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2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放线杆,所述放线杆的一端内部掏空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快,所述限制快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放线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内轴套,所述内轴套的外侧设置有外轴套,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之间的轨道中设置有钢球,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之间靠近钢球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外轴套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可以防止线圈脱离放线装置,可以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膜材,减小阻力,防止针织线被扯断。防止针织线被扯断。防止针织线被扯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机用放线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织机的机号表明了针床上排针的稀密程度,机号越高,针床上一定长度内的针数愈多,即针距越小,反之则针数愈少,即针距越大,在单独表示机号时,应由符号E和相应数字组成,如18机号应写作E18,它表示针床上25.4mm内有18枚织针,针织机中有放线装置用来添加线圈,进行放线;传统的针织机用放线装置有一些缺点,放线装置直接使用线圈套在放线装置的外侧,通过拉动纺织线带动线圈在装置外侧转动,摩擦力较大,可能出现纺织线被拉断的情况发生,其次在放线时,设备振动,可能导致线圈脱离放线装置的外侧,导致放线失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放线杆,所述放线杆的一端内部掏空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快,所述限制快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放线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内轴套,所述内轴套的外侧设置有外轴套,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之间的轨道中设置有钢球,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之间靠近钢球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外轴套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绕线套,所述绕线套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线圈。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与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线杆的上端与固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与放线杆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与螺纹孔内部螺纹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孔便于固定板的安装。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一端与限制快固定连接,所述旋钮的一端外表面与限制快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内轴套的内侧表面与放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钢球的外表面与内轴套的外侧轨道活动连接,所述钢球的外表面与外轴套的内侧轨道活动连接,所述外轴套通过钢球与内轴套活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钢球便于实现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与内轴套、外轴套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套的内侧表面与外轴套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套用来放置线圈。
[0013]优选的,所述绕线套的内侧表面与转动套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线圈缠绕在绕线套的外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使用时通过将绕线套套在转动套的外侧表面从而达到将线圈安装在转动套的外侧的目的,通过转动旋钮带动限制快转动,限制快转动带动螺纹柱转动,从而达到将螺纹柱拧在放线杆内部的螺纹孔的内部,通过限制快的限位作用可以限制绕线套滑出转动套的外侧,比较保险,其次通过在放线杆与转动套之间设置有内轴套、钢球、外轴套,通过内轴套、钢球、外轴套可以代替轴承的作用,可以实现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的目的,减少摩擦阻力,使得放线时线圈更易转动,不会因为阻力过大导致针织线被扯断,较为实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的局部剖切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固定板;2、安装孔;3、放线杆;4、螺纹孔;5、螺纹柱;6、限制快;7、旋钮;8、内轴套;9、外轴套;10、钢球;11、密封塞;12、转动套;13、绕线套;14、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4所示,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2,固定板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放线杆3,放线杆3的一端内部掏空设置有螺纹孔4,螺纹孔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5,螺纹柱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快6,限制快6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旋钮7,放线杆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内轴套8,内轴套8的外侧设置有外轴套9,内轴套8与外轴套9之间的轨道中设置有钢球10,内轴套8与外轴套9之间靠近钢球1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塞11,外轴套9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套12,转动套1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绕线套13,绕线套1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线圈14。
[0022]安装孔2与固定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放线杆3的上端与固定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螺纹孔4与放线杆3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螺纹柱5的与螺纹孔4内部螺纹连接,安装孔2便于固定板1的安装。
[0023]螺纹柱5的一端与限制快6固定连接,旋钮7的一端外表面与限制快6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0024]内轴套8的内侧表面与放线杆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钢球10的外表面与内轴套8的外侧轨道活动连接,钢球10的外表面与外轴套9的内侧轨道活动连接,外轴套9通过钢球10与内轴套8活动连接,钢球10便于实现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0025]密封塞11与内轴套8、外轴套9之间活动连接,转动套12的内侧表面与外轴套9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转动套12用来放置线圈14。
[0026]绕线套13的内侧表面与转动套12的外侧表面活动连接,线圈14缠绕在绕线套13的外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使用时通过将绕线套13套在转动套12的外侧表面从而达到将线圈14安装在转动套12的外侧的目的,通过转动旋钮7带动限制快6转动,限制快6转动带动螺纹柱5转动,从而达到将螺纹柱5拧在放线杆3内部的螺纹孔4的内部,通过限制快6的限位作用可以限制绕线套13滑出转动套12的外侧,比较保险,其次通过在放线杆3与转动套12之间设置有内轴套8、钢球10、外轴套9,通过内轴套8、钢球10、外轴套9可以代替轴承的作用,可以实现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的目的,减少摩擦阻力,使得放线时线圈14更易转动,不会因为阻力过大导致针织线被扯断,较为实用,在使用前景上超越了传统的针织机用放线装置,较为实用。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2),所述固定板(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放线杆(3),所述放线杆(3)的一端内部掏空设置有螺纹孔(4),所述螺纹孔(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5),所述螺纹柱(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快(6),所述限制快(6)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旋钮(7),所述放线杆(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内轴套(8),所述内轴套(8)的外侧设置有外轴套(9),所述内轴套(8)与外轴套(9)之间的轨道中设置有钢球(10),所述内轴套(8)与外轴套(9)之间靠近钢球(1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塞(11),所述外轴套(9)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套(12),所述转动套(1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绕线套(13),所述绕线套(1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线圈(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与固定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线杆(3)的上端与固定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4)与放线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天之润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