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明行专利>正文

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4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涉及风能技术领域,支架内侧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撑柱,且支架外壁并位于撑柱外侧均套接有紧固环,使用者需要进行检测时,便于使用者的拆装工作,支柱分别焊接在支架顶部左右两侧以及撑柱顶部,且支柱之间并排分布,支柱之间均设有转环,且转环侧面外边缘均开有嵌槽,转环外壁均呈环绕嵌接有叶片,且叶片边缘一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边板,通过多个传动结构,可产生的电能更强,解决了传统的叶片组件大多只有一个叶片,受到的风力面积较小,仅能够产生微弱的电能,并且叶片组件的使用时间到达一个周期时,使用者需要对叶片组件进行检测,叶片组件难以拆装,给使用者的检测工作带来困扰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能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0003]现有的风能机器人中,叶片组件为其中一个传动结构,但传统的叶片组件大多只有一个叶片,受到的风力面积较小,仅能够产生微弱的电能,并且叶片组件的使用时间到达一个周期时,使用者需要对叶片组件进行检测,叶片组件难以拆装,给使用者的检测工作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所述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包括:
[0005]支架,所述支架内侧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撑柱,且支架外壁并位于撑柱外侧均套接有紧固环,所述紧固环顶部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端,且紧固环前后两端均焊接有撑板;
[0006]支柱,所述支柱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支柱分别焊接在支架顶部左右两侧以及撑柱顶部,且支柱之间并排分布,所述支柱之间均设有转环,且转环侧面外边缘均开有嵌槽,所述转环外壁均呈环绕嵌接有叶片,且叶片边缘一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边板,所述转环侧面中心均开有齿口;
[0007]内齿轮,所述内齿轮贯穿过支柱,且内齿轮左右两端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均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扇片。
[0008]优选的,所述支架顶部与撑柱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且紧固环由两个相互铰接的半圆环组成,所述连接端设置于半圆环顶部,并半圆环之间通过连接端固定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前侧的撑板位于前侧的半圆环前端,后侧的撑板位于后侧的半圆环后端。
[0010]优选的,所述支柱之间相通,且转环分别位于紧固环正上端,所述支柱与转环相近端均嵌入于嵌槽,且转环与支柱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叶片之间并列排布,且边板内侧开有槽口。
[0012]优选的,所述内齿轮贯穿于齿口,且内齿轮横置于支柱与齿口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转轴外端均贯穿出支柱,且扇片分别位于外端的支柱外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5]将两个半圆环打开套接在支架的外壁,使用螺栓将两个连接端拧紧,从而让多个
紧固环紧固好支架,使用者可使用螺栓将撑板安装在机器人机舱上,通过撑板对支架进行前后支撑,支架不易翻动,能够被稳定的安装,并且使用者需要进行检测时,可直接将撑板上的螺栓拧下,再将连接端上的螺栓拧下,即可把支架拆出,便于使用者的拆装工作。
[0016]叶片的面积较大,同理受风的面积也较大,能够被轻易的吹动,在转环旋转的同时,齿口也会进行转动,内齿轮即可在支柱内部进行转动,转轴也会进行转动,扇片同时进行旋转,同理在气流吹动时,扇片也会受风,扇片具有受风旋转效果,让内齿轮的转动更加轻松,减少叶片的压力,通过多个传动结构,可产生的电能更强。
附图说明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紧固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转环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内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结构:支架1、撑柱101、紧固环2、连接端201、撑板202、支柱3、转环4、叶片401、边板402、嵌槽403、齿口404、内齿轮5、转轴501、扇片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5]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下面对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0027]支架1,所述支架1内侧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撑柱101,且支架1外壁并位于撑柱101外侧均套接有紧固环2,所述紧固环2顶部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端201,且紧固环2前后两端均焊接有撑板202,使用者首先将支架1进行安装,将支架1拿起放置在机器人机舱顶部,所述支架1顶部与撑柱101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且紧固环2由两个相互铰接的半圆环组成,所述连接端201设置于半圆环顶部,并半圆环之间通过连接端201固定安装,再将紧固环2拿起,将两个半圆环打开套接在支架1的外壁,且每一个紧固环2都安装于撑柱101的外侧,半圆环套接后使用者再将半圆环之间合并,半圆环之间合并后会组成圆形,并且此时的连接端201也会进行合并,使用者可使用螺栓将两个连接端201拧紧,从而让多个紧固环2紧固
好支架1;
[0028]所述前侧的撑板202位于前侧的半圆环前端,后侧的撑板202位于后侧的半圆环后端,同时撑板202会接触到机器人机舱的顶部,撑板202边缘开有螺孔,使用者可使用螺栓将撑板202安装在机器人机舱上,通过撑板202对支架1进行前后支撑,支架1不易翻动,能够被稳定的安装,并且使用者需要进行检测时,可直接将撑板202上的螺栓拧下,再将连接端201上的螺栓拧下,即可把支架1拆出,便于使用者的拆装工作。
[0029]支柱3,所述支柱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支柱3分别焊接在支架1顶部左右两侧以及撑柱101顶部,且支柱3之间并排分布,所述支柱3之间均设有转环4,且转环4侧面外边缘均开有嵌槽403,所述转环4外壁均呈环绕嵌接有叶片401,且叶片401边缘一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边板402,所述转环4侧面中心均开有齿口404,使用者将机器人整体安装在气流较大的位置,通过气流吹动叶片401,叶片401的面积较大,同理受风的面积也较大,能够被轻易的吹动,所述叶片401之间并列排布,且边板402内侧开有槽口,并且每块叶片401上都设有边板402,通过边板402可兜住气流,气流冲击叶片401时的力度更强,让叶片401更快速的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内侧左右两端均焊接有撑柱(101),且支架(1)外壁并位于撑柱(101)外侧均套接有紧固环(2),所述紧固环(2)顶部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端(201),且紧固环(2)前后两端均焊接有撑板(202);支柱(3),所述支柱(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支柱(3)分别焊接在支架(1)顶部左右两侧以及撑柱(101)顶部,且支柱(3)之间并排分布,所述支柱(3)之间均设有转环(4),且转环(4)侧面外边缘均开有嵌槽(403),所述转环(4)外壁均呈环绕嵌接有叶片(401),且叶片(401)边缘一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边板(402),所述转环(4)侧面中心均开有齿口(404);内齿轮(5),所述内齿轮(5)贯穿过支柱(3),且内齿轮(5)左右两端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01),所述转轴(501)外壁均呈环绕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扇片(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能机器人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顶部与撑柱(101)顶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零三D一五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金明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