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82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包括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开设在地下室下方,蓄水腔与地下室连通,蓄水腔上顶面与地下室下底面平齐,所述蓄水腔包括沉降腔和漂浮腔,漂浮腔设置在沉降腔上方并与沉降腔连通,漂浮腔与下水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地下室开设蓄水腔,使地下室内的积水能够流入蓄水腔内,积水中的密度大于水的垃圾沉降在沉降腔内,积水中密度小于水的垃圾随蓄水腔内水位线增高而漂浮在漂浮腔内,具有能够过滤垃圾和泥沙,从而减少淤堵几率,提升排水效率的效果。提升排水效率的效果。提升排水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排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数建筑结构均设计有地下室,地下室作为商铺或停车场,为建筑带来了实用性和便利性。但在沿海地区或台风多发地区,由于降水量过大或排水不及时,地上水存在堆积并流入地下室中的风险,一旦淹没商铺或车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950899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排水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地基、找平层以及地面层,所述找平层上开设有一个蓄水槽,地面层上开设有多个便于水流入到蓄水槽中的导流孔,蓄水槽的一端开设有能够将蓄水池内的水排出地下室的出料孔,通过在找平层上开设蓄水槽和导流孔,使地下室的水能够排出。
[0004]但在上述结构中,一旦雨水倒灌进入地下室,地面积水中存在的杂质有造成淤堵的风险,蓄水槽中一旦进入垃圾会造成排水速度降低或无法排水的情况,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其具有能够过滤垃圾和泥沙,从而减少淤堵几率,提升排水效率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包括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开设在地下室下方,蓄水腔与地下室连通,蓄水腔上顶面与地下室下底面平齐,所述蓄水腔包括沉降腔和漂浮腔,漂浮腔设置在沉降腔上方并与沉降腔连通,漂浮腔与下水管道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地下室开设蓄水腔,使地下室内的积水能够流入蓄水腔内,积水中的密度大于水的垃圾沉降在沉降腔内,随着进入蓄水腔的积水增加,积水中密度小于水的垃圾随蓄水腔内水位线增高而漂浮在漂浮腔内,使蓄水腔具有能够过滤垃圾和泥沙,从而减少淤堵几率,提升排水效率的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腔上开设有入水口一和若干出水口一,入水口一开设在沉降腔下底部,沉降腔和地下室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一端连接在地下室下底侧,另一端连接在入水口一上,出水口一开设在沉降腔上方,出水口一与漂浮腔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沉降腔上开设入水口一,使地下室的积水能够随排水管进入沉降腔内,通过在沉降腔上开设若干出水口一,使沉降腔内的积水随流入的水量增多而流至漂浮腔中,即使一个出水口一发生淤堵,积水也能够从其余出水口一中流入漂浮腔中。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腔上开设有若干入水口二和出水口二,每一个入水口二和一个出水口一连通,出水口二开设在漂浮腔下底侧,出水口二与下水管道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漂浮腔上开设若干入水口二,使沉降腔内的积水能够通过入水口二进入漂浮腔内,通过将出水口二开设在漂浮腔下底部,使漂浮腔内下底部的积水通过出水口二流入至下水管道中,减少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堵住出水口二的几率。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腔和漂浮腔之间开设有安装腔,每一个入水口二和一个出水口一之间设置有一个竖直管道,竖直管道竖直设置在安装腔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沉降腔和漂浮腔之间开设安装腔,使竖直管道能够竖直设置在安装腔内,从而使竖直管道起到连通沉降腔和漂浮腔的效果。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管道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出水口二上连接有水泵,水泵的入口与出水口二连通,水泵的出口与下水管道连通,流量传感器和水泵设置在安装腔内,流量传感器上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水泵开启和闭合的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的被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电磁继电器的开关端串联在水泵所在的电源电路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竖直管道上设置流量传感器,使流量传感器能够检测流过竖直管道的水的流量,当竖直管道内有水流过时,说明沉降腔已经蓄满水,积水正在从沉降腔流至漂浮腔,通过使控制器和电磁继电器控制水泵,使漂浮腔内蓄水过程中水泵处于启动状态,水泵能够对从漂浮腔流至下水管道的水流加压,进而提升水流的流速和流量,使蓄水腔内排出水的速度加快,起到提升排水效率的作用。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腔上开设有清淤口一,沉降腔与地下室之间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连接在清淤口一上,另一端连接在地下室下底面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沉降腔上开设清淤口一,使用人员能够将抽吸车等设备放置在地下室,使抽吸车通过连接管抽取沉降腔内收集的垃圾和淤泥,从而起到方便清理沉降腔的效果。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上与地下室连通的一端上盖设有盖板一,盖板一盖设在地下室下底面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上盖设盖板一,使用人员在完成清淤工作后,能够将盖板一盖设在连接管上,从而减少使用人员不慎掉落至连接管内的几率,起到保护使用人员的效果。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腔上顶侧开设有清淤口二,地下室与漂浮腔通过清淤口二连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漂浮腔上开设清淤口二,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清淤口二打捞或吸取收集在漂浮腔内的垃圾,方便使用人员清理漂浮腔。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口二上靠近地下室的一端上盖设有盖板二,盖板二盖设在地下室下底面上。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清淤口二上盖设盖板二,使用人员在完成清淤工作后,能够将盖板二盖设在清淤口二上,使盖板二能够减少使用人员不慎掉落在漂浮腔的几率。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6]1. 通过在地下室开设蓄水腔,使地下室内的积水能够流入蓄水腔内,积水中的密
度大于水的垃圾沉降在沉降腔内,随着进入蓄水腔的积水增加,积水中密度小于水的垃圾随蓄水腔内水位线增高而漂浮在漂浮腔内,使蓄水腔具有能够过滤垃圾和泥沙,从而减少淤堵几率,提升排水效率的效果;
[0027]2. 通过在竖直管道上设置流量传感器,使流量传感器能够检测流过竖直管道的水的流量,当竖直管道内有水流过时,说明沉降腔已经蓄满水,积水正在从沉降腔流至漂浮腔,通过使控制器和电磁继电器控制水泵,使漂浮腔内蓄水过程中水泵处于启动状态,水泵能够对从漂浮腔流至下水管道的水流加压,进而提升水流的流速和流量,使蓄水腔内排出水的速度加快,起到提升排水效率的作用;
[0028]3. 通过在沉降腔上开设清淤口一,使用人员能够将抽吸车等设备放置在地下室,使抽吸车通过连接管抽取沉降腔内收集的垃圾和淤泥,从而起到方便清理沉降腔的效果,通过在漂浮腔上开设清淤口二,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清淤口二打捞或吸取收集在漂浮腔内的垃圾,方便使用人员清理漂浮腔。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水泵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包括蓄水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1)开设在地下室(7)下方, 蓄水腔(1)与地下室(7)连通,蓄水腔(1)上顶面与地下室(7)下底面平齐,所述蓄水腔(1)包括沉降腔(11)和漂浮腔(12),漂浮腔(12)设置在沉降腔(11)上方并与沉降腔(11)连通,漂浮腔(12)与下水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腔(11)上开设有入水口一(111)和若干出水口一(112),入水口一(111)开设在沉降腔(11)下底部,沉降腔(11)和地下室(7)之间设置有排水管(2),排水管(2)一端连接在地下室(7)下底侧,另一端连接在入水口一(111)上,出水口一(112)开设在沉降腔(11)上方,出水口一(112)与漂浮腔(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腔(12)上开设有若干入水口二(121)和出水口二(122),每一个入水口二(121)和一个出水口一(112)连通,出水口二(122)开设在漂浮腔(12)下底侧,出水口二(122)与下水管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应急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腔(11)和漂浮腔(12)之间开设有安装腔(13),每一个入水口二(121)和一个出水口一(112)之间设置有一个竖直管道(3),竖直管道(3)竖直设置在安装腔(1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阳常晓杰侯利超常旭庆王永志孙得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方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