空间进行很好地防尘过滤处理。地防尘过滤处理。地防尘过滤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也逐步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然而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导致了大气污染严重,而大气污染中所包含的尘埃可直接通过住户的门、窗等进入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差,居住环境变坏,从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区域的住宅,住宅的防尘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住宅防尘成为近年来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0003]目前,住宅防尘的方法较少,最常用的有纳米纱窗防尘和室内空气净化器除尘。
[0004]然而,纳米纱窗防尘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达到防尘效果,但是由于纳米纱窗因其工艺构造,网孔小,这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尘作用,同时也阻止了空气的流通。
[0005]而对于室内空气净化器除尘,其更是治标不治本,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过滤式过滤器,需要按时更换虑材才能保证净化效果,从而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生活成本;另外,一般的空气净化器净化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满足除尘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住宅内空气净化、除尘能力有限,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包括外墙以及设置在外墙上的幕墙,所述外墙与所述幕墙之间预留有间隔以形成自下至上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风道的上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抽风装置;
[0008]所述外墙上设有向外打开的上悬窗,所述幕墙上设有向内打开的下悬窗,所述下悬窗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上悬窗;
[0009]所述上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上悬窗的窗页与下悬窗的上窗框对接;所述下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下悬窗的窗页与上悬窗的下窗框对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墙与所述幕墙之间的距离为40~60mm,所述上悬窗的下窗框距室内地面的高度800~900mm,所述下悬窗的上窗框不低于所述上悬窗的下窗框。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悬窗和所述下悬窗的开启角度均为15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悬窗的左边框与所述下悬窗的左边框之间,以及所述上悬窗的右边框与所述下悬窗的右边框之间各设有一个菱形挡板。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当所述上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两块所述菱形挡板的顶部边缘分别与所述上悬窗的窗页的两侧对接;当所述下悬窗的
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两块所述菱形挡板的底部边缘分别与所述下悬窗的窗页的两侧对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幕墙为玻璃幕墙或石材幕墙。
[0015]本技术的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通过包括外墙以及设置在外墙上的幕墙,所述外墙与所述幕墙之间预留有间隔以形成自下至上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风道的上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抽风装置;所述外墙上设有向外打开的上悬窗,所述幕墙上设有向内打开的下悬窗,所述下悬窗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上悬窗;所述上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上悬窗的窗页与下悬窗的上窗框对接;所述下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下悬窗的窗页与上悬窗的下窗框对接。使得本技术与传统幕墙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主要设计理念是空气过滤除尘,避免了传统幕墙在墙体的各个高度设有多个进风口,而无法阻止大量的尘埃的弊端,且本技术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巧妙地采用了多种通风方式来满足居民的通风和防尘需求,不仅造价低廉,而且能起到防尘作用,并能有效采光,因此在空气质量污染严重的住宅或工业地区,该结构可为住宅以及办公空间进行很好地防尘过滤处理。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在室内密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在净化空气通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在普通空气流通状态下的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墙,2、幕墙,3、空气过滤装置,4、抽风装置,5、上悬窗,6、下悬窗,7、室内地面。
[0021]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包括外墙1以及设置在外墙1上的幕墙2,即幕墙2设置在外墙1的外侧,外墙1的内侧为室内,所述外墙1与所述幕墙2之间预留有间隔以形成自下至上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装置3,所述风道的上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抽风装置4,抽风装置4如抽风机位于风道的顶部产生吸力使空气在风道内向上流动,空气过滤装置3则可对进入风道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空气过滤装置3可为过滤网或过滤海绵,或者其他具有除湿除尘功能的结构,具体可根据实现需求进行选择。
[0024]所述外墙1上设有向外打开的上悬窗5,所述幕墙2上设有向内打开的下悬窗6,所述下悬窗6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上悬窗5;所述上悬窗5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上悬窗5的窗页与下悬窗6的上窗框对接,上悬窗5的窗页打开后将风道内上升的气流截住以便于气
流顺畅的进入室内;所述下悬窗6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下悬窗6的窗页与上悬窗5的下窗框对接,上悬窗5打开的同时,下悬窗6的窗页打开后将风道内上升的气流截住,而幕墙2外部的普通空气则可由下悬窗6进入并到达室内。
[002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悬窗5是指窗页通过合页(铰链)安装于窗框上侧,下悬窗6是指窗页通过合页(铰链)安装于窗框下侧,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0026]本技术可通过三种方式对上悬窗5和下悬窗6进行操作,分别参阅图1至3所示,可实现室内密闭(上悬窗5和下悬窗6均不开启,不通风)、净化空气通风(单独开启上悬窗5)、普通空气流通(上悬窗5和下悬窗6均开启)三种状态,其中,单独开启上悬窗5时,在抽风装置4的吸力作用下,外部空气经过空气过滤装置3过滤处理后进入风道,使得洁净的空气可流通到室内,从而提升了住户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
[0027]在一具体实施中,所述外墙1与所述幕墙2之间的距离为40~60mm,所述上悬窗5的下窗框距室内地面7的高度800~900mm,所述下悬窗6的上窗框不低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以及设置在外墙上的幕墙,所述外墙与所述幕墙之间预留有间隔以形成自下至上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风道的上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抽风装置;所述外墙上设有向外打开的上悬窗,所述幕墙上设有向内打开的下悬窗,所述下悬窗的安装高度低于所述上悬窗;所述上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上悬窗的窗页与下悬窗的上窗框对接;所述下悬窗的窗页打开至最大角度时,下悬窗的窗页与上悬窗的下窗框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幕墙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与所述幕墙之间的距离为40~60mm,所述上悬窗的下窗框距室内地面的高度800~900mm,所述下悬窗的上窗框不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蕾刘勇智钟程
申请(专利权)人:筑博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