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92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握持管、吸引器软管,所述吸引管的吸引端设有钝化吸头、尾端与所述握持管一端可拆卸相接;所述握持管另一端与所述吸引器软管一端可拆卸相接;所述吸引器软管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相接;所述吸引管外壁套接有定位调节管;所述握持管外壁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吸引器软管上套接有控制吸引器软管截面大小的吸力调节器。所述负压吸引器头能调整吸引管的角度,并可以通过使用者来控制吸引器的吸力,吸引效果更好更全面,钝化吸头能够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吸头能够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吸头能够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


[0001]本技术医疗涉及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做脊柱外科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医用吸引器将手术创口周边的积血吸掉,以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必须靠近手术创口才有足够的吸力,才能起到较好的吸引作用,因此,不管如何细心操作,都会出现吸头有时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的情况。负压吸引器头通过软管、集液瓶、调压器连接于负压终端,通过负压终端产生的空气负压,达到术中吸引血液组织从而清理视野的目的。骨科尤其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对于负压吸力的大小要求较为严格,并且时常需要根据术中需要调节负压吸力。
[0003]目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都是采用一直线型金属管,金属管的材质太硬,吸头触碰手术创口的神经血管组织时,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同时,术中术者双手的手套往往因为布满血液或脂肪液而握不住光滑的金属管。另外,由于金属管难以折弯,难以根据需要调整吸头的吸引角度,一般只能采取平吸的方式,导致手术创口周边某些部位的污迹无法吸出,吸引效果不理想,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度,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要尽量吸引干净的话,必须对医用吸引器进行手动倾斜,但是这会导致医用吸引器的吸头更容易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更容易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同时,握持的手可能会挡住其他医生(例如主刀)的视线,而且握持的手在术中位移也可能导致双手污染,甚至碰到其他术者影响操作。
[0004]同时,负压吸引器的调压装置位于负压终端,远离手术台,术者不能自己调控其负压大小,术中必须依靠巡回护士调节其吸力,从而造成术中操作不便。吸力太小影响术野的清晰,或吸力太大损伤神经根或硬膜囊等神经系统结构,尤其是当脊髓的硬膜囊破损之后需要吸力达到既要吸干净积血又不能吸走马尾神经的程度,这个吸力需要精密调控。另外,脊柱外科手术操作中,有时吸引器仅作牵拉用而不做吸引用,但常规吸引器头总维持有较大力度的负压吸力,无法关闭,从而对手术操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所述负压吸引器头能调整吸引管的角度,并可以通过使用者来控制吸引器的吸力,吸引效果更好更全面,钝化吸头能够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握持管、吸引器软管,所述吸引管的吸引端设有钝化吸头、尾端与所述握持管一端可拆卸相接;所述握持管另一端与所述吸引器软管一端可拆卸相接;所述吸引器软管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相接;
[0008]所述吸引管外壁套接有定位调节管;
[0009]所述握持管外壁设有若干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吸引器软管上套接有控制吸引器软管截面大小的吸力调节器。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调节管一端设有螺纹接口;所述吸引管外壁中部设有螺纹;所述吸引管与所述定位调节管通过所述螺纹和所述螺纹接口螺纹相接。
[0012]优选的,所述螺纹接口朝向所述钝化吸头,所述定位调节管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吸引管尾端。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调节管套接于所述吸引管内部且过盈配合、且一端设置于所述吸引管尾端。
[0014]优选的,所述钝化吸头的边沿外翻,呈圆钝边缘。
[0015]优选的,所述吸力调节器包括底面和四周侧壁,两端侧壁设有供所述吸引器软管穿过的通孔、内腔设有带滚轴的滚轮;所述内腔两侧侧壁分别设有斜槽,所述滚轮上的滚轴两端分别沿所述斜槽滚动按压所述吸引器软管。
[0016]优选的,所述定位调节管选自金属丝沿轴向挠成的可挠金属软管或管壁设有金属丝的软管中的一种。
[001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0018]吸引管上设置了定位调节管,所述定位调节管由可绕金属管或管壁设有金属丝的软管构成,可以任意弯曲并固定形状,因此能够任意调整吸引管的吸引角度,对手术创口周边的积血的吸引效果更好,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钝化吸头即使吸头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也不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握持管上的凸起增大摩擦力,方便拿握,降低术中滑落的风险。
[0019]所述吸力调节器与输液用的速度调节器结构相同,连接集液瓶和负压调压器的吸引器软管从吸力调节器两端通孔通过,吸力调节器内设有斜槽,滚轮迁入并可以在斜槽中滚动,改变压迫吸引器软管的压力,变化其压迫处的横截面大小,进而来调节吸引器软管中气体压力大小。使用者需要调节吸引力大小时,可转动滚轮,更精确地调节术中所需要的吸引速度,为术者提供更细致的操作。可有效防止吸力太小影响术野,或吸力太大损伤神经根或硬膜囊等神经系统结构,尤其是当脊髓硬膜囊破损之后需要吸力达到既要吸干净积血又不能吸走马尾神经的程度,这个吸力需要精密调控。
[0020]吸引管、握持管、吸引器软管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握持管与定位调节管之间通过相配合的螺纹连接,使得整个负压吸引器头易于拆装,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定位调节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吸引管剖开后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吸引管1;钝化吸头1.1;螺纹1.2;握持管2;凸起2.1;吸引器软管3;定位调节管4;螺纹接口4.1;吸力调节器5;滚轮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1、握持管2、吸引器软管3,吸引管1的吸引端设有钝化吸头1.1,钝化吸头1.1的边沿外翻,呈圆钝边缘;吸引管1尾端与所述握持管2一端可拆卸相接;握持管2另一端与吸引器软管3一端可拆卸相接;吸引器软管3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相接;吸引管1套接有定位调节管4,定位调节管4选自金属丝沿轴向挠成的可挠金属软管或管壁设有金属丝的软管中的一种。握持管2外壁设有若干凸起2.1。吸引器软管3上套接有控制吸引器软管3截面大小的吸力调节器5。
[0029]定位调节管4一端设有螺纹接口4.1;吸引管1外设有螺纹1.2;吸引管1与定位调节管4通过螺纹1.2和螺纹接口4.1螺纹相接。螺纹接口4.1朝向钝化吸头1.1,定位调节管4另一端设置于吸引管1尾端。
[0030]吸力调节器5与常用的输液调速器结构相同,包括底面和四周侧壁,两端侧壁设有供所述吸引器软管3穿过的通孔、内腔设有带滚轴的滚轮5.1;内腔两侧侧壁分别设有斜槽,滚轮5.1上的滚轴两端分别沿所述斜槽滚动按压所述吸引器软管3。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1)、握持管(2)、吸引器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1)的吸引端设有钝化吸头(1.1)、尾端与所述握持管(2)一端可拆卸相接;所述握持管(2)另一端与所述吸引器软管(3)一端可拆卸相接;所述吸引器软管(3)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相接;所述吸引管(1)套接有定位调节管(4);所述握持管(2)外壁设有若干凸起(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软管(3)上套接有控制吸引器软管(3)截面大小的吸力调节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调节管(4)一端设有螺纹接口(4.1);所述吸引管(1)外设有螺纹(1.2);所述吸引管(1)与所述定位调节管(4)通过所述螺纹(1.2)和所述螺纹接口(4.1)螺纹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和吸力的脊柱外科负压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汉强姜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