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福安专利>正文

桌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09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9
一种桌面支架,包括基板、支撑杆、支撑板、卡爪,支撑杆与所述基板转动连接;支撑杆可翻转至与基板叠合,并可翻转至与基板倾斜;支撑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杆的与基板相对的另一端;支撑板可翻转至与支撑杆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支撑杆倾斜;卡爪转动连接于支撑板的与支撑杆相对的另一端,卡爪可翻转至与支撑板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支撑板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桌面支架,各部件之间转动连接,其转动灵活,自由度多,非常利于调整支撑角度以满足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桌面支架,其结构新颖并且设计合理,其不仅可折叠收纳,而且支撑稳定性高,并可方便调整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宜大力推广。宜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桌面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支架,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的易于使用的桌面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手机支架主要用于对手机进行支撑,使其手机在放置于桌子上时可使手机保持倾斜、直立等状态,这样可以给使用者一个合适的角度以便于使用手机。目前的手机支架的形式或结构各种各样,有固定式的、组装式、与手机保护壳一体式的等多种类型。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形式的桌面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桌面支架。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支撑杆、支撑板、卡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基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可翻转至与所述基板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述基板倾斜;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杆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杆倾斜;所述卡爪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与所述支撑杆相对的另一端,所述卡爪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倾斜。
[0005]进一步地,所述基板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支撑杆可翻转至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而与所述基板叠合。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孔,在所述支撑杆端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内,在所述第一转轴孔与所述第一转轴部之间设有增加阻尼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部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套为硅胶套,其呈圆筒状。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支撑板可翻转至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支撑杆相匹配而与所述支撑杆叠合。
[0009]进一步地,叠合状态时,所述卡爪与所述支撑板叠合,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卡爪、支撑杆、支撑板与基板叠合呈平板状。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容置腔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转轴孔,在所述支撑杆的与所述第一转轴部相对的另一端的两侧外分别设有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二转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孔内,在所述第二转轴孔与所述第二转轴部之间设有增加阻尼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部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套为硅胶套,其呈圆筒状。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的与支撑杆相对的一端上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的形状与所述卡爪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卡爪可翻转至所述嵌设槽内而与所述支撑板叠合。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的与支撑杆相对的一端端部上设有第三转轴部,所述卡爪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三转轴部相匹配的第三转轴孔,所述卡爪通过其第三转轴孔而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部上而与所述支撑板形成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转轴部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三转轴部上,在所述第三转轴孔的内壁上设有约束转动角度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滑槽内并可在所述限位滑槽内活动。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转轴部上设有定位凸起,在所述第三转轴孔的内壁上设有形状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槽,当所述卡爪翻转打开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卡爪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孔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沿第三转轴孔的轴向设置而使所述第三转轴孔呈开口状。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可沿其长度方向进行伸缩。
[00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滑杆和外壳,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与基板相对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朝向滑杆的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卡槽,在所述滑杆的朝向卡槽的外壁上设有卡凸部,所述卡凸部突出于所述滑杆的表面,并可嵌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滑杆可相对所述外壳进行滑动。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滑杆的设有卡凸部的一端设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由所述滑杆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挤压孔将所述滑杆的端部分隔成相互间隔的两部分。
[0020]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桌面支架包括可相互转动的基板、支撑杆、支撑板和卡爪,其不仅可折叠呈平板状而易于收纳放置,而且可以相互打开而用于支撑放置手机、平板等产品。本技术的桌面支架,各部件之间转动连接,其转动灵活,自由度多,非常利于调整支撑角度以满足使用需求;此外,卡爪与支撑板之间设有约束转动角度和防止转动的结构,其可提高支撑稳定性,可用于支撑放置较重的物品。本技术的桌面支架,基板放置于平面上,其可提高较大的支撑面,防止支架翻到。本技术的桌面支架,其结构新颖并且设计合理,其不仅可折叠收纳,而且支撑稳定性高,并可方便调整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处于叠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卡爪40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支撑杆20的分解示意图。
[0026]其中,基板10、第一容置腔11、第一转轴孔12、支撑杆20、第一转轴部21、第二转轴部22、外壳23、第一壳体231、第二壳体232、卡槽233、滑杆24、卡凸部241、挤压孔242、支撑板30、第二容置腔 31、第二转轴孔32、嵌设槽33、第三转轴部34、限位部341、定位凸起342、空隙35、卡爪40、托放部41、转动部42、第三转轴孔421、限位滑槽422、定位槽423、开口424、第一轴套50、第二轴套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
[0028]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桌面支架包括基板10、支撑杆20、支撑板30、卡爪40。其中,基板10用于放置于平面上,支撑杆20的一端与基板10转动连接,支撑杆20的另一端与支撑板30转动连接,支撑板30 的另一端与卡爪40转动连接,所述基板10、支撑板30、支撑板30、卡爪 40可相互转动而折叠成平板状,以便于收纳放置,同时,其还可以相互翻转进行打开,以放置在平面上用于支撑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
[0029]如图1~图3所示,所述基板1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呈矩形板状,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设置成卡通形状等其他形状。
[0030]如图1~图3所示,为折叠收纳所述支撑杆20、支撑板30,在所述基板10上设有第一容置腔11。所述第一容置腔11的形状、大小不限,其以方便容纳所述支撑杆20、支撑板30为宜。所述第一容置腔11可以是开口424腔,也可以是四侧围合的封闭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11为矩形空腔,其形状、大小与所述支撑板30的外部形状、大小相匹配,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10);支撑杆(20),与所述基板(1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0)可翻转至与所述基板(10)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述基板(10)倾斜;支撑板(30),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20)的与所述基板(10)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30)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杆(20)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杆(20)倾斜;卡爪(40),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0)的与所述支撑杆(20)相对的另一端,所述卡爪(40)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30)叠合,并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30)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设有第一容置腔(11),所述支撑杆(20)可翻转至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而与所述基板(10)叠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孔(12),在所述支撑杆(20)端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轴部(21),所述第一转轴部(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孔(12)内,在所述第一转轴孔(12)与所述第一转轴部(21)之间设有增加阻尼的第一轴套(50),所述第一轴套(50)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部(21)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30)上设有第二容置腔(31),所述支撑板(30)可翻转至所述第二容置腔(31)与所述支撑杆(20)相匹配而与所述支撑杆(20)叠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叠合状态时,所述卡爪(40)与所述支撑板(30)叠合,所述支撑板(30)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所述支撑杆(20)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31)内,所述卡爪(40)、支撑杆(20)、支撑板(30)与基板(10)叠合呈平板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桌面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容置腔(3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转轴孔(32),在所述支撑杆(20)的与所述第一转轴部(21)相对的另一端的两侧外分别设有第二转轴部(22),所述第二转轴部(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孔(32)内,在所述第二转轴孔(32)与所述第二转轴部(22)之间设有增加阻尼的第二轴套(60),所述第二轴套(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福安
申请(专利权)人:邓福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