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塑化成膜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656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去塑化成膜油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去塑化成膜油的制备原料包括覆膜胶、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第一助剂和第二助剂,第一助剂为流平剂和润湿剂,覆膜胶的制备原料包括反应单体、改性单体、第三助剂、第四助剂和水,反应单体至少包括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改性单体为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去塑化成膜油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膜油墨,更加涉及一种去塑化成膜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墨简称为油,其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保护膜油墨是其中一种,其主要起到在所要保护的实体物品外放一层膜以起到保护作用。
[0003]保护膜按照材料分通常有PP保护膜、PVC保护膜、PET保护膜、AR保护膜、PE保护膜和OPP保护膜,虽然这些保护膜大都能起到防潮、防水、抗拉伸、防刮等保护作用,但是光泽度、粘附性等性能通常较差,且皆难以降解,不环保,不符合目前社会和国家倡导的建立绿色家园的要求。
[0004]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的保护层材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塑化成膜油及其制备方法,去塑化成膜油是指不含有传统塑料材质且可成膜的油墨,此去塑化成膜油可降解,且光泽度高、粘附性强、机械性能好,为一种性能优异的保护膜材料。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去塑化成膜油,制备原料包括覆膜胶、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第一助剂和第二助剂,所述第一助剂为流平剂和润湿剂,所述覆膜胶的制备原料包括反应单体、改性单体、第三助剂、第四助剂和水,所述反应单体至少包括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所述改性单体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所述第三助剂为成膜助剂、乳化剂和引发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去塑化成膜油具有下述优点:
[0008](1)其主要成分覆膜胶和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的制备原料皆为丙烯酸类物质,不含有传统保护膜中的PP、PVC、PET、PE等塑料材质,其为一种去塑化材料,易降解,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0009](2)其中,丙烯酸羟乙酯作为一种软单体与含有乙烯基的单体共聚,可改善粘接强度,丙烯酸异辛酯也为软单体可促进成膜,提高膜的柔韧性以及对基材的附着力,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作为改性单体,对由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通过乳液聚合制成的苯丙类乳液进行改性,因其具有自交联性能从而可使苯丙类乳液快速成膜。十二碳醇酯与乳液型聚合物的相容性较好,是乳胶类聚合物的强溶剂,且其可降低苯丙类乳液的成膜温度。故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为反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为改性单体再辅以十二碳醇酯作为成膜助
剂而制成的覆膜胶具有成膜速度快、附着力强、光泽度高的特点。
[0010](3)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为水溶液体系,其与由丙烯酸类单体制成的覆膜胶具有较好的相溶性,且其具有较低的粘度,所制得的成膜油光泽度高、且干燥速度快,同时丙烯酸固体树脂具有高硬度和耐刮性,其机械性能较佳,因而可使成膜油作为保护层材料使用。
[0011]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去塑化成膜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覆膜胶、所述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和所述第二助剂搅拌均匀,且于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所述第一助剂并混合均匀。通过此方法制得的去塑化成膜油易降解、可快速成膜、附着力强、光泽度高、机械性能佳,不失为一种综合性能佳的保护膜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专利技术的去塑化成膜油的制备原料包括覆膜胶、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第一助剂和第二助剂,第一助剂为流平剂和润湿剂,覆膜胶的制备原料包括反应单体、改性单体、第三助剂、第四助剂和水,反应单体至少包括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改性单体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第三助剂为成膜助剂、乳化剂和引发剂,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其中,以重量份数计,去塑化成膜油中覆膜胶、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第一助剂和第二助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30~55份、25~40份、10~20份、3~10份。
[0013]具体的,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但不限于为25份、28份、30份、32份、35份、37份、40份。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为中等分子量的固体碱溶性丙烯酸树脂。具体的,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为Levertex 567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Levertex 568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或Joncryl 678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此类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具有优异的附着力、耐水性、耐溶剂性,且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可发生固化反应而加快成膜速度。
[0014]第一助剂的重量份数可但不限于为10份、12份、14份、15份、18份、20份,且流平剂和润湿剂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20份。优选的,流平剂为8~15份,可但不限于为8份、9份、10份、12份、14份、15份,优选为有机硅醇类流平剂,具有触变增稠效果。润湿剂为2~12份,可但不限于为2份、4份、6份、8份、10份、12份,优选为炔醇类化合物或聚醚-硅氧烷类化合物,以提高膜层与基材的粘附力。
[0015]第二助剂的重量份数可但不限于为3份、5份、7份、9份、10份。第二助剂选自水性附着剂和/或交联剂,若第二助剂为水性附着剂或者交联剂时,水性附着剂或交联剂的重量份数为3~10份;若第二助剂为水性附着剂和交联剂时,水性附着剂和交联剂的重量份数之和为3~10份,其中,水性附着剂为1~8份,可但不限于为1份、2份、3份、5份、7份、8份,水性附着剂可提高光油的粘附性,可为三灵化工SL-GD615水性附着剂、SL-GD606水性附着剂、SL-GD618水性附着剂,交联剂为0.5~2份,可但不限于为0.5份、1份、1.5份、2份,可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或二异氰酸酯。
[0016]覆膜胶的重量份数可但不限于为30份、32份、34份、36份、39份、40份、43份、45份、48份、50份、55份。覆膜胶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可包括35~50份反应单体、10~18份改性单体、3~10份第三助剂、1~5份第四助剂和余量的水。其中,反应单体的重量份数可但不限于为35份、37份、39份、40份、42份、45份、47份、49份、50份,包括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且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重量份数之和为30~50份,更具体的,丙烯酸为2~5份、丙烯酸丁酯为13~18份、
苯乙烯为8~13份、丙烯酸羟乙酯为3~8份、丙烯酸异辛酯为4~8份。改性单体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可但不限于为10份、12份、14份、16份、18份。
[0017]第三助剂可但不限于为3份、4份、6份、8份、10份,第三助剂为成膜助剂、乳化剂和引发剂,且成膜助剂、乳化剂和引发剂的重量份数之和为3~10份,更具体的,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其重量份数为1~3份,具体可但不限于为1份、2份、3份。乳化剂为1~5份,具体可但不限于为1份、2份、3份、4份、5份,乳化剂为负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混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塑化成膜油,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覆膜胶、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第一助剂和第二助剂,所述第一助剂为流平剂和润湿剂,所述覆膜胶的制备原料包括反应单体、改性单体、第三助剂、第四助剂和水,所述反应单体至少包括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辛酯,所述改性单体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水溶液,所述第三助剂为成膜助剂、乳化剂和引发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塑化成膜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为中等分子量的固体碱溶性丙烯酸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塑化成膜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为Levertex 567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Levertex 568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或Joncryl 678水性丙烯酸固体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塑化成膜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有机硅醇类流平剂,所述润湿剂为炔醇类化合物或聚醚-硅氧烷类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塑化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时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神乐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