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99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座椅,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背支架、背支撑件以及插接转动机构,插接转动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且插接转动机构包括承接部与插接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卡接配合而连接;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凹凸弧面转动配合而相对转动;进而引出一种座椅,包括上述的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以及支撑调节机构,支撑调节机构使得背支撑件能随使用需求支撑使用者腰背部,提高使用舒适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便捷快速,提高生产效率;在卡接时更加轻松,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省去了传统装配所需的零配件,节省了零配件成本;背支撑件与背支架之间可相对转动。架之间可相对转动。架之间可相对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座椅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坐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就出现了背支撑件与背支架分离式的座椅,背支撑件与背支架的连接一般通过螺栓或螺丝连接,再或者将背支撑件套设到背支架上并用螺丝连接固定;而为了提高此种座椅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需要装配更加简便快捷的连接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座椅的椅背都是固定的,因此舒适感比较差,长时间坐这种椅子,如听报告、看表演等,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故为了能配合使用支撑调节机构实现椅背随使用需求贴靠腰背部,增加使用舒适性,需要使背支撑件能相对背支架转动。
[0003]CN201720354722.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椅背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靠背板和支撑背管,所述靠背板表面上端两侧均设有固定卡件,所述固定卡件表面设有一号固定通孔,所述固定卡件下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有支撑背管,所述支撑背管表面上端设有二号固定通孔,所述支撑背管内部设有塑料卡件,所述塑料卡件一侧设有卡柱,所述支撑背管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靠背板表面下端设有下卡钩。该技术通过固定卡件的固定孔和塑料卡件的卡柱将靠背板和支撑背管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板、下卡钩、一号边卡钩和二号边卡钩将靠背板和支撑背管固定连接,使得椅背的安装相比较螺丝连接更加方便,但因为要安装塑料卡件,仍需要一定装配时间,生产效率还不够高。
[0004]CN201120087867.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办公椅背框座椅腰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腰板主体,所述腰板主体的背面设置有两个相向的卡扣,所述座椅的靠背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母扣,所述两个相向的卡扣卡合在所述两个相对的母扣上,所述卡扣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母扣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卡扣可在所述母扣上旋转,所述腰板主体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母扣与座椅的靠背连接。该使用新型通过连接件扣合方式将腰内板与腰外办连接在一起,连接简单方便,但是两者扣合后无法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背支架、背支撑件以及插接转动机构,插接转动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且插接转动机构包括承接部与插接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卡接配合而连接,装配方便快速;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凹凸弧面转动配合而相对转动,再配合使用支撑调节机构实现背支撑件的调节,使得背支撑件能随使用需求支撑使用者腰背部,增加使用舒适性。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
[0008]背支架,配置为椅背组件的主体支撑;
[0009]背支撑件,设置在背支架的前侧,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
[0010]插接转动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且插接转动机构包括承接部与插接部,承接部与插接部对插后卡接配合,且两者通过凹凸弧面转动配合。
[0011]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卡接配合而连接,装配便捷快速,提高组装效率;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凹凸弧面转动配合而相对转动,再配合使用支撑调节机构实现背支撑件的调节,使得背支撑件能随使用需求支撑使用者腰背部,增加使用舒适性。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部包括插柱,插柱的头部设有卡钩;所述的承接部上开设有插孔;插柱插入插孔后,卡钩与承接部卡接配合。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柱与插孔的卡接配合省去了装配所需的零件,降低零配件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组装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部还包括柱座,插柱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柱座上,柱座上朝向承接部的面形成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柱座的面形成外凸的第二弧面,插孔开设在第二弧面上,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抵靠并转动配合。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一凹一凸相抵靠,使得当背支撑件发生转动时,承接部与插接部不会互相阻碍。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部还包括柱座,插柱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柱座上,柱座上朝向承接部的面形成外凸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柱座的面形成内凹的第二弧面,插孔开设在第二弧面上,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抵靠并转动配合。
[0015]作为优选,与插柱尾部连接的区域形成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第一弧面的面形成外凸的第二弧面,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抵靠并转动配合。
[0016]作为优选,与插柱尾部连接的区域形成外凸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第一弧面的面形成内凹的第二弧面,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抵靠并转动配合。
[0017]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孔内沿径向方向形成有钩台,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时,插柱插入插孔中直至卡钩钩住钩台,且卡钩处于插孔内。卡钩处于插孔内,而不是凸出于背支撑件的支撑面,既不会影响倚靠的舒适性,又不会使背支撑件看起来突兀。
[0018]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部设置在背支撑件或背支架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的承接部设置在背支撑件或背支架的另外一个上,且插接部与承接部相向设置。
[0019]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接部设置在背支撑件或背支架其中一个的上端位置,相应的,承接部设置在背支撑件或背支架另外一个的上端位置。插接部与承接部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的上端,使得背支撑件在转动时,背支撑件的下端可以沿座深方向有更长的行程。
[0020]作为优选,沿椅背宽度方向插接部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相应的,承接部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插接部相对应。多个承接部与插接部连接使得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0021]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柱为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包括无钩弹片以及带钩卡扣,无钩弹
片与带钩卡扣上下间隔设置。弹性卡扣包括无钩弹片与带钩卡扣,意味着无钩弹片与带钩卡扣更薄,在插孔卡接时更加轻松,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并且,无钩弹片在背支撑件转动时可以产生形变,不会因为在插孔中便阻碍背支撑件转动。
[0022]一种座椅,包括上述的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以及支撑调节机构,支撑调节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且处于插接转动机构下方,支撑调节机构配置为使背支撑件相对于背支架转动后保持在相应位置。支撑调节机构使得背支撑件可以在转动后保持对使用者腰背部支撑,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背支撑件,增加了座椅的舒适性。
[0023]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调节机构为气杆或推杆电机。
[002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座椅,相比现有技术而言:
[0026]1、背支架与背支撑件通过插接部与承接部的卡接配合而连接,装配便捷快速,提高组装效率,并且省去了传统装配所需的繁杂零配件,节省了零配件成本;弹性卡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支架,配置为椅背组件的主体支撑;背支撑件,设置在背支架的前侧,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插接转动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背支撑件之间,且插接转动机构包括承接部与插接部,承接部与插接部对插后卡接配合,且两者通过凹凸弧面转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包括插柱,插柱的头部设有卡钩;所述的承接部上开设有插孔;插柱插入插孔后,卡钩与承接部卡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还包括柱座,插柱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柱座上,柱座上朝向承接部的面形成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柱座的面形成外凸的第二弧面,插孔开设在第二弧面上,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抵靠并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还包括柱座,插柱的尾部固定设置在柱座上,柱座上朝向承接部的面形成外凸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柱座的面形成内凹的第二弧面,插孔开设在第二弧面上,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合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抵靠并转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背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插柱尾部连接的区域形成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的承接部上朝向第一弧面的面形成外凸的第二弧面,插接部与承接部卡接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良正张叙俊毛立孙杰邱裕峰高宏杰杜修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