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14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包括:第一固定套,其固设在所述第一基层板上;第二固定套,其固设在所述第二基层板上;伸缩件,其可伸缩的位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内。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和伸缩件,将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连接;在吊顶晃动时,连接结构使得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相对位移较小,尤其是避免了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错位移动,有利于提高吊顶的稳定性,保证质量;通过设置伸缩件,使得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可以具有伸缩件伸缩方向上的移动,避免连接结构处的力的集中,有利于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于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于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装修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吊顶包括吊杆、龙骨、基层板和装饰层等,吊杆固定在房屋顶面,龙骨固定在吊杆上,基层板固定在龙骨上,装饰层设在基层板上。
[0003]基层板肯定需要多块,多个基层板排列固定在龙骨上,相邻的基层板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整个吊顶是挂设在房屋顶面,在房子收到较大震动时,吊顶会发生摇晃,使得基层板之间发生移动,可能导致装饰层的开裂。尤其是对于跌级吊顶,在吊顶晃动时,跌级处的基层板(包括竖向基层板和水平基层板)之间更容易出现较大位移的相对移动,使得间隙处的装饰层开裂,严重影响吊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用于限定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提高吊顶的稳定性,保证质量。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包括:
[0007]第一固定套,其固设在所述第一基层板上;
[0008]第二固定套,其固设在所述第二基层板上;
[0009]伸缩件,其可伸缩的位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间隙方向垂直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在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配合实现限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为方管,在所述伸缩件两端分别在远离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方向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套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伸缩件的第一槽和沿所述第一槽靠近所述第一基层板的两个边缘折弯延伸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为槽钢形,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基层板平行固定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套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伸缩件的第二槽和沿所述第二槽靠近所述第二基层板的两个边缘折弯延伸设置的两个第二固定板。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槽为槽钢形,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基层板平行固定设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槽的宽度,所述伸缩件的宽度小于所
述第二槽的宽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的宽度比所述第一槽的宽度小8mm~12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间隙为8mm~12mm。
[0020]本技术提供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和伸缩件,将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连接,并限定了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相对移动;在吊顶晃动时,连接结构使得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相对位移较小,尤其是避免了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错位移动,有利于提高吊顶的稳定性,保证质量;通过设置伸缩件,使得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可以具有伸缩件伸缩方向上的移动,实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柔性连接,避免连接结构处的力的集中,有利于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0021]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所提出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第一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中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中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参阅图1-图6,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30,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基层板10和第二基层板20之间,连接结构30包括:第一固定套31、第二固定套32和伸缩件33,第一固定套31固设在第一基层板10上,第二固定套32固设在第二基层板20上,伸缩件33可伸缩的位于第一固定套31和第二固定套32内。第
一基层板10上用于固定第一固定套31的端面与第二基层板20上用于固定第二固定套3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固定套31和第二固定套32平行、并排设置。
[0031]本技术提供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30,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套31、第二固定套32和伸缩件33,将第一基层板10和第二基层板20之间连接,并限定了第一基层板10和第二基层板20之间的相对移动;在吊顶晃动时,连接结构30使得第一基层板10和第二基层板20之间的相对位移较小,尤其是避免了第一基层板10和第二基层板20之间的错位移动,有利于提高吊顶的稳定性,保证质量;通过设置伸缩件33,使得第一基层板31和第二基层板32之间可以具有伸缩件伸缩方向上的移动,实现第一基层板31和第二基层板32之间的柔性连接,避免连接结构处的力的集中,有利于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0032]为了避免伸缩件33从第一固定套31和第二固定套32的脱离,在伸缩件33在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第一限位部331与第一基层板10配合实现对于伸缩件33左侧的限位,第二限位部332与第二基层板20配合实现对于伸缩件33右侧的限位,避免伸缩件33从第一固定套31和第二固定套32的脱离,同时在伸缩件33移动到限位位置时,限定第一基层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包括:第一固定套,其固设在所述第一基层板上;第二固定套,其固设在所述第二基层板上;伸缩件,其可伸缩的位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之间的间隙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在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配合实现限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为方管,在所述伸缩件两端分别在远离所述第一基层板和第二基层板方向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基层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具有用于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飞刘刚李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