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及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35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及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回油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用于回油进入的第一进口、用于制冷剂进入的第二进口、用于回油送出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制冷剂送出的第二出口,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回油与制冷剂换热的换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应用该回油热交换装置,使得冷水机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性强,方便推广,可显著改善机组回油性能,提高机组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及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及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满液机引射回油,通常为间歇性利用压缩机排气管上取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引射器将满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和油的混合物带到压缩机吸气侧。由于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和油的混合物在回油过程中阻力大,粘度高,回油安全性不高,且不容易控制,存在不能正常回油或液态制冷剂冲刷电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该装置有利于提高机组的回油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了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该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和安全性能均得到提高。
[0004]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用于回油进入的第一进口、用于制冷剂进入的第二进口、用于回油送出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制冷剂送出的第二出口,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回油与制冷剂换热的换热机构。
[0005]本技术回油热交换装置了改善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的回油性能同时简化回油系统。
[0006]所述换热机构为连通所述第一进口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的蛇形换热管。
[0007]所述第一进口以及第二进口位于所述筒体不同侧。
[000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包括上述的回油热交换装置。
[0009]所述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包括回油热交换装置、与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连通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连通的蒸发式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连通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的第一进口与满液蒸发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油分离器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进口连通。
[0010]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的第一进口连通。
[0011]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以及所述满液蒸发器的出油口与引射泵的进口连通,所述引射泵的出口与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的第一进口连通。
[0012]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满液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满液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0013]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与所述满液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筒。
[0014]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回油交换装置,在筒体使得内来自冷凝后中温液态制冷剂在和回油器换热管内回油与制冷剂回油混合物换热,可以使返回压缩机的回油升温,降低粘度,提高油的润滑性流动性,同时提高膨胀阀前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2)本实用
新型中的回油交换装置避免液态制冷剂冲刷电机,提高了机组的制冷能力和安全性能;(3)本技术的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应用该回油热交换装置,使得冷水机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性强,方便推广,可显著改善机组回油性能,提高机组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回油热交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101,本实施例中筒体101的形状不限,筒体只需形成一个可以用于热交换的腔体即可。筒体101上设置有用于回油进入的第一进口102、用于制冷剂进入的第二进口103、用于回油送出的第一出口104以及用于制冷剂送出的第二出口105,筒体101内设置有用于回油与制冷剂换热的换热机构106。本实施例中,换热机构106为连通第一进口102以及第一出口104的蛇形换热管,第一进口102以及第二进口103位于筒体101不同侧。
[0018]本实施例中的筒体101为无缝钢管主体,筒体101上、下两端的无缝钢管封盖,无缝钢管径向(X轴)较低位置开孔作为第二进口103,即用于制冷剂进入的入口,第二进口103(制冷剂入口)接口为无缝钢管管座,管座和筒体101的无缝钢管筒体径向较低位置开的孔连接(第二进口103)。径向较高位置开孔,作为第二出口105,即用于制冷剂送出的出口,第二出口105(制冷剂出口)与筒体101的接口为无缝钢管管座,管座和开在筒体101径向的较高位置孔连接(第二出口105)。
[0019]筒体轴向(Y轴方向)上端的无缝钢管封盖开孔作为第一进口102,作为油侧入口,筒体轴向下端的无缝钢管封盖开孔作为第一出口104,作为油侧出口。第一进口102(油侧入口)为蛇形换热管伸出筒体101无缝钢管封盖上端的接口和换热管通过封盖的无缝钢管管座。第一出口104(油侧出口)为蛇形换热管伸出筒体101无缝钢管封盖下端的接口和换热管通过封盖的无缝钢管管座。
[0020]本实施例中筒体101内的换热机构106为换热管,具体为紫铜管蛇形盘管,蛇形换热盘管通过管座与无缝钢管封盖连接,热机构106上端与油侧入口即第一进口102连通,下端与油侧出口即第一出口104连通。
[0021]本实施例中的回油交换装置,在筒体内使得来自冷凝后中温液态制冷剂在和回油器换热管内回油与制冷剂回油混合物换热,可以使返回压缩机的回油升温,降低粘度,提高油的润滑性流动性,同时提高膨胀阀前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避免液态制冷剂冲刷电机,提高了机组的制冷能力和安全性能。
[0022]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包括实施例1的回油热交换装置1,与回油热交换装置1连通的压缩机2(本实施例中选用螺杆压缩机)、与压缩机2连通的蒸发式冷凝器3、与蒸发式冷凝器3连通的储液器4,储液器4的出口与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二进口103连通,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一进口102与满液蒸发器5的出油口连通。
[0023]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本实施中,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的结构如下:
[0024]压缩机2的出口与油分离器6的进口连通,油分离器6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式冷凝器3的进口连通,蒸发式冷凝器3的出口与储液器4的进口连通,储液器4的出口与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二进口103的连通,将制冷剂送入回油热交换装置1。
[0025]油分离器6的出油口以及满液蒸发器5的出油口分别与引射泵7的进口连通,引射泵7的出口与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一进口102连通,将油分离器6以及满液蒸发器5中的油送入回油热交换装置1。
[0026]在回油热交换装置1中换热的油以及制冷剂分别通过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出口送出,具体地: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一出口104与压缩机2的进口连通,将换热后的回油送入压缩机2,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二出口105将制冷剂送入满液蒸发器5的制冷剂进口,在满液蒸发器5内换热的制冷剂自满液蒸发器5的制冷剂出口与自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一进口102送出的回油一起送入压缩机1。
[0027]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为:
[0028]制冷循环: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2在压缩机内部油分离器进行第一次油气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油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1),所述筒体(101)上设置有用于回油进入的第一进口(102)、用于制冷剂进入的第二进口(103)、用于回油送出的第一出口(104)以及用于制冷剂送出的第二出口(105),所述筒体(101)内设置有用于回油与制冷剂换热的换热机构(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106)为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02)以及所述第一出口(104)的蛇形换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102)以及第二进口(103)位于所述筒体(101)不同侧。4.一种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回油热交换装置(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冷满液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热交换装置(1)、与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1)连通的压缩机(2)、与所述压缩机(2)连通的蒸发式冷凝器(3)、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3)连通的储液器(4),所述储液器(4)的出口与所述回油热交换装置(1)的第二进口(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林松孙清华何伟生王贤淼孙青如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标斯瑞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