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46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散热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包括机体外壳,机体外壳包括手持把柄与探测壳体,探测壳体位于机体外壳的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一端设置有抽气管,空气压缩机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空气压缩机远离探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扇叶,电动机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网,手持把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空气压缩机以及于空气压缩机两端活动连接的抽气管与出气管,来红外热成像仪的发热体运转所产生的热量带出,从而使发热体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发热体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发热体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为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0003]现有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手握式的红外热像仪,便于携带,但是散热效果较差,甚至出现因为散热效果差而导致热像仪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解决了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包括手持把柄与探测壳体,所述探测壳体位于机体外壳的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一端设置有抽气管,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空气压缩机远离探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扇叶,所述电动机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网,所述手持把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一端设置有抽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活动连接,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机体外壳,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活动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机体外壳。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网的数量有两组,且分别分布在抽气管与出气管的内部,所述抽气管的内径尺寸与防尘网的外部尺寸相匹配,所述防尘网镶嵌于抽气管的内部,所述出气管的内径尺寸与防尘网的外部尺寸相匹配,所述防尘网镶嵌于出气管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机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体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扇叶的数量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固定环的左右两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机远离驱动扇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网,所述散热网贯穿设置于机体外壳的顶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纹路的数量有若干组,且呈等间距分布在手持把柄的外表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空气压缩机固定连接在探测壳体的一侧,通过空气压缩机,其一端连接上抽气管,可使空气进入压缩机内进行压缩,并于向外输出时,使空气快速膨胀,由空气压缩机的另一端的出气管向外吹出,以将红外热成像仪的发热体运转所产生的热量带出,从而使发热体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通过抽气管与出气管内部设置的防尘网,来阻止灰尘进入装置内部;通过机体外壳内部设置的电动机来带动驱动扇叶旋转,从而通过散热网引入更多的风,来实现对设备的进一步散热。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防尘网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手持把柄示意图。
[0017]图中:1、机体外壳;2、手持把柄;3、探测壳体;4、空气压缩机;5、抽气管;6、出气管;7、防尘网;8、电动机;9、固定环;10、驱动扇叶;11、散热网;12、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包括机体外壳1,机体外壳1包括手持把柄2与探测壳体3,探测壳体3位于机体外壳1的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4,空气压缩机4的一端设置有抽气管5,空气压缩机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6,出气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7,空气压缩机4远离探测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8,其型号为PC-FF-130SHV-15165,电动机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9,固定环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扇叶10,电动机8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网11,手持把柄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12。
[0020]本实施例中,抽气管5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4的进气口活动连接,抽气管5的另一端贯穿机体外壳1,出气管6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4的出气口活动连接,出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机体外壳1,通过空气压缩机4的一端连接抽气管5,来将空气吸入压缩机内进行压缩,并于向外输出时,使空气快速膨胀,由空气压缩机4的另一端经出气管6向外吹出,以将电器的发热体运转所产生的热量带出,从而使发热体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述防尘网7的数量有两组,且分别分布在抽气管5与出气管6的内部,抽气管5的内径尺寸与防尘网7的外部尺寸相匹配,防尘网7镶嵌于抽气管5的内部,出气管6的内径尺寸与防尘网7的外部尺寸相匹配,防尘网7镶嵌于出气管6的内部,通过内部镶嵌防尘网7,来阻止灰尘进入装置;电动机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体外壳1的内壁上,电动机8的输出端与固定环9固定连接,电动机8做为动力装置;驱动扇叶10的数量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固定环9的左右两侧,通过驱动扇叶10,来引进外界的风;电动机8远离驱动扇叶10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网11,散热网11贯穿设置于机体外壳1的顶部,外界风的入口;防滑纹路12的数量有若干组,且呈等间距分布在手持把柄2的外
表面,通过设置的防滑纹路12,来防止久握出汗后的打滑。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空气压缩机4固定连接在探测壳体3的一侧,通过空气压缩机4的一端连接上抽气管5,可使空气进入压缩机内进行压缩,并于向外输出时,使空气快速膨胀,由空气压缩机4的另一端的出气管6向外吹出,以将红外热成像仪的发热体运转所产生的热量带出,从而使发热体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通过抽气管5与出气管6内部设置的防尘网7,来阻止灰尘进入装置内部;通过机体外壳1内部设置的电动机8来带动驱动扇叶10旋转,从而通过散热网11引入更多的风,来实现对设备的进一步散热。
[00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所述机体外壳(1)包括手持把柄(2)与探测壳体(3),所述探测壳体(3)位于机体外壳(1)的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4),所述空气压缩机(4)的一端设置有抽气管(5),所述空气压缩机(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7),所述空气压缩机(4)远离探测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8),所述电动机(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扇叶(10),所述电动机(8)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网(11),所述手持把柄(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壳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4),所述空气压缩机(4)一端设置有抽气管(5),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热成像仪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5)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4)的进气口活动连接,所述抽气管(5)的另一端贯穿机体外壳(1),所述出气管(6)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4)的出气口活动连接,所述出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机体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皆升郑腾飞宦新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阳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