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9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包括减压壳体及减压壳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接头、进气板、出气板和减压室盖板;进气接头内部设置有第二气道,出气板内部设置第三气道,且第二气道的上端口与第三气道的下端口错位布置;减压室盖板和出气板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减压腔,第三气道与减压腔相联通;进气板和出气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出气板在弹性元件和减压腔内部压力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出气板下端面将第二气道的上端口开启或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阀门和减压模块一体化机械结构,基于弹性元件和内部气体的压力动态平衡模式,自动实现了高压气体的减压和恒压输出,具有结构紧凑、连接部件少等特点,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户的使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装备制造
,涉及一种气体自动控制阀,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原供氧、水下供氧及医院呼吸困难人群供氧设备生产中,常采用氧气罐通过气体控制阀对用户进行供氧,使用中需要先将高压氧气充装至气罐中,然后再脱离气罐对用户供氧。在供氧过程中需要对氧气的压力进行减压并使其压力保持稳定,但现有的减压阀通常为外置式,结构复杂,且不带有稳压功能,无法满足多个特殊场合(比如水下供氧)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罐供气的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采用一体化机械结构,实现了高压气流的减压,并实现了恒压输出。
[000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包括减压壳体及减压壳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接头、进气板、出气板和减压室盖板;所述的进气接头内部设置有第二气道,出气板内部设置第三气道,且第二气道的上端口与第三气道的下端口错位布置;减压室盖板和出气板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减压腔,第三气道与减压腔相联通;进气板和出气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出气板在弹性元件和减压腔内部压力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出气板下端面将第二气道的上端口开启或封闭。
[0006]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进气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凸形气嘴,出气板下端面触碰凸形气嘴时封闭第二气道。
[0007]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出气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胶垫,密封胶垫封闭第二气道。r/>[0008]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出气板和进气板均为法兰型结构,出气板内部设置有环形凹腔,进气板的外圈设置有环形凸台,弹性元件设置在环形凸台和环形凹腔之间。
[0009]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减压室盖板的下部为空心槽结构,出气板的外圈沿空心槽体内表面上下移动。
[0010]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空心槽的上表面、侧面和出气板的上端面构成了减压腔。
[0011]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第二气道为与第三气道错位布置的直孔。
[0012]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第二气道包括内部联通的上直孔和下直孔,上直孔和下直孔在水平方向错位布置。
[0013]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第二气道的口径小于气体流入的第一气道的
口径。
[0014]上述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中,减压室盖板上设置有第四气道,第四气道与减压腔相联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采用阀门和减压模块一体化机械结构,基于弹性元件和内部气体的压力动态平衡模式,自动实现了高压气体的减压和恒压输出,具有结构紧凑、连接部件少等特点,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简化了装置结构,同时通过更换弹性元件的型号可改变输出的压力参数,满足了不同场合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减压稳压模块组成及气道开启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气道关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9]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气道与第三气道的布置示意图;
[0020]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气道与第三气道的布置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01-第一气道;3-减压壳体,301-进气板;302-出气板;303-减压室盖板;304-第二气道;305-第三气道;306-第四气道;307-空心槽内表面;308-减压腔;309-弹性元件;310-进气接头;311-环形凸台;312-环形凹腔;313-密封胶垫;314-凸形气嘴;315-上直孔;316下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减压稳压模块是在使用氧气时为保证出氧稳定而设置的减压、稳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包括减压壳体3,以及减压壳体3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接头310、进气板301、出气板302和减压室盖板303,所述的进气接头310内部设置有第二气道304,出气板302内部设置第三气道305,且第二气道304的上端口与第三气道305的下端口错位布置,使得第二气道304和第三气道305不能直接连通。
[0023]减压室盖板303上设置有第四气道306,减压室盖板303和出气板302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减压腔308,第三气道305和第四气道306均与减压腔308相联通;进气板301和出气板302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309,出气板302在弹性元件和减压腔308内部压力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出气板下端面将第二气道304的上端口开启或封闭。弹性元件309为弹簧。
[0024]进一步的,出气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胶垫313,密封胶垫313可以更好地封闭第二气道304。密封胶垫313为矩形或梯形截面,事先在出气板下端面开出凹槽后将密封胶垫313粘接在凹槽内。
[0025]进一步的,出气板302和进气板301均为法兰型结构,出气板302内部设置有环形凹腔312,进气板301的外圈设置有环形凸台311,弹性元件设置在环形凸台311和环形凹腔312之间,环形凸台311和环形凹腔312对弹性元件进行定位,确保其保持上下的位置,并输出稳定的弹力。
[0026]减压室盖板303的下部为空心槽结构,可以为圆槽或方槽,并与出气板302的外部结构相匹配,设置空心槽的目的是有两个,一方面由空心槽的上表面和出气板302的上端面构成了减压腔308;另一方面给出气板302的上下移动提供基准定位,使得出气板302的外圈
沿空心槽体内表面307上下移动,并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确保出气板下端面和第二气道304上端口之间的位置精度,使得气流顺利开启或关闭。
[0027]下面给出两种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如何实现稳压工作。
[0028]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进气接头310的上端设置有凸形气嘴314,第二气道304的上端口设置在凸形气嘴314上,第二气道304为与第三气道305错位布置的直孔,结合图1和图2可看出,当出气板下端面不接触凸形气嘴314时,气流可以正常从第二气道304流入第三气道305;当出气板下端的密封胶垫313触碰凸形气嘴314时,即可封闭第二气道304。
[0029]如图4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气道304包括内部联通的上直孔315和下直孔316,其中上直孔315和下直孔316在错位布置,在水平方向保持一段距离。当出气板下端面不接触凸形气嘴314时,气流可以正常从第二气道304流入第三气道305;当出气板下端面触碰凸形气嘴314时,即可封闭第二气道304。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1]如图1所示,当人体使用氧气时,储气罐内的氧气经过第一气道101进入进气接头310,其中进气接头310内的第二气道304口径小于第一气道101的口径,先进行节流后,再通过第三气道305后到达减压腔308内部。当减压腔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壳体(3)及减压壳体(3)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接头(310)、进气板(301)、出气板(302)和减压室盖板(303);所述的进气接头(310)内部设置有第二气道(304),出气板(302)内部设置第三气道(305),且第二气道(304)的上端口与第三气道(305)的下端口错位布置;减压室盖板(303)和出气板(302)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减压腔(308),第三气道(305)与减压腔(308)相联通;进气板(301)和出气板(302)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309),出气板(302)在弹性元件(309)和减压腔(308)内部压力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出气板下端面将第二气道(304)的上端口开启或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进气接头(310)的上端设置有凸形气嘴(314),出气板下端面触碰凸形气嘴(314)时封闭第二气道(30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出气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胶垫(313),密封胶垫(313)封闭第二气道(3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控制阀的减压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出气板(302)和进气板(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新刘海萍王冰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金鹏科技装备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