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007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包括机壳体,保温装置,控制组件,开关,遥控器,软管和流食喂食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组件的设置,蓄电池为微型气泵提供电源,微型气泵产生的气压传输至波纹管状气囊,采用气体推送的形式辅助喂食,气体输送稳定,流食喂食速度稳定,有效的防止患者在喂食的时候出现噎、呛情况;流食喂食机构的设置,波纹管状气囊对装有流食的塑料袋进行挤压,流食通过扁口管进入患者口内,流食容器容量大,无需多次灌装,无需人工助推,有效的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遥控器的设置,患者通过遥控器控制微型气泵的工作,可实现对流食量控制,患者自己更能准确的掌握进食量大小和进食时间。小和进食时间。小和进食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流食喂食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进行喂食时,需要用汤匙将米糊状的流食放到患者的嘴中,流食会沿着患者的食道流至患者的胃中,有时也会利用流食助推器以辅助喂食。
[0003]现有的助推器与注射器类似,采用人工推动的形式进行喂食,助推器内的流食容量较小,需要多次灌装和推送,使用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喂食的时候力道不易掌控,也无法满足患者的进食要求。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助推器与注射器类似,采用人工推动的形式进行喂食,助推器内的流食容量较小,需要多次灌装和推送,使用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喂食的时候力道不易掌控,也无法满足患者的进食要求的问题。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包括机壳体,保温装置,控制组件,开关,遥控器,软管和流食喂食机构,所述的保温装置设置在机壳体上端的一侧;所述的控制组件设置在机壳体内部;所述的开关嵌装在机壳体一侧;所述的遥控器分别与开关和单片机的I/O输入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的软管两端分别与控制组件和流食喂食机构连接。
[0006]所述的保温装置包括圆筒壳体,保温层和恒温加热片,所述的圆筒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的内部粘结有恒温加热片;所述的恒温加热片分别与开关和单片机的I/O输出单元电性连接,该恒温加热片采用聚酰亚胺PI膜加热片,在喂食的时候,如果患者暂时不愿吃饭或者有其它事情耽误进食时,可将成袋的流食放入保温装置内,通过恒温加热片对其进行恒温加热,通过保温层可降低热量的散失速度,保证患者随时可以食用到温度适中的饭食。
[0007]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电源模块,蓄电池,单片机,微型气泵,电子快速排气阀和排气口,所述的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模块和开关连接;所述的微型气泵和电子快速排气阀均与开关和单片机的I/O输出单元,且微型气泵和电子快速排气阀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的排气口嵌装在机壳体的一侧,并通过气管与微型气泵连接,蓄电池为微型气泵提供电源,微型气泵产生的气压传输至波纹管状气囊,采用气体推送的形式辅助喂食,气体输送稳定,流食喂食速度稳定,有效的防止患者在喂食的时候出现噎、呛情况。
[0008]所述的电源模块采用WA3-220S05A3型;所述的蓄电池采用3-FM-4型;所述的单片机采用STM32F103RBT6型;所述的微型气泵采用ZQ320-01PM型;所述的电子快速排气阀采用MEH-5型。
[0009]所述的流食喂食机构包括流食容器,进气口,波纹管状气囊,侧盖和扁口管,所述的流食容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进气口通过软管与排气口
连接;所述的波纹管状气囊设置在流食容器内部,并与进气口连接;所述的侧盖的一侧设置有扁口管,该侧盖与流食容器螺纹连接,波纹管状气囊对装有流食的塑料袋进行挤压,流食通过扁口管进入患者口内,流食容器容量大,无需多次灌装,无需人工助推,有效的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遥控器的设置,患者通过遥控器控制微型气泵的工作,可实现对流食量控制,患者自己更能准确的掌握进食量大小和进食时间;
[0012]2.本技术保温装置的设置,在喂食的时候,如果患者暂时不愿吃饭或者有其它事情耽误进食时,可将成袋的流食放入保温装置内,通过恒温加热片对其进行恒温加热,通过保温层可降低热量的散失速度,保证患者随时可以食用到温度适中的饭食;
[0013]3.本技术控制组件的设置,蓄电池为微型气泵提供电源,微型气泵产生的气压传输至波纹管状气囊,采用气体推送的形式辅助喂食,气体输送稳定,流食喂食速度稳定,有效的防止患者在喂食的时候出现噎、呛情况;
[0014]4.本技术流食喂食机构的设置,波纹管状气囊对装有流食的塑料袋进行挤压,流食通过扁口管进入患者口内,流食容器容量大,无需多次灌装,无需人工助推,有效的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保温装置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流食喂食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机壳体,2-保温装置,21-圆筒壳体,22-保温层,23-恒温加热片,3-控制组件,31-电源模块,32-蓄电池,33-单片机,34-微型气泵,35-电子快速排气阀,36-排气口,4-开关,5-遥控器,6-软管,7-流食喂食机构,71-流食容器,72-进气口,73-波纹管状气囊,74-侧盖,75-扁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
[0024]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包括机壳体1,保温装置2,控制组件3,开关4,遥控器5,软管6和流食喂食机构7,所述的保温装置2设置在机壳体1上端的一侧;所述的控制组件3设置在机壳体1内部;所述的开关4嵌装在机壳体1一侧;所述的遥控器5分别与开关4和单片机33的I/O输入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的软管6两端分别与控制组件3和流食喂食机构7连接。
[0026]所述的保温装置2包括圆筒壳体21,保温层22和恒温加热片23,所述的圆筒壳体21
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22;所述的保温层22的内部粘结有恒温加热片23;所述的恒温加热片23分别与开关4和单片机33的I/O输出单元电性连接,该恒温加热片23采用聚酰亚胺PI膜加热片,在喂食的时候,如果患者暂时不愿吃饭或者有其它事情耽误进食时,可将成袋的流食放入保温装置2内,通过恒温加热片23对其进行恒温加热,通过保温层22可降低热量的散失速度,保证患者随时可以食用到温度适中的饭食。
[0027]所述的控制组件3包括电源模块31,蓄电池32,单片机33,微型气泵34,电子快速排气阀35和排气口36,所述的蓄电池32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模块31和开关4连接;所述的微型气泵34和电子快速排气阀35均与开关4和单片机33的I/O输出单元,且微型气泵34和电子快速排气阀35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的排气口36嵌装在机壳体1的一侧,并通过气管与微型气泵34连接,蓄电池32为微型气泵34提供电源,微型气泵34产生的气压传输至波纹管状气囊73,采用气体推送的形式辅助喂食,气体输送稳定,流食喂食速度稳定,有效的防止患者在喂食的时候出现噎、呛情况。
[0028]所述的电源模块31采用WA3-220S05A3型;所述的蓄电池32采用3-FM-4型;所述的单片机33采用STM32F103RBT6型;所述的微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体(1),保温装置(2),控制组件(3),开关(4),遥控器(5),软管(6)和流食喂食机构(7),所述的保温装置(2)设置在机壳体(1)上端的一侧;所述的控制组件(3)设置在机壳体(1)内部;所述的开关(4)嵌装在机壳体(1)一侧;所述的遥控器(5)分别与开关(4)和单片机(33)的I/O输入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的软管(6)两端分别与控制组件(3)和流食喂食机构(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装置(2)包括圆筒壳体(21),保温层(22)和恒温加热片(23),所述的圆筒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22);所述的保温层(22)的内部粘结有恒温加热片(23);所述的恒温加热片(23)分别与开关(4)和单片机(33)的I/O输出单元电性连接,该恒温加热片(23)采用聚酰亚胺PI膜加热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食营养餐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组件(3)包括电源模块(31),蓄电池(32),单片机(33),微型气泵(34),电子快速排气阀(35)和排气口(36),所述的蓄电池(32)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模块(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利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