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39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包括设置在桥面两侧的检修栏杆,以及设置在桥面的车行道两侧的车行道护栏;所述检修栏杆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一通透区和第一封闭区,所述车行道护栏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二通透区和第二封闭区,且桥面同侧的第一封闭区和第二封闭区错列布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桥梁上检修栏杆和车行道栏杆的外形结构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半封闭半通透,且检修栏杆和车行道栏杆的封闭区错列布置的结构形式,有效改变了桥梁结构周围气流的绕流形态,从而达到了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的目的。到了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的目的。到了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飞速发展,现代桥梁的跨径也不断增大,桥梁结构对风的作用更加敏感,动力反应更加突出,结构的风致振动问题成为制约结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设计的因素。造成桥梁风致振动的气动力是绕过桥梁断面气流和结构振动响应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涡激振动是桥梁结构在较低风速下就很容易发生的风致振动现象,为限幅振动,其发生频度大、风速低,不仅影响结构的疲劳和强度,而且会降低桥面行车的舒适度甚至会危及交通安全,因此桥梁涡激振动问题是大跨度桥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0003]目前,有研究表明,适当改变桥梁的外形布置或附加一些导流装置,通过改变断面外形来改变结构周围的绕流形态,从而改变作用在结构上的气动力,可达到降低桥梁涡激振动的目的。因此,如何对主梁附属设施如人行道栏杆、车行防撞护栏等形状作适当调整,以达到改善主梁的空气动力学特征,降低风致振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改变桥梁的检修栏杆和车行道护栏的结构形状,实现降低桥梁涡激振动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包括设置在桥面两侧的检修栏杆,以及设置在桥面的车行道两侧的车行道护栏;所述检修栏杆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一通透区和第一封闭区,所述车行道护栏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二通透区和第二封闭区,且桥面同侧的第一封闭区和第二封闭区错列布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检修栏杆为金属栏杆,包括沿顺桥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第一立柱,每相邻两个第一立柱之间为一道栏杆单元,所述第一通透区由3~6道栏杆单元构成,所述第一封闭区由一道栏杆单元及封闭该栏杆单元的封闭件一构成。
[0007]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挡风条,所述挡风条与第一立柱平行布置。
[0008]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封闭区之间的间距相等。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车行道护栏采用下部混凝土护栏和上部钢护栏的组合结构形式。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车行道护栏的上部钢护栏包括沿顺桥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第二立柱,每相邻两个第二立柱之间为一道护栏单元,所述第二通透区由3~6道护栏单元构成,所述第二封闭区由一道护栏单元及封闭该护栏单元的封闭件二构成。
[0011]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立柱之间间隔连接若干横梁,所述横梁与第二立柱垂直布置。
[001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封闭区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3]进一步的,桥面同侧的第一封闭区和第二封闭区依次交替布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通过对桥梁上检修栏杆和车行道栏杆的外形结构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半封闭半通透,且检修栏杆和车行道栏杆的封闭区错列布置的结构形式,有效改变了桥梁结构周围气流的绕流形态,从而达到了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的目的。
[0016](2)通过实桥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桥梁的涡激振动振幅由375mm降低至57.1mm,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检修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行道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采用常规检修栏杆、车行道护栏与采用本技术抗风护栏的桥梁涡振振幅曲线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桥面;2、车行道护栏;3、检修栏杆;4、第一立柱;5、第一通透区;6、第一封闭区;7、封闭件一;8、栏杆单元;9、挡风条;10、下部混凝土护栏;11、第二立柱;12、第二封闭区;13、第二通透区;14、封闭件二;15、护栏单元;16、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包括设置在桥面1两侧的检修栏杆3,以及设置在桥面1的车行道两侧的车行道护栏2;所述检修栏杆3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一通透区5和第一封闭区6,所述车行道护栏2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二通透区13和第二封闭区12,且桥面1同侧的第一封闭区6和第二封闭区12错列布置,即检修栏杆3的第一封闭区对应车行道护栏2的第二通透区13,车行道护栏2的第二封闭
区12对应检修栏杆3的第一通透区5。优化的,桥面1同侧的第一封闭区6和第二封闭区12依次交替布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桥梁上检修栏杆3和车行道栏杆2的外形结构进行特殊处理,使检修栏杆3和车行道栏杆2形成半封闭半通透,且两者的封闭区错列布置的结构形式,有效改变了桥梁结构周围气流的绕流形态,从而达到了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的目的。
[0027]具体的,所述检修栏杆3为金属栏杆,设置在桥面1的两侧边缘位置,所述车行道护栏2采用组合护栏,即下部混凝土护栏10和上部钢护栏的组合结构形式。
[0028]细化检修栏杆3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检修栏杆3包括沿顺桥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第一立柱4,每相邻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为一道栏杆单元8,相邻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5~2m,所述第一通透区5由3~6道栏杆单元8构成,作用在桥梁结构周围气流可以通过第一通透区5流通,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透区5具体由3道栏杆单元8构成;所述第一封闭区6由一道栏杆单元8及封闭该栏杆单元8的封闭件一7构成,封闭件一7可以是密封板,作用在此第一封闭区6的气流经封闭件一7的阻挡,使其绕流至第一通透区5流通,从而达到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桥面两侧的检修栏杆,以及设置在桥面的车行道两侧的车行道护栏;所述检修栏杆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一通透区和第一封闭区,所述车行道护栏包括沿顺桥向交替布置的第二通透区和第二封闭区,且桥面同侧的第一封闭区和第二封闭区错列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栏杆为金属栏杆,包括沿顺桥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第一立柱,每相邻两个第一立柱之间为一道栏杆单元,所述第一通透区由3~6道栏杆单元构成,所述第一封闭区由一道栏杆单元及封闭该栏杆单元的封闭件一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挡风条,所述挡风条与第一立柱平行布置。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护栏,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文望青罗春林严爱国王存国陈裕民黄振曹阳梅郭安娜王志平聂利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