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式照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29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腕式照相机,包括照相机本体,该腕式照相机还包括腕带和支座,照相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支座上,腕带连接在支座的两端。照相机本体可以具有一胶片减半机构,胶片减半机构包括:一连接于照相机卷片轴的手拉牙盘、一设置在照相机机芯上的前进轮、一配合于前进轮的上弦凸轮、一配合于上弦凸轮的快门推制件、一配合于快门推制件的推制锁片、以及一用于压住以上各构件的推制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腕式照相机克服了以往照相机所固有的携带不方便、不可靠的问题,而且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富趣味性和/或节约胶片的使用方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佩戴在手腕上的腕式照相机
技术介绍
以往的照相机都采用简单的便携式设计,往往是通过照相机的专用背包来携带,或者是通过一根腕带套在手腕上来随身携带。如果用专用背包来携带,则由于多了一个附件而显得累赘,方便性欠佳。如果用腕带套在手腕上,则可能由于腕带断裂而使照相机掉落,可靠性欠佳。而且,上述的携带手段显得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容易让人厌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可靠而且极富趣味性的腕式照相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腕式照相机,包括照相机本体,其中,该腕式照相机还包括腕带和支座,所述照相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腕带连接在所述支座的两端。较佳的是,照相机本体可以具有一胶片减半机构,胶片减半机构包括一连接于照相机卷片轴的手拉牙盘、一设置在照相机机芯上的前进轮、一配合于前进轮的上弦凸轮、一配合于上弦凸轮的快门推制件、一配合于快门推制件的推制锁片、以及一用于压住以上各构件的推制压板。本技术的腕式照相机克服了以往照相机所固有的携带不方便、不可靠的问题,而且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富趣味性和/或节约胶片的使用方式。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腕式照相机的立体图; 图2是该腕式照相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该腕式照相机的胶片减半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照相机本体处于直立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将照相机本体从支座上取下的示意图;图6是该照相机本体的顶部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将胶卷装入照相机本体的示意图;图8是该腕式照相机被使用时的示意图;以及图9是该照相机本体的底部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来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腕式照相机主要由照相机本体100、腕带200和支座300组成。照相机本体100可拆卸地安装在支座200上。支座200的两端连接有腕带300,以便像手表一样佩戴到手腕上。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支座200主要包括一由上壳3和下壳25组成的支座本体以及一扣座5。上壳3和下壳25通过多个螺钉26相互连接,其内形成了一空腔。扣座5的挡边503抵靠于上壳3的挡边301。照相机本体100可借助这些由塑料制成的挡边的弹性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支座200上。最好在照相机本体100和挡边503分别设置凸起和凹槽(反之亦然),以确保照相机本体100能可靠地安装在扣座5上。另外,扣座5的第一端501通过弹簧7插在由上壳3和下壳25所限定的空腔内,扣座5的第二端502用于可释放地扣接照相机本体100。另外,支座200还具有一设置在壳体空腔内的扣座释放机构,该扣座释放机构包括按钮24、弹簧23以及挡止槽5031。按钮24由弹簧23偏压,从上壳3上的凹槽3011伸出。按钮24具有一直立凸柱241,该直立凸柱241可与设置在扣座挡边503上的挡止槽5031相配合而将扣座5锁定在平放位置。照相机本体100的结构基本类似于普通照相机,但其仍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特殊设计。具体地说,该照相机本体100具有“胶片减半机构”。所谓胶片减半机构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普通照相机每照一次相,胶片要走36.0mm,胶片边上的方孔走八格,而本技术的照相机本体100每照一次相,胶片仅走18.0mm,胶片边上的方孔走四格。这样,与普通照相机相比,本技术的照相机本体100可以节约一半胶片。如图3所示,更具体地说,所述胶片减半机构包括连接于卷片轴的手拉牙盘49、设置在机芯上的前进轮43、配合于前进轮43的上弦凸轮45、配合于上弦凸轮45的快门推制件42、配合于快门推制件42的推制锁片48、以及用于压住前述各构件的推制压板50。该胶片减半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卷片轴带动胶片400移动,胶片边上的方孔带动前进轮43转动,前进轮43每走半圈,胶片边上的方孔要走四格。当前进轮43转动时,会带动上弦凸轮45转动,与此同时,上弦凸轮会带动快门推制件42和推制锁片48摆动。当上弦凸轮45的渐开线齿轮转到最高点时,快门推制件42被摆动到最大摆角,推制锁片48上的锁扣会扣上上弦凸轮45的锁紧槽,同时推制锁片48上的棘爪会扣上手拉牙盘49的棘爪。此时,快门上弦结束,胶片仅走过四个方孔(即18.0mm),可以拍摄一次。除了以上所述的结构之外,本技术的腕式照相机的其余构造与普通的照相机基本相同。为清楚起见,图2示出了本技术腕式照相机的全部构件供参考。这些构件可以选用金属(如不锈钢)或塑料(如ABS)来制造。其中,1是前面壳,2是螺钉,3是上壳,4是面壳扣圈,5是扣座,6是轴套,7是弹簧(中边耳拉簧),8是销钉,9是腕带环,10是取景前镜,11是前镜压片,12是螺钉,13是取景后镜,14是螺钉,15是镜头板,16是双边耳拉簧,17是按制件,18是第一镜头压圈,19是第一物镜,20是快门叶,21是弹簧(单边耳拉簧),22是按制架,23是弹簧(平端头压簧),24是按钮,25是支座下壳,26是螺钉,27是腕带扣轴,28是腕带扣针,29是第一腕带,30是带扣,31是螺钉,32是数表杠杆,33是数表拨件,34是数表拨件驱动轮,35是螺钉,36是数表轮,37是弹簧(双边耳拉簧),38是收片筒,39是弹簧(平端头压簧),40是回片按轴,41是弹簧(夹簧),42是快门推制件,43是前进轮,44是齿轮棘爪,45是上弦凸轮,46是弹簧(扭簧),47是胶片门锁件,48是推制锁片,49是手拉牙盘,50是推制压板,51是第一腕带,52是机芯,53是第二物镜,54是第二镜头压圈,55是影像框,56是螺钉,57是胶片盒压片,58是数表放大镜,59是后面壳,60是胶片门,61是回卷轴,62是弹簧(平端头压簧),63是回卷轴座,64是回卷手柄,65是手柄弹片,66是螺钉,67是胶片门轴,68是腕带轴,69是螺钉。下面将结合图4-10来描述本技术的腕式照相机的使用步骤。1)按压按钮24,使直立凸柱241脱离挡止槽5031,从而使扣座5带动照相机本体100从平放状态转成直立状态。2)将利用弹性扣合于照相机本体100的扣座第二端502脱开(图4)。3)同样是借助弹性,使照相机本体100扭转而脱离扣座5的挡边503的夹持(图5)。4)将胶片门锁件47向上推,使胶片门60脱离锁掣而打开(图6)。5)从胶卷盒中取出胶卷,把胶卷卷轴的底部装到回卷轴61上。再把胶片拉到另一个腔室,并穿过槽缝70,确认胶片边缘的小孔对准前进轮和数表拨件驱动轮的齿,最后将胶片门关上(图7)。6)借助腕带将腕式照相机佩戴到使用者的手腕上。7)当需要拍照时,按下按钮24,使照相机本体100处于直立状态。8)通过取景器取景,并按下快门(图8)。9)转动胶片前进轮(即手拉牙盘49)直至转不动,随后将照相机本体100连同扣座5向下压而重新呈平放状态。10)当需要将胶卷取出时,可再次使照相机本体100处于直立状态并将其取下。11)按下回卷释放按钮(即回片按轴40),拉出胶片回卷手柄64并使之顺时针旋转。当回卷手柄64的转动变得很容易时,表示胶片已经回卷完毕。12)打开胶片门60,取出胶卷。虽然以上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腕式照相机,包括照相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腕式照相机还包括腕带和支座,所述照相机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腕带连接在所述支座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西尔徐伟强E尚克
申请(专利权)人:原始行星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