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78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8
本实用新提供了一种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其主机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一次性血液灌流器、静脉端墨菲氏滴管、加温盒;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输液端墨菲氏滴管和输液调节器;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连接接头和三通接头;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入口与动脉管路的末端出口连接;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出口与静脉管路的始端入口连接;输液调节器与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之间的动脉管路与无创式运行泵连接;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废液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全程无菌循环预充,操作简便,节省时间。节省时间。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临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灌流在临床中使用频繁,在对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前,先要使用生理盐水、肝素液等液体对血液灌流装置进行多次体外循环预充以使设备达到工作状态,使用过的预充液体作为废液从循环系统中排出。为节省预充时间,传统方法护士一般采用静脉端接口分离排水或取下废液袋打开开关夹排水这两种办法。由于出入口在同一条通路,以上方法均会造成循环管路暴露于空气中,并有接触隐患,不符合无菌要求,同时操作也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可实现全程无菌循环预充,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一次性血液灌流器、静脉端墨菲氏滴管、加温盒;所述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输液端墨菲氏滴管和输液调节器;所述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连接接头和三通接头;
[0005]经管道依次连接的输液瓶、输液端墨菲氏滴管、输液调节器、动脉端墨菲氏滴管构成动脉管路;经管道依次连接的静脉端墨菲氏滴管、三通接头、连接接头构成静脉管路;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入口与所述动脉管路的末端出口连接;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出口与所述静脉管路的始端入口连接;所述输液调节器与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之间的动脉管路与所述无创式运行泵连接,无创式运行泵以非接触方式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
[0006]所述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废液排液管。
[0007]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静脉测压器,所述静脉测压器与所述静脉端墨菲氏滴管管道连接。
[0008]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温度显示器和加温盒,所述静脉端墨菲氏滴管与所述三通接头之间的静脉管路与所述加温盒连接;所述主机的外盖上还设置有静脉端固定夹A和静脉端固定夹B,用于对静脉管路进行定位。
[0009]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1)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血液灌流中造成对病人感染。(2).采取调节三通阀控制出水与进水,从而降低护士的繁琐操作,更有效便捷的提高工作效率。(3)所述废液袋可以采取病房常用的“康乐保”改装制作,“康乐保”材质优于普通废液袋,且同样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更有利于护理人员现场处置。
附图说明
[0010]图1 是本技术的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可见,本技术的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15、动脉端墨菲氏滴管16、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加温盒19;所述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21、输液端墨菲氏滴管22和输液调节器23;所述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31、连接接头32和三通接头33。
[0012]经管道依次连接的输液瓶21、输液端墨菲氏滴管22、输液调节器23、动脉端墨菲氏滴管16构成动脉管路A;经管道依次连接的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三通接头33、连接接头32构成静脉管路B;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的入口与所述动脉管路A的末端出口连接;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的出口与所述静脉管路B的始端入口连接;所述输液调节器23与动脉端墨菲氏滴管16之间的动脉管路A与所述无创式运行泵15连接,无创式运行泵15以非接触方式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所述主机1上还设置有速度显示器10,操作人员根据显示值可对无创式运行泵15的运行速度进行调整。所述无创式运行泵也称为非接触式循环泵,是一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现有医用设备。
[0013]所述三通接头33上连接有废液排液管34,通过调整三通接头33的阀门,可以进行废液排出。
[0014]所述主机1上还设置有静脉测压器4,所述静脉测压器4与所述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管道连接。
[0015]所述主机1上还设置有温度显示器11和加温盒19,所述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与所述三通接头33之间的静脉管路B与所述加温盒19连接;所述主机1的外盖上还设置有静脉端固定夹A12和静脉端固定夹B13,用于对静脉管路B进行定位;所述静脉端固定夹A12上沿铅垂线方向设置有与静脉管路B匹配的管槽,用于对静脉管路B内部液体流向进行调整。
[0016]其工作过程:
[0017]步骤A:主机1上方设置有挂架,充满灌流用液的输液瓶21与排空状态的废液袋31等高设置在挂架上;动脉管路A、静脉管路B均设置为畅通状态;调整三通接头33的阀门,使废液排液管34出口关闭,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与连接接头32处于连通状态;
[0018]步骤B:加温盒19工作,以包覆方式对静脉管路B进行加温;无创式运行泵15工作,以非接触方式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在动力驱动下,灌流用液在虹吸作用下经输液瓶21、静脉管路B输送至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再经静脉管路B、三通接头33输送至废液袋31;所述废液袋31工作容积不小于输液瓶21工作容积;
[0019]当废液袋31内液体达到预定值时,调整调整三通接头33的阀门,使静脉管路B封闭,废液袋31与废液排液管34连通,通过废液排液管34排出废液袋31内液体;此过程中,循环管路并不需要打开暴露。
[0020]步骤C:输液瓶21放空后及时更换;重复步骤B4次,此时本装置以体外循环方式完成预充,可以转入正常血液灌流治疗过程。
[0021]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仍然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包括主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15)、动脉端墨菲氏滴管(16)、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加温盒(19);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21)、输液端墨菲氏滴管(22)和输液调节器(23);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31)、连接接头(32)和三通接头(33);经管道依次连接的输液瓶(21)、输液端墨菲氏滴管(22)、输液调节器(23)、动脉端墨菲氏滴管(16)构成动脉管路(A);经管道依次连接的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三通接头(33)、连接接头(32)构成静脉管路(B);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的入口与所述动脉管路(A)的末端出口连接;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的出口与所述静脉管路(B)的始端入口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嫦娥金意平朱美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