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648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修护人工湿地,通过挖土填埋的形式来弥补湿地的缺少,在湿地范围内种植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水陆过渡带的建设,来将湿地进行分开的保护治理,直到该片区域的治理产生一定的效果;同时,在湿地建设工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通过栽植香樟、水杉、垂柳及黄菖蒲、千屈菜等,丰富湿地的景观效果;造成河道水质受损的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废水的肆意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修护人工湿地、实施人工增氧、修复生态浮岛、污染源处理及水质改善、岸坡防护的设计和断面设计多方面进行处理,从而将河道的负担降低,保证河道的生态稳定发展。保证河道的生态稳定发展。保证河道的生态稳定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今越来越多的河道贯穿于各个城市中,城市河道治理以及环境修复即成为了社会各界均关注的话题;城市河道的治理无论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或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言,亦或是对环境修复方面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目前城市河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发挥作用。
[0003]实际河道护岸应用的是没有生态效果的浆砌或干砌石挡墙护坡,现浇混凝土挡墙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传统的护岸将整个河岸表面封闭起来,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因此,设计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通过修护人工湿地、实施人工增氧、修复生态浮岛、污染源处理及水质改善、岸坡防护的设计和断面设计多方面进行处理,在保护过程中主要对水质的净化、对河道水量的控制、对河道内物种的保护、对河道周边的植物保护,从而将河道的负担降低,保证河道的生态稳定发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修护人工湿地,通过挖土填埋的形式来弥补湿地的缺少,在湿地范围内种植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水陆过渡带的建设,来将湿地进行分开的保护治理,直到该片区域的治理产生一定的效果;同时,在湿地建设工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通过栽植香樟、水杉、垂柳及黄菖蒲、千屈菜等,丰富湿地的景观效果;
[0008]步骤S2:实施人工增氧,造成河道水质受损的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废水的肆意排放,更重要的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降低了水的溶氧量,通常,水中溶氧量减少是导致整个河道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重要因素;可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人工增氧的方式;
[0009]步骤S3:修复生态浮岛,在构建生态浮岛时,主要是以增加浮岛植被的形式为主,如凤眼莲、香蕉、美人蕉等植被均是十分常见的;能够改善河道周围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并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河道水生态循环系统;
[0010]步骤S4:污染源处理及水质改善,对水质污染严重的河道必须进行源头治理,控制点、面源污染,通过清除河道淤泥,保持水面洁净,对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来达到减少河流污染的目的;要对各个河段进行实时的监测,严格控制必须排出的污水的流量;
[0011]步骤S5:岸坡防护的设计,主要通过绿色环保的生态护岸建立结构式的生态防护
保护装置,这样在河道水流增速和水量增多时,在护岸的保护下,河道的河堤就不会出现损坏;在进行治理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种植绿化的软性方式护坡,在河岸两旁采取栽植垂柳、紫薇等乔、灌木,地被铺设草皮的方式,对河岸进行固土,防止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0012]步骤S6:断面设计,通过将河道设计成断面模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河道的生态系统,将河道设计成复式的断面和河滩式的断面,断面性的设计可以为两栖动物和浅层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人工增氧的方式主要有:一,修筑水车;二,修筑喷泉;三,使用跌车。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5中,地被铺设草皮的步骤为:
[0015]a、把强韧的草根植物用特殊的土工网一体成型制作而成;
[0016]b、将一体化草皮铺设在河岸的表面,从而形成绿色覆盖的护岸。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5中,生态防护保护装置包括箱笼、绞格丝网、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防护组件,所述箱笼的端面四周均设置有绞格丝网,所述箱笼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组件,且绞格丝网的内侧与防护组件连通,所述箱笼的顶部端面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第一挂钩,所述箱笼的底部端面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第二挂钩,所述箱笼的两端顶部和底部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位于防护组件外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绞格丝网为六角形铝锌合金钢丝网。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生态袋、填充石料、草种层、肥料层和沃土层,所述生态袋套接安装在箱笼的内部,所述生态袋的内部填充有草种层、肥料层和沃土层,所述生态袋的内侧填充有填充石料。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态袋为由聚丙烯为原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的袋子。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草种层的内部填充有草种,所述肥料层的内部填充有肥料,所述沃土层的内部填充有沃土。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修护人工湿地、实施人工增氧、修复生态浮岛、污染源处理及水质改善、岸坡防护的设计和断面设计多方面进行处理,在保护过程中主要对水质的净化、对河道水量的控制、对河道内物种的保护、对河道周边的植物保护,从而将河道的负担降低,保证河道的生态稳定发展。
[0024]2、本专利技术在岸坡防护的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生态防护保护装置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态,有效避免了使用现浇混凝土挡墙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传统的护岸,使得河岸表面与外界连通,有利于土层中孔隙水的排除,水位升高时,可迅速排水,有效降低土体水位节省了传统支挡结构所需的排水设施的相关费用,降低了结构的整体造价;而且,通过防护组件可以增加水土交换,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组装方便,施工简单,大大提高了铺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态防护保护装置的整体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态防护保护装置的整体第二结构示意图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生态防护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生态防护保护装置的生态袋的剖视图;
[0030]图中:1、箱笼;2、绞格丝网;3、第一挂钩;4、第二挂钩;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防护组件;71、生态袋;72、填充石料;73、草种层;74、肥料层;75、沃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4所示,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S1:修护人工湿地,通过挖土填埋的形式来弥补湿地的缺少,在湿地范围内种植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修护人工湿地,通过挖土填埋的形式来弥补湿地的缺少,在湿地范围内种植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水陆过渡带的建设,来将湿地进行分开的保护治理,直到该片区域的治理产生一定的效果;同时,在湿地建设工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通过栽植香樟、水杉、垂柳及黄菖蒲、千屈菜等,丰富湿地的景观效果;步骤S2:实施人工增氧,造成河道水质受损的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废水的肆意排放,更重要的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降低了水的溶氧量,通常,水中溶氧量减少是导致整个河道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重要因素;可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人工增氧的方式;步骤S3:修复生态浮岛,在构建生态浮岛时,主要是以增加浮岛植被的形式为主,如凤眼莲、香蕉、美人蕉等植被均是十分常见的;能够改善河道周围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并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河道水生态循环系统;步骤S4:污染源处理及水质改善,对水质污染严重的河道必须进行源头治理,控制点、面源污染,通过清除河道淤泥,保持水面洁净,对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来达到减少河流污染的目的;要对各个河段进行实时的监测,严格控制必须排出的污水的流量;步骤S5:岸坡防护的设计,主要通过绿色环保的生态护岸建立结构式的生态防护保护装置,这样在河道水流增速和水量增多时,在护岸的保护下,河道的河堤就不会出现损坏;在进行治理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种植绿化的软性方式护坡,在河岸两旁采取栽植垂柳、紫薇等乔、灌木,地被铺设草皮的方式,对河岸进行固土,防止水流对河岸的冲刷;步骤S6:断面设计,通过将河道设计成断面模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河道的生态系统,将河道设计成复式的断面和河滩式的断面,断面性的设计可以为两栖动物和浅层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人工增氧的方式主要有:一,修筑水车;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宁娟王轩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