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415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1
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属于建筑节能领域,包括主体结构墙体,气密层,石墨聚苯板外墙保温层,被动式外窗,岩棉防火隔离带,防水透汽膜,防水隔汽膜,主体结构屋面,高容重石墨聚苯板,主体结构地下室顶板,第一挤塑聚苯板,岩棉带,第二挤塑聚苯板,地面结构层,第三挤塑聚苯板,穿墙管道,管道保温,预压膨胀密封带,通风空调一体机系统,送风口,回风口,进风口,排风口,循环风口,送风管道,回风管道,进风管道,排风管道,循环风管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实现90%以上的建筑节能目标。上的建筑节能目标。上的建筑节能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节能领域,国际IPC分类号为E04H14/00或E04B5/16,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过程质 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正为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 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将自然通风、自 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 相结合建造而成的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显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包括室内 的热舒适度(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噪音水平、室内采光水平等;二是可大幅度 降低建筑能耗,实现90%以上的建筑节能目标。发展并普及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 前提下,通过大幅度降低建筑热/冷负荷,最大限度地摆脱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进而降低 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国际建筑节能技 术领先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0003]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1.高效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外保温系统:屋面、外墙、 地面或不采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K≤0.15W/(m2·
K);2.高效的外门窗系统: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 g≥0.35,玻璃选择性系数S≥1.25,整窗传热系数K≤1.0W/(m2·
K),玻璃传热系数K≤0.8W/(m2·
K), 型材传热系数K≤1.3W/(m2·
K);3.带有高效热回收装置的通风系统:显热回收效率≥75%,全热回收效 率≥70%,通风电力需求≤0.45W/(m3/h),内部漏风率≤2%,外部漏风率≤2%;4.良好的建筑气密性措施: 建筑整体气密层的设置技术,窗与墙体的密封构造的设置技术,各类管道洞口的密封构造设置技术;5.无 热桥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节点构造方式:将厚度≥250mm的保温材料连接到承重墙的锚固技术,阳台与主体 结构无热桥的连结技术,关键节点构造的处理技术;6.高厚度外墙外保温防火技术:防火材料导热系数λ ≤0.045W/(m
·
K),遇火不蔓延、不滴落、不释放有毒气体,水平环绕型防火隔离带或门窗洞口三侧防火 隔离带的设置技术;7.防潮防水技术;8.噪声防护措施。
[0004]但现有技术中并不能综合有效的将上述问题全部解决。
[0005]与普通建筑不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以室内环境指标和建筑能耗指标为约束目 标,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精细化的施工方法和智能化的运行模式实施,实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施工、 精细化运行。
[0006]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涉及了设计质量、材料/产品质量、设备质量、施工质量以及运营质 量。因此,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项目,以控制建筑的能效目标(即建筑节能效果)和舒适性目标(即建筑 运营效果)为核心,利用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确保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 保障。
[0007]现有技术中CN104597884 A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室
内外的原始数据信息, 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所述信息传送到数据处理终端;环境采集设备布设在建筑物内,用于采集建筑物内的 环境参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对采集到数据信息进行传输,能耗设备状态采集模块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
[0008]但诸如上述现有技术,仅涉及单一的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在运营阶段监控建筑能耗或室内环境的效果; 而不能从策划、设计、招标、施工、检测、验收、交付、运营全过程的角度对建筑项目的质量水平实现全 过程控制,即使仅针对运营阶段,也不能从建筑项目的长期质量、长期气密性、用户满意度等角度出发, 实现多方面的综合控制。
[0009]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节能机制为:通过无热桥的保温隔热性能优越的外围护结构降低建筑室内外的温 差传热,通过外窗玻璃的Low-E镀膜技术及有效的外遮阳设施调节建筑物的太阳辐射得热,通过建筑良好 的气密性措施和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降低建筑室内外的通风渗透传热,同时有效利用室内人员、照明、 设备等的非供暖热源散热,使建筑物能够在极低的辅助采暖、制冷负荷/能耗下就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热舒适 度。
[0010]以上节能机制中,热工性能优越的外围护结构、有效的外遮阳设施和良好的气密性措施属于建筑围护 结构节能技术,带有高效热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属于设备节能技术。由此可见,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高能 效运行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与通风设备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在这种运行机制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年采 暖需求不超过15kWh/(m2·
a),是普通节能建筑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年总一次能源需求(包括采暖、 制冷、通风、生活热水、照明和家用电器一次能源需求)不超过120kWh/(m2·
a)。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有可能建造零能耗建筑甚至产能房。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主要旨在于解决围护结构外保温问题,外门窗系统的效能问题,通风系 统的效率问题,建筑气密性问题等,提供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0012]其包括主体结构墙体,气密层,石墨聚苯板外墙保温层,被动式外窗,岩棉防火隔离带,防水透汽膜, 防水隔汽膜,主体结构屋面,高容重石墨聚苯板,主体结构地下室顶板,第一挤塑聚苯板,岩棉带,第二 挤塑聚苯板,地面结构层,第三挤塑聚苯板,穿墙管道,管道保温,预压膨胀密封带,通风空调一体机系 统,送风口,回风口,进风口,排风口,循环风口,送风管道,回风管道,进风管道,排风管道,循环风 管道,
[0013]所述的气密层设置于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内侧,所述的石墨聚苯板外墙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的主体结构 墙体外侧,在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上开设所述的被动式外窗,
[0014]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采用水平环绕方式铺设在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上,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的厚 度为240mm,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为300mm,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的综合传热系数为0.15W/ (m2·
K),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采用双层错缝方式铺设,双层搭接部分高度≥300mm,双层搭接部分下 沿距离门窗洞口上沿的高度≤500mm,
[0015]所述的主体结构地下室顶板与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浇筑连接,所述的第一挤塑聚苯板铺设在所述的主 体结构地下室顶板上侧,所述的第一挤塑聚苯板的厚度为70mm,干密度≥30kg/m3,导热系数≤0.030 W/(m
·
K),燃烧性能等级B1级;所述的主体结构下侧铺设有岩棉带,所述的岩棉带的厚度为50mm,传热 系数为0.27W/(m2·
K),干密度≥100kg/m3,导热
系数≤0.045W/(m
·
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墙体,气密层,石墨聚苯板外墙保温层,被动式外窗,岩棉防火隔离带,防水透汽膜,防水隔汽膜,主体结构屋面,高容重石墨聚苯板,主体结构地下室顶板,第一挤塑聚苯板,岩棉带,第二挤塑聚苯板,地面结构层,第三挤塑聚苯板,穿墙管道,管道保温,预压膨胀密封带,通风空调一体机系统,送风口,回风口,进风口,排风口,循环风口,送风管道,回风管道,进风管道,排风管道,循环风管道,所述的气密层设置于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内侧,所述的石墨聚苯板外墙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外侧,在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上开设所述的被动式外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采用水平环绕方式铺设在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上,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的厚度为240mm,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为300mm,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的综合传热系数为0.15W/(m2·
K),所述的岩棉防火隔离带采用双层错缝方式铺设,双层搭接部分高度≥300mm,双层搭接部分下沿距离门窗洞口上沿的高度≤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结构地下室顶板与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浇筑连接,所述的第一挤塑聚苯板铺设在所述的主体结构地下室顶板上侧,所述的第一挤塑聚苯板的厚度为70mm,干密度≥30kg/m3,导热系数≤0.030W/(m
·
K),燃烧性能等级B1级;所述的主体结构下侧铺设有岩棉带,所述的岩棉带的厚度为50mm,传热系数为0.27W/(m2·
K),干密度≥100kg/m3,导热系数≤0.045W/(m
·
K),酸度系数≥1.8,燃烧性能等级A级;所述的岩棉带从地下室顶板向地下室外墙内侧延伸,延伸长度为1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结构墙体埋入土壤以下的部分外侧铺设有第二挤塑聚苯板,所述的第二挤塑聚苯板的厚度为240mm,铺设范围为从室外地坪起向下延伸1m,并从室外地坪开始向上延伸500mm;所述的第二挤塑聚苯板的传热系数为0.13W/(m2·
K),采用保温材料双层错缝粘贴,干密度≥30kg/m3,导热系数≤0.030W/(m
·
K),燃烧性能等级B1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结构层的一层接触土壤部分的下侧铺设有第三挤塑聚苯板;述的第三挤塑聚苯板的厚度为200mm,传热系数为0.15W/(m2·
K),干密度≥30kg/m3,导热系数≤0.030W/(m
·
K),燃烧性能等级B1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门窗系统,所述的外门窗系统包括铝木复合型材外窗,三玻两腔中空填充氩气耐火玻璃,和暖边间隔条;所述的外门窗系统的外窗整窗传热系数K≤1.0W/(m2·
K),型材传热系数K≤1.3W/(m2·
K),玻璃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伊硕曹恒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居认证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