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37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包括池体和污水配水管,池体左端设置快慢混槽,快慢混槽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池体右端和快慢混槽右端分别设置第一接触室和第二接触室,第一接触室和第二接触室中均设置释放器和紊流板,释放器连接溶气系统,第一接触室右侧连通第一分离室,第二接触室左侧连通第二分离室,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之间为清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减少分离长度,使分离区后端有充足溶气水,提高出水水质;成倍提高单台气浮处理水量;更有效增加反应时间,使污水与药剂混合更充分;均匀布水。均匀布水。均匀布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给排水工艺中,固、液分离工艺及设备是关键的环节,常规气浮一般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例多为1:3,甚至1:5。污水一般为窄边进水,长度方向上分离,最后由窄端出水。这种常规气浮主要问题存在于,一是,污水从进水到清水排放过程中行走十几米,在如此长的分离空间内,溶气水中的气泡在池体后半部时就几乎消失殆尽了,池体后半部污水中如果没有气泡,污水中的悬浮物就无法继续上浮,而且上浮起来的浮渣也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水流和刮渣过程的扰动,浮渣就非常容易掉落,所以去除率也就随之降低,严重影响出水效果;二是,在池体后半部设置了清水收集系统,浮渣在刮渣机的推动下,没有气泡浮力,非常容易掉落,而下方正好是清水收集系统,掉落的浮渣随之流入清水池,大大影响出水水质,导致气浮运行效率很低,甚至使气浮无法正常运行。)
[0003]常规气浮设计在150T/h处理量时,外形尺寸达到12000
×
3800,已经达到运输极限,根据七分离区的长宽比例来计算,在分离区的末端溶气水就很少甚至没有。所以出水效果也很差。所以常规气浮的进水方式,只能做到150T/h,如果进水水质SS含量超过1000PPm,常规气浮的处理量也就只能减少到100-120T/h。
[0004]目前工业污水处理量超过300T/h,进水SS超过2000PPm的污水很多,对于焦化废水来说,污水与药剂的反应时间比一般污水需要的反应时间要长,常规气浮就需要进一步增大反应区,需要的池体就更大,就要配置3台100T/h的气浮,从而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以及占地面积。所以需要研发一种处理量在300T/h以上,进水SS在2000PPM以上,并且可以运输的高效气浮,来代替常规气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包括池体和污水配水管,所述池体左端设置快慢混槽,所述快慢混槽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池体右端和所述快慢混槽右端分别设置第一接触室和第二接触室,所述第一接触室和所述第二接触室中均设置释放器和紊流板,所述释放器连接溶气系统,所述第一接触室右侧连通第一分离室,所述第二接触室左侧连通第二分离室,所述第一分离室和所述第二分离室之间为清水槽,所述清水槽通过清水收集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室和所述第二分离室,所述污水配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所述污水配水管中部通过污水管道连通所述快慢混槽;所述紊流板上分布着由中间向两边渐变的渐变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支架,所述搅拌支架上安装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搅拌桨叶。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配水管两端安装阀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水收集系统分为清水收集管。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水收集系统为清水收集管;所述清水收集管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螺旋筋条,所述清水收集管的外表面粘贴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筋条为硬塑料材料制成。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音层内部填充梯度吸音棉。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层是由多组环状的合成橡胶组成。
[0013]本申请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结构简单,有效减少分离长度,使分离区后端有充足溶气水,提高出水水质;成倍提高单台气浮处理水量;更有效增加反应时间,使污水与药剂混合更充分;均匀布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紊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清水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3中,包括池体1、快慢混槽2、搅拌装置3、污水管道4、清水槽5、污水配水管6、第一接触室7、第二接触室7-1、第一分离室8、第二分离室8-1、释放器9、清水收集管10、螺旋筋条10-1、隔音层10-2、减震层10-3、紊流板11、渐变孔12等。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包括池体1和污水配水管6,池体1左端设置快慢混槽2,快慢混槽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3,搅拌装置3包括安装在池体上的搅拌支架,减速机,与减速机输出轴相连的联轴器,以及设置与快慢混槽内的搅拌轴和桨叶。池体1右端和快慢混槽2右端分别设置第一接触室7和第二接触室7-1,第一接触室7和第二接触室7-1中均设置释放器9和紊流板11,释放器9连接溶气系统,第一接触室7右侧连通第一分离室8,第二接触室7-1左侧连通第二分离室8-1,第一分离室8和第二分离室8-1之间为清水槽5,清水槽5通过清水收集系统连通第一分离室8和第二分离室8-1,污水配水管6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接触室7、第二接触室7-1,污水配水管6中部通过污水管道4连通快慢混槽2。如图2所示,紊流板11上分布着由中间向两边渐变的渐变孔12。
[0021]污水配水管6两端安装阀门,确保第一接触室7、第二接触室7-1等量进水。
[0022]释放器9是溶气气浮净水系统中关键装置。压缩空气进入到溶气系统,在溶气系统内气水混合成压力溶气水,压力溶气水只有通过释放器9降压消能后,才能释放出大量的微细气泡,释放器8性能的好坏,涉及到气泡的微细度,它直接影响气浮法净水的效果。
[0023]清水收集系统分为若干根清水收集管10。
[0024]如图3所示,清水收集管10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螺旋筋条10-1, 同时清水收集管10的外表面粘贴有隔音层10-2,隔音层10-2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层10-3。
[0025]如图3所示,螺旋筋条10-1为硬塑料材料制成,可以弹性承载很强的水流冲击。隔音层10-2内部填充梯度吸音棉,减震层10-3是由多组环状的合成橡胶组成,隔音层10-2、减震层10-3与清水收集管10为同心圆结构。
[0026]水流从清水收集管10内部流过,管腔2内部的螺旋筋条10-1以等分间隔曲线连续螺旋下降分布,其可以增加水流的接触面积,形成较为稳定并且密实的水膜旋流,使水流的下降极限流速有所减少,可以显著降低降噪管内的压力波动,一定程度上提高隔音降噪的效果。
[002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8]污水首先进入快慢混槽2,在快慢混槽2内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通过搅拌装置3使污水与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污水通过污水管道4进入污水配水管6,污水配水管6可以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池体1的两端设对称的第一接触室7、第二接触室7-1,第一分离室8、第二分离室8-1,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混合污水处理气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包括池体(1)和污水配水管(6),所述池体(1)左端设置快慢混槽(2),所述快慢混槽(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3),所述池体(1)右端和所述快慢混槽(2)右端分别设置第一接触室(7)和第二接触室(7-1),所述第一接触室(7)和所述第二接触室(7-1)中均设置释放器(9)和紊流板(11),所述释放器(9)连接溶气系统,所述第一接触室(7)右侧连通第一分离室(8),所述第二接触室(7-1)左侧连通第二分离室(8-1),所述第一分离室(8)和所述第二分离室(8-1)之间为清水槽(5),所述清水槽(5)通过清水收集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室(8)和所述第二分离室(8-1),所述污水配水管(6)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接触室(7)、第二接触室(7-1),所述污水配水管(6)中部通过污水管道(4)连通所述快慢混槽(2);所述紊流板(11)上分布着由中间向两边渐变的渐变孔(12);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搅拌支架,所述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沪东麦斯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