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阵列电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或电芯,特别涉及电池或电芯的封装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下,用以组成电池包的方形电芯其正负极通常位于其顶面。电池包装配时,电芯与电芯连接需要相应的配件进行连接。这些连接的配件占用大量的空间导致整个电池包能量密度下降。为此,专利文献CN 102104167A和CN 110518174 A都公开了内部串联式的电池。通过这种内部串联的电池提高单体电池电压减少外部连接件,从而提高电池包整体能量密度。这种内部串联式的电池本质上是多个电池串联。这种电池,无法对单个电芯监测,监测以串联后的电池为单位。另一方面,这种电池由于内部串联,电池装配复杂,装配后容易失效,比如因内部器件或装配原因,容易导致电芯之间电解液相互流通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芯设计,减少电芯组成电池包所需配件,从而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并简化电池包装配。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阵列电芯,包括囗形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囗形框(1)、极芯组(2)、极盖(3)和极耳护架(4);囗形框(1)是由四面板体围成的长条形囗形板框,并形成两端开口的芯腔(18);极芯组(2)呈长条形,设置在囗形框(1)的芯腔(18)内,两端各自设有极耳(21);极芯组(2)两端的极耳(21)分别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并分别位于囗形框(1)两端开口处;设置正极极耳的一端是正极端,设置负极极耳的一端是负极端;在负极端,极芯组(2)距离囗形框(1)的端部开口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护架容纳腔(19);极耳护架(4)设置在护架容纳腔(19)内,包括顶架板(41)、侧架板(42)、底架板(43)和背架板(44);顶架板(41)、底架板(43)和两个侧架板(42)围成两侧开口的囗形板框,该囗形板框的一侧开口连接背架板(44),从而形成极耳容纳腔(49);顶架板(41)、底架板(43)和两个侧架板(42)分别贴合囗形框(1)四面板体的内侧;背架板(44)上设置有极耳孔(441);背架板(44)紧贴极芯组(2)的负极端的端部,极芯组(2)的负极端的极耳(21)穿过极耳孔(441);极盖(3)包括极柱(31)、连接条板(32)和盖体板(39);极柱(31)设于盖体板(39)的外侧,连接条板(32)设于盖体板(39)的内侧;极柱(31)和连接条板(32)相连;两个极盖(3)的盖体板(39)分别封在囗形框(1)的两端开口处,并且连接条板(32)连接极耳(21);负极端的极耳(21)通过软铝板(22)与连接条板(32)相连;软铝板(22)折弯后收容于极耳容纳腔(4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电芯,其特征在于,盖体板(39)和囗形框(1)由相同的金属制成;通过焊接工艺,将盖体板(39)封在囗形框(1)的端部开口处;极柱(31)和连接条板(32)通过绝缘件(33)设置在盖体板(39)上;连接条板(32)与极耳(21)采用焊接工艺焊接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电芯,其特征在于,囗形框(1)顶板(11)的负极端上设置有注液孔(12);顶架板(41)上设置有注液避让孔(411);背架板(44)上设置有透液孔(442);注液孔(12)和注液避让孔(411)同轴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电芯,其特征在于,注液孔(12)通过密封机构密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以注液孔(12)为中心向护架容纳腔(19)打出的沉坑(121)和设置在注液孔(12)内的钢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南,邹武元,袁威,姜斌,刘晨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