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80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更加灵敏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活门机构和闭锁机构,所述活门机构主要由底座、上拐臂、下拐臂、上活门推杆、下活门推杆、上旋转轴、下旋转轴、驱动弯板和扭簧组成,所述上旋转轴、下旋转轴间隔的固定在所述底座前端,所述上活门推杆、下活门推杆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后端,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可分别围绕上旋转轴、下旋转轴转动,所述扭簧用于对所述上拐臂的复位。对所述上拐臂的复位。对所述上拐臂的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开关柜的大电流活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KYN28系列开关柜体在我国电力行业使用多年,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柜体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大电流手车在摇进摇出过程中,经常发生梅花触头与活门板相互刮碰问题,大家都心里明白,只要能够加快活门的打开速度,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但此问题在多年的柜体使用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想出各种解决办法,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没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更加灵敏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活门机构和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机构主要由底座、上拐臂、下拐臂、上活门推杆、下活门推杆、上旋转轴、下旋转轴和扭簧组成,所述上旋转轴、下旋转轴间隔的固定在所述底座前端,所述上活门推杆、下活门推杆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后端,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可分别围绕上旋转轴、下旋转轴转动,所述扭簧用于对所述上拐臂的复位;当手车从试验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时,安装在手车上的驱动弯板同步顶住所述上活门推杆、下活门推杆,使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分别绕着所述上旋转轴、下旋转轴做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前端通过连接轴与短链条、长链条分连接,所述短链条、长链条另一端分别与下活门、上活门相连,所述短链条拉动下活门向下运动,所述长链条推动上活门向上运动;当手车从工作位置向试验位置退出时,上活门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下活门在所述扭簧作用下,通过所述上拐臂带动其向上复位。
[0005]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机构包括闭锁机构支架、闭锁拨板、闭锁轴、锁板、解锁拨轴、拉簧,所述闭锁机构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闭锁轴固定在所述闭锁机构支架上,所述闭锁拨板绕着所述闭锁轴旋转,所述闭锁拨板上的长腰孔拨动所述解锁拨轴,所述解锁拨轴固定在所述锁板上;在复位的状态下,所述闭锁拨板在拉簧的作用下,所述解锁拨轴带动所述锁板卡住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后端,阻止所述上拐臂和下拐臂绕着上旋转轴和下旋转轴旋转。
[0006]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拨板位于所述驱动弯板下方,当手车从试验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时,安装在手车上的所述驱动弯板带动所述闭锁拨板旋转,使所述锁板远离所述活门机构的上拐臂、下拐臂后端,进行自动解锁;当手车从工作位置向试验位置退出时,所述闭锁拨板在拉簧的作用下,所述解锁拨轴带动所述锁板卡住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后端,进行自动闭锁。
[0007]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门推杆和下活门推
杆上均设有第一轴套。
[0008]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后端设有对应的闭锁台阶,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在复位的状态下,所述闭锁台阶交叉形成有卡槽,所述锁板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0009]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端通过一体折弯成型有挂锁板,所述挂锁板与所述上拐臂、下拐臂之间设有对应的挂锁孔。
[0010]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拐臂、下拐臂后端均设与所述上旋转轴、下旋转轴套接的第二轴套。
[0011]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弯板两端设有挡边。
[0012]本技术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优点:
[0013]1、采用双转轴结构设计以及相关零件位置的优化,结构新颖且不复杂,机构灵活可靠,打开活门速度比传统活门机构(单转轴结构)快很多,能够从本质上解决大电流活门板与手车梅花触头相互刮碰问题;
[0014]2、通过设计双转轴活门机构专用活门闭锁装置,增强活门防误性能。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与开关柜体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闭锁机构的侧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闭锁机构的俯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上拐臂、下拐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底座的俯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底座的侧视图;
[0024]图9为驱动弯板的俯视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图1-1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包括活门机构1和闭锁机构16。所述活门机构1主要由底座2、上拐臂3、下拐臂4、上活门推杆5、下活门推杆6、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和扭簧10组成。所述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间隔的焊接在所述底座2前端。所述上活门推杆5、下活门推杆6分别焊接在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后端,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后端可分别围绕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转动。所述扭簧10用于对所述上拐臂3的复位。当手车从试验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时,安装在手车上的驱动弯板9同步顶住所述上活门推杆5、下活门推杆6,使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分别绕着所述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做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前端通过连接轴11与短链条12、长链条13分连接,所述短链条12、长链条13另一端分别与下活门14、上活门15相连。所述短链条12拉
动下活门14向下运动,所述长链条13推动上活门15向上运动。当手车从工作位置向试验位置退出时,上活门15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下活门14在所述扭簧10作用下,通过所述上拐臂3带动其向上复位。
[0028]上述结构中,所述上活门推杆5与上旋转轴7之间的距离够成推动所述上拐臂3旋转的力距M。所述下活门推杆6与下旋转轴8之间的距离够成推动所述下拐臂4旋转的力距M。该力距M的范围为25mm-35mm,为传统单轴活门机构力距(传统为50mm-70mm)的一半左右,从而在手车前进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的打开速度比传统机构快将近一倍,进而就可以快速打开活门。由于能快速打开活门,手车在摇进过程中,即使手车存在轻微偏斜或活门板发生轻微的卡滞现象,由于手车活门已经被快速打开,手车的梅花触头都不会与柜体活门板相碰,达到安全操作,不会损坏柜体零部件的作用。另外,采用双转轴后,大大减少了所述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以及轴套26长度(现在为21mm-32mm,传统为40mm-45mm),从而减少摩擦力的产生,使机构操作更加省力。最后将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采用平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包括活门机构(1)和闭锁机构(16),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机构(1)主要由底座(2)、上拐臂(3)、下拐臂(4)、上活门推杆(5)、下活门推杆(6)、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和扭簧(10)组成,所述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间隔的固定在所述底座(2)前端,所述上活门推杆(5)、下活门推杆(6)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后端,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可分别围绕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转动,所述扭簧(10)用于对所述上拐臂(3)的复位;当手车从试验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时,安装在手车上的驱动弯板(9)同步顶住所述上活门推杆(5)、下活门推杆(6),使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分别绕着所述上旋转轴(7)、下旋转轴(8)做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所述上拐臂(3)、下拐臂(4)前端通过连接轴(11)与短链条(12)、长链条(13)分连接,所述短链条(12)、长链条(13)另一端分别与下活门(14)、上活门(15)相连,所述短链条(12)拉动下活门(14)向下运动,所述长链条(13)推动上活门(15)向上运动;当手车从工作位置向试验位置退出时,上活门(15)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下活门(14)在所述扭簧(10)作用下,通过所述上拐臂(3)带动其向上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快开式大电流活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机构(16)包括闭锁机构支架(29)、闭锁拨板(17)、闭锁轴(18)、锁板(19)、解锁拨轴(20)、拉簧(21),所述闭锁机构支架(29)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闭锁轴(18)固定在所述闭锁机构支架(29)上,所述闭锁拨板(17)绕着所述闭锁轴(18)旋转,所述闭锁拨板(17)上的长腰孔(28)拨动所述解锁拨轴(20),所述解锁拨轴(20)固定在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志李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