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6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包括背心主体以及设置在背心主体夹层内部的防刺层,所述背心主体包括背心下部,所述背心下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上下并排的反光条,所述背心下部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气囊圈,所述背心下部的后表面中部安装有鼓风扇,所述鼓风扇包括扇框以及安装在扇框内部的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风扇,风扇可给人体进行降温,并且风扇便于拆卸与安装,所以便于对风扇进行清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气囊圈,可通过充气口向着囊圈主体充气,充气后囊圈主体可将背心下部的下方撑开较大的开口,避免背心下部贴在人的伸长,使得扇叶鼓出的风能够全方位的吹在人体上,人体受风面积大。人体受风面积大。人体受风面积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刺反光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反光背心
,具体是一种防刺反光背心。

技术介绍

[0002]反光背心是用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它能使交警或警察在夜间或特殊天气情况下顺利值勤,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几何级增加,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交巡警在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方面的任务日渐繁重。而现有反光背心仅仅具有反光警示功能,因而功能单
--
,已经无法满足交巡警在日常工作,尤其是在夜间值勤巡防活动中的实际需求;
[0003]为此申请号为201720251499.2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其在背心的夹层内部设置了通过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和多层芳纶纤维布基材的叠加结构制成的防刺层可防刺穿,以保护执勤人员安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刺背心在炎热的夏季不能够给人体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刺反光背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刺背心在炎热的夏季不能够给人体降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包括背心主体以及设置在背心主体夹层内部的防刺层,所述背心主体包括背心下部,所述背心下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上下并排的反光条,所述背心下部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气囊圈,所述背心下部的后表面中部安装有鼓风扇,所述鼓风扇包括扇框以及安装在扇框内部的扇叶,所述背心下部上与扇框对应的位置缝制有内螺纹筒,所述扇框与内螺纹筒之间螺纹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扇框的内部安装有用以驱动扇叶转动的马达以及用以给马达供电的蓄电池。
[0007]优选的,所述扇框的外表面安装有防尘网。
[0008]优选的,所述气囊圈包括囊圈主体、设置在囊圈主体上表面一端的充气口以及设置在充气口内部的堵头。
[0009]优选的,所述背心下部的前表面中部设置有扣子,所述背心主体还包括设置在背心下部上方的背心上部,背心上部的两侧设置为胳膊口,且背心上部的前表面中部设置为领口。
[0010]优选的,所述背心上部的前表面两侧均缝制有口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设置了风扇,风扇可给人体进行降温,并且风扇便于拆卸与安装,所以便于对风扇进行清灰;
[0013]2、本技术设置了气囊圈,可通过充气口向着囊圈主体充气,充气后囊圈主体
可将背心下部的下方撑开较大的开口,避免背心下部贴在人的伸长,使得扇叶鼓出的风能够全方位的吹在人体上,人体受风面积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防刺层的位置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背心下部的展开图;
[0018]图4为图3中未安装鼓风扇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鼓风扇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气囊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背心主体;11、背心下部;12、背心上部;121、胳膊口;122、领口;2、反光条;3、口袋;4、扣子;5、鼓风扇;51、扇框;52、扇叶;54、防尘网;6、气囊圈;61、囊圈主体;62、充气口;63、堵头;7、内螺纹筒;8、防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包括背心主体1、设置在背心主体1夹层内部的防刺层8,防刺层8为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和多层芳纶纤维布基材的叠加结构,可起到防刺穿的作用;
[0024]如图1所示,背心主体1包括背心下部11以及设置在背心下部11上方的背心上部12;
[0025]继续参照图1所示,背心下部11的前表面中部设置有扣子4,背心主体1还包括设置在背心下部11上方的背心上部12,背心上部12的两侧设置为胳膊口121,且背心上部12的前表面中部设置为领口122,背心上部12的前表面两侧均缝制有口袋3,胳膊口121用以容纳胳膊,领口122用以容纳颈部;
[0026]如图1所示,背心下部11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上下并排的反光条2,反光条2可反光,以保证外人可观察带穿衣人员的位置,保证穿衣人员的安全;
[0027]结合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背心下部11的后表面中部安装有鼓风扇5,鼓风扇5包括扇框51,背心下部11上与扇框51对应的位置缝制有内螺纹筒7,扇框51与内螺纹筒7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扇框51可使得扇框51与内螺纹筒7之间发生螺纹力,以便于扇框51的
安装或者是拆卸;
[0028]继续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扇框51的内部设置有扇叶52,扇框51的内部安装有用以驱动扇叶52转动的马达以及用以给马达供电的蓄电池,扇框51的外表面安装有防尘网54,在扇叶52转动时即可对人体内部进行鼓风,以便于给人体降温;
[0029]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背心下部11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气囊圈6,气囊圈6包括囊圈主体61、设置在囊圈主体61上表面一端的充气口62以及设置在充气口62内部的堵头63,打开堵头63可通过充气口62向着囊圈主体61充气,充气后囊圈主体61可将背心下部11的下方撑开较大的开口,此时扇叶52鼓出的风可全方位的吹在人体上,人体受风面积大;在穿戴本反光背心后,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和多层芳纶纤维布基材的叠加结构制成的防刺层8可防刺穿,在夏季时可通过将鼓风扇5通过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筒7的内部,然后打开堵头63,可通过充气口62向着囊圈主体61充气,充气后囊圈主体61可将背心下部11的下方撑开较大的开口,此时扇叶52鼓出的风可全方位的吹在人体上,人体受风面积大。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穿戴本反光背心后,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纬布和多层芳纶纤维布基材的叠加结构制成的防刺层8可防刺穿,在夏季时可通过将鼓风扇5通过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筒7的内部,然后打开堵头63,可通过充气口62向着囊圈主体61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包括背心主体(1)以及设置在背心主体(1)夹层内部的防刺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主体(1)包括背心下部(11),所述背心下部(11)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上下并排的反光条(2),所述背心下部(11)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气囊圈(6),所述背心下部(11)的后表面中部安装有鼓风扇(5),所述鼓风扇(5)包括扇框(51)以及安装在扇框(51)内部的扇叶(52),所述背心下部(11)上与扇框(51)对应的位置缝制有内螺纹筒(7),所述扇框(51)与内螺纹筒(7)之间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刺反光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51)的内部安装有用以驱动扇叶(52)转动的马达以及用以给马达供电的蓄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慧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奥达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