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15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包括四组镜头并将底片的暗箱部分隔成四部分,与机械部分的快门片上相应的快门孔相配合,成为四个独立完整的摄影系统。在拍摄完成后冲洗出的3×5英寸的照片上,有四张完整的2英寸照片,将其裁开成四张单独的照片即可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以往使用的135底片相机,大多用于家庭休闲或旅游的场合。而证件照片则以采用120底片的相机为主。另外,还采用拍立得式无底片相机。但上述两种相机都各有其缺点。120底片的相机拍出的负片冲洗比较麻烦,而拍立得式相机拍出的照片无负片,不便于复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方便、廉价的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相机具有135底片冲洗的便利性和拍立得相机的快速性,可满足需求量广大的证件照片市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相机内设有四组镜头和两个同步式快门片,实行四格拍摄。两快门片前后设置,每个快门片上设有四个通孔构成四个快门。将底片暗箱分隔成四部分,当上述快门片的运动杆受冲击而转动冲击闪光灯接片的同时,带动前后快门片运动,使各自的四个通孔分别一一对准,以完成四格拍摄。上述暗箱是分隔成四份暗箱,每份暗箱与机械部分相应的快门孔配合,成为四个独立完整的拍摄系统。在拍摄完成后,冲洗出的3″×5″(76.2mm×127mm)照片上即有四幅相同而尺寸合适的2吋照片。然后再将上述照片截成四张单独的照片即可。这样,可获得冲洗方便而成本低廉的一组证件照片。为适应底片上每格的尺寸及使冲洗出的照片为2吋标准尺寸,在拍摄中应采取立式持握相机的方式拍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将参照下述附图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照相机之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冲击杆在拍摄前处于锁定状态的示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快门片在拍摄前所处状态的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快门片运动杆受L形冲击杆撞击的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快门片运动杆带动快门片,使快门一一对准同时触发闪光灯的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冲击杆在冲击后的状态图;图7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照相机拍摄完成后的照片分布图。参见图1所示的照相机正视图。一张标准135底片的尺寸为36mm×24mm,为配合该尺寸,将相机的暗箱分隔成四部分,而相机上设置四组镜头10和两个同步快门片5、6(见图3)。在图2所示的L形冲击杆3和齿轮传动机构中,电机输出轴齿轮21通过齿轮组转动一拨片轮22,拨片轮22的轴上固定安装一齿轮23,齿轮23只在圆周上偏心地设置两个齿牙24。一L形冲击杆3由快门钮1控制的卡块11锁定在预备位置,并通过扭簧31而获得势能。L形冲击杆3上设有凸块32,它可触合一微动开关4。图3示出了一快门片运动机构,它包括两前后重叠设置的快门片5、6(其中后快门片6在图3中被完全遮住)。快门片运动杆7以及可触发闪光灯的两电接片81、82。当按下快门钮1时,L形冲击杆3被释放,这时弹簧31的势能转变成动能,使L形冲击杆3转动,冲击快门片运动杆7。接着,快门运动杆7转向电接片81、82(见图4和图5),使电接片81、82接触,进而触发闪光灯。此时,前、后两快门片5、6上各自的四个通孔快门51、61同时重合在暗箱前已设定好的光圈孔处,使四个孔能同步打开以1/60秒的速度完成曝光过程。上述快门片运动杆7的转动中心71的上下方各设有一凸销72、73。其中,凸销72伸入后快门片6的长孔62内,以拨动后快门片6。而另一凸销73则伸入前快门片5的长孔52内,以拨动前快门片5。另外,设有4个凸销56,为前、后快门片5、6的运动导向。前快门片5上还设有一通孔53,快门片运动杆7的凸销72可穿过该孔并在其中运动。当按下快门钮1时,L形冲击杆3就转动,直至其上的杆30受到齿轮23的阻挡后停止(见图6)。此时,L形冲击杆3的凸块32压触微动开关4,使马达转动,以转动拨片轮22,将底片卷过一幅。同时,齿轮23的齿牙24顶拨L形冲击杆3的一杆30,使L形冲击杆3转动。同时,快门钮1控制的卡块11再次锁定L形冲击杆3(如图2所示的拍摄前的状态)。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下面再进行一详细说明在曝光过程中,L形冲击杆3、齿轮23和微动开关4均处于静止状态。当快门部分以1/60秒的速度完成曝光后,快门片运动杆7在拉簧74作用下顶在L形冲击杆3上,由于此时L形冲击杆3仍处于冲击极限位置,所以快门片运动杆7并不返回原位。但此时前、后快门片5、6上所开的通孔已错开而呈关闭状态,使曝光停止。这样,就完成了单独的一次曝光。接着,则是机构返回第二次曝光的预备位置。此时,微动开关4将电路接通使马达轴心齿轮21转动,齿轮传动组使齿轮23再次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齿轮23的两偏置齿牙24在旋转时产生的位差,将L形冲击杆3顶到待冲击快门运动杆7的预备位置。这时,微动开关4的悬臂张开,马达停转,使运动完成。而在马达转动,拉动底片,齿牙24顶推L形冲击杆3的过程中,快门运动杆7也因L形冲击杆3的移动,而返回原位。这样又回到图2所示的状态。如此周而复始的运动,即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拍摄循环。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相机结合了135相机的实用性,120相机的专业性和拍立得相机的快速性。而且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特征在于将相机暗箱分隔为四个部分,相机上设有四组镜头和前、后重叠设置的两同步式快门片,上述两快门片上各设有四个通孔构成四个快门,一快门片运动杆在受冲击杆作用而转向闪光灯电接片的同时,带动前、后两快门片运动,使各自的四个通孔分别一一对准,以完成四格拍摄。2.按照权利要求1的相机,特征在于上述冲击杆为L形,它对快门片运动杆施加冲击力,上述L形冲击杆在预备位置被快门卡块锁定并通过扭簧而获得势能,当按下快门钮时,L形冲击杆在转动中冲击快门片运动杆,使该杆运动。3.按照权利要求2的相机,特征在于L形冲击杆在转动冲击后,触动一微动开关,使电机转动,带动拨片轮拨动底片,同时与拨片轮同轴的齿轮上的偏心齿牙会将L形冲击杆拨回原位,被快门卡块锁定住。全文摘要一种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包括四组镜头并将底片的暗箱部分隔成四部分,与机械部分的快门片上相应的快门孔相配合,成为四个独立完整的摄影系统。在拍摄完成后冲洗出的3×5英寸的照片上,有四张完整的2英寸照片,将其裁开成四张单独的照片即可使用。文档编号G03B9/08GK1062603SQ9011014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苏春权 申请人:多能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证件照片用135专业相机,特征在于将相机暗箱分隔为四个部分,相机上设有四组镜头和前、后重叠设置的两同步式快门片,上述两快门片上各设有四个通孔构成四个快门,一快门片运动杆在受冲击杆作用而转向闪光灯电接片的同时,带动前、后两快门片运动,使各自的四个通孔分别一一对准,以完成四格拍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春权
申请(专利权)人:多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