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47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包括桥体和桥墩,桥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每个所述防护栏的外侧均设置有绿化带,桥体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与绿化带连通,所述桥体和桥墩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绿化带连通,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绿化带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实现了绿化带的给水排水功能,减少了人工灌溉的投入,排水管沿桥梁桥墩外壁设置,安装简单,并且易于维护和维修;将绿化带设置在桥梁两侧,桥梁上的可通行道路面积增加,在保证桥梁正常通行的基础上降低了桥梁的经济投入。通行的基础上降低了桥梁的经济投入。通行的基础上降低了桥梁的经济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河流桥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

技术介绍

[0002]桥梁的路面两侧为了行车安全一般都设有防护栏,这就导致下雨时,桥梁表面容易产生积水,现有的桥梁一般采用地漏和水管的方式将桥梁表面的积水排至桥梁外。为了增加桥梁的绿化,桥梁上多采用放置绿化花盆的形式增加绿化率,但是放置绿化花盆会占用桥梁通行面积,且需要人工储水灌溉,而且绿化花盆存在丢失或被损坏的情况。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32868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排水结构,其在所述车道的路面两侧设置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汇聚成排水总道,所述排水总道向下延伸入桥墩内,所述桥墩位于水面以下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排水总道连通;两个所述车道之间设有绿化带。但该桥梁的排水结构位于桥体和桥墩内,给桥梁预制体制作增加难度,且不易维护和维修;绿化带设置在两个车道之间,占用桥梁的可通行道路,在保证桥梁正常通行的基础上会增加桥梁的经济投入,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包括桥体和桥墩,所述桥体为双向车道,所述桥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每个所述防护栏的外侧均设置有绿化带,桥体的两侧还设置有贯穿所述桥体的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的一端与车道路面相连通,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绿化带相连通,所述桥体和桥墩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绿化带相连通,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外部。
[0007]所述绿化带包括与桥体固定连接的箱体,箱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土布层、陶粒层和腐叶土层,腐叶土层栽种绿植。
[0008]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绿化带连通的连通点位于腐叶土层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水管与绿化带连通的连通点位于第一排水管与绿化带连通的连通点的上方。
[0009]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均为PVC管。
[0010]所述箱体为薄钢板制成。
[0011]所述箱体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在桥体外壁上,对拉螺栓的一端与桥体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箱体的外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绿化带设置在桥梁防护栏的外侧,将桥梁道路两侧的排水接入该绿化带中,绿化带中设置有与水面相连通的排水管,在下雨时,桥梁上的雨水首先排入绿化带中,以灌溉该绿化带中的植物,待该绿化带储水足够时,多余的水从排水管中流入到河水中,实现了绿化带的给水排水功能,减少了人
工灌溉的投入,排水管沿桥梁桥墩外壁设置,安装简单,并且易于维护和维修;将绿化带设置在桥梁两侧,桥梁上的可通行道路面积增加,在保证桥梁正常通行的基础上降低了桥梁的经济投入。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是桥体,20是桥墩,30是防护栏,40是绿化带,41是箱体,42是防水土布层,43是陶粒层,44是腐叶土层,45是对拉螺栓,50是第一排水管,60是第二排水管,70是水面,80是绿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0017]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作出的示意简图,并不代表真实的结构,也不能以此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定,应当指出,在本技术附图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对本技术的改进和改变,都应该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设置在市政河流的桥梁上,具有绿化带自动给水和排水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城市绿化率,提升城市美好形象。所设置的主体桥梁包括桥体10和桥墩20,桥墩20延伸至水面70以下,并固定在水中,桥体10固定设置在桥墩20上,桥墩20起到支撑桥体10的作用。桥体10为双向车道,双向车道可供车辆上行和下行,车道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斜坡结构,斜坡结构有利于雨水流向路面的两侧;为了行车的安全性,在所述桥体10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30,防护栏30设置为与桥体10、桥墩20材料一样的混凝土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桥体10和桥墩20均为现有的常规技术结构,其并不属于本技术的设计构思。
[0019]在每个所述防护栏30的外侧均设置有绿化带40,桥体10的两侧还设置有贯穿所述桥体10的第一排水管50,第一排水管50沿着车道均匀设置,第一排水管50的一端与车道路面相连通,第一排水管50的另一端与绿化带40相连通,第一排水管50用于将桥体10路面上的雨水引入绿化带40中,用于灌溉绿化带40中的绿植80。在所述桥体10和桥墩20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60,第二排水管60的一端与绿化带40相连通,第二排水管60的另一端设置在绿化带40的外部,第二排水管60用于将绿化带40中多余的水排到河水中,防止绿化带40中雨水过多,致使绿植80不能正常生长(绿化带40中的雨水过多,容易导致涝灾,影响绿植80的正常生长)。在设置第一排水管50和第二排水管60时,仅需要在桥体10中打孔或者预制孔,不用破坏桥体10和桥墩20的整体结构,保证了桥体10和桥墩20的结构完整性。
[0020]上述的第二排水管60与第一排水管50的数量可一一对应,也可以少于第一排水管50的数量,还可以将全部的第二排水管60汇总到一根总排水管上,再通过总排水管将雨水排到水中。
[0021]在绿化带40中种植绿植80,绿植80可优选为小型植物,绿化带40包括与桥体10固定连接的箱体41,箱体41可为异形箱体,箱体41与桥体10连接的面以与桥体10外壁完全接
触为佳。在箱体41内设置有种植绿植80和储水所用的土壤和防水布,箱体4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土布层42、陶粒层43和腐叶土层44,腐叶土层44栽种绿植80。防水土布层42用于绿化带40的储水使用,防水土布层42设置在箱体41的内侧,防水土布层42的高度即可视为该绿化带40储水的高度,陶粒层43为轻质页岩陶粒材料,陶粒层43和腐叶土层44重量都比较轻,既能减少绿化带40的重量,降低桥体10的承重,还能增加绿植80根部的呼吸透气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水土布层42为常用的防水材料,轻质页岩陶粒材料和腐叶土层44均为常用的种植材料,这些均不属于本技术的设计构思。
[0022]进一步的,第一排水管50与绿化带40连通的连通点位于腐叶土层44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水管60与绿化带40连通的连通点位于第一排水管50与绿化带40连通的连通点的上方。第一排水管50用于将桥体10路面上的雨水引入绿化带40中,首先要保证绿化带40的储水,当绿化带40的储水量足够时,才通过第二排水管60将多余的雨水引入水中,能够保证绿化带40中的水不至于过多,避免其影响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包括桥体(10)和桥墩(20),所述桥体(10)为双向车道,所述桥体(10)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栏(30)的外侧均设置有绿化带(40),桥体(10)的两侧还设置有贯穿所述桥体(10)的第一排水管(50),第一排水管(50)的一端与车道路面相连通,第一排水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绿化带(40)相连通,所述桥体(10)和桥墩(20)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60),第二排水管(60)的一端与所述绿化带(40)相连通,第二排水管(6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绿化带(40)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建设用给水排水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40)包括与桥体(10)固定连接的箱体(41),箱体(4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土布层(42)、陶粒层(4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亭亭司亚光杨安升李亚南王荣华余冉冉蔡建豪蔡钦锋左传成李亚兵胡志锋李儒鹏
申请(专利权)人:高创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