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岳肖华专利>正文

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13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骨折复位时定位骨骼复位端的位置精度不高且外固定支架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包括:支撑杆、三个支架和克氏针紧固机构,多个支撑杆平行串联布置,至少三个支架均垂直安装在支撑杆上,通过调节支架在支撑杆轴向上的位置,使得各个支架之间相对位置相对可调节,克氏针紧固机构用于安装克氏针,克氏针紧固机构安装在支架上且在支架的周向可调并锁止,将克氏针紧固机构调整到与固定骨折复位的克氏针相匹配的位置,实现骨折复位时对复位端的精确定位,对不同的患者只需要重新3D打印与模拟的骨骼复位后克氏针的位置对应的克氏针紧固机构即可,支撑杆和支架可以重复利用。支撑杆和支架可以重复利用。支撑杆和支架可以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骨折发生后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以保证受损的骨骼恢复健康,目前骨折治疗方式根据其固定物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大类方式,外固定方式创伤较小,但通常难以精确复位骨折端,一般用于简单骨折和稳定骨折;内固定方式适用于复杂骨折和非稳定性骨折,虽然骨折复位及固定可靠,但增加了医源性创伤,可能引发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每一位病人都在期盼一种固定简单,又能像手术般精确复位的骨折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影像技术、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分析等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
[0003]在对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复位治疗时,现有的技术主要采用小夹板、石膏、树脂和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方式,特别是在我们使用外固定支架时,存在着骨骼复位时固定过程复杂,骨折复位端难以精确的问题,因此需要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能够精确的定位骨骼复位端位置且外固定支架能够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骨骼复位时定位不精准和外固定支架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杆、支架和克氏针紧固机构;
[0006]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两个;
[0007]至少三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均垂直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杆上,各个所述支架之间相对位置可调;
[0008]克氏针紧固机构,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用于固定克氏针,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的能够紧固至少两根克氏针,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在所述支架的周向上位置可调并锁止。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中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两个锁定套,所述中杆为中空的管道,所述中杆两端设有缺口且未开缺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中杆的两端,所述锁定套在所述支撑杆的轴向上的形状为锥形,所述锁定套设有内螺纹,两个所述锁定套分别轴向调节并锁定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位置。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中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两个锁定套和两个轴承,所述中杆两端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分别为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中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靠近所述中杆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固套,所述轴承的外圈同轴固定在所述锁定套的内圈,所
述锁定套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分别与所述中杆两端的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匹配。
[0011]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刻度线。
[0012]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能够沿着所述弧形滑槽周向滑动并锁止。
[0013]可选的,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在所述弧形滑槽上,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螺母,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穿过所述弧形滑槽后和螺母螺纹配合。
[0014]可选的,所述弧形滑槽上设有刻度线。
[0015]可选的,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采用3D打印制成,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与骨折复位后的克氏针位置相对应。
[0016]可选的,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块、第二紧固块和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用于紧固所述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所述第一紧固块与所述第二紧固块之间设有克氏针卡槽。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块的克氏针卡槽的弧度和所述第二紧固块的克氏针卡槽的弧度之和小于360度,且所述第一紧固块的克氏针卡槽的弧度和所述第二紧固块的克氏针卡槽的弧度均小于等于180度。
[0018]如上所述,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多个支撑杆平行串联布置,至少三个支架均垂直安装在支撑杆上,通过调节支架在支撑杆轴向上的位置,使得支撑杆上各个支架之间相对位置相对可调节,克氏针紧固机构用于安装数量不低于两根的克氏针,克氏针紧固机构安装在支架上且在支架的周向上位置可调整,通过调整支架在支撑杆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且同时调整克氏针紧固机构在支架周向上的位置,可以将克氏针紧固机构调整到与定位骨骼复位后的克氏针的位置信息相匹配,从而实现在骨折复位时对骨骼复位端的精确定位,同时对于不同的患者只需要模拟骨骼复位后固定骨骼的克氏针位置,并重新3D打印对应的克氏针紧固机构即可,支撑杆和支架可以重复利用,从而有效解决了骨折复位时定位骨骼复位端的位置精度不高且外固定支架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克氏针紧固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克氏针紧固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另一种克氏针紧固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支撑杆剖视示意图。
[0025]图6显示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中杆端部示意图。
[0027]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的另一种支撑杆机构示意图。
[0028]元件标号说明
[0029]1、支撑杆;11、中杆;111、缺口;112、阻挡圈;12、第一调节杆;13、第二调节杆; 14、
锁定套;15、轴承;
[0030]2、支架;21、弧形滑槽;
[0031]3、克氏针紧固机构;31、第一紧固块;32、第二紧固块;33、紧固螺钉;34、克氏针卡槽;35、连接杆;36、螺母;37、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3]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4]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两个;至少三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均垂直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杆上,各个所述支架之间相对位置可调;克氏针紧固机构,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用于固定克氏针,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的能够紧固至少两根克氏针,所述克氏针紧固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在所述支架的周向上位置可调并锁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中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两个锁定套,所述中杆为中空的管道,所述中杆两端设有缺口且未开缺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中杆的两端,所述锁定套在所述支撑杆的轴向上的形状为锥形,所述锁定套设有内螺纹,两个所述锁定套分别轴向调节并锁定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骼复位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中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两个锁定套和两个轴承,所述中杆两端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分别为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分别同轴设置于所述中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靠近所述中杆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固套,所述轴承的外圈同轴固定在所述锁定套的内圈,所述锁定套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肖华李晏乐姜红江姜云飞李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岳肖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