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63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壳结构,该结构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翻折面,所述翻折面随着升降装置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升降装置的下降而下降。升降装置带动翻折面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在翻折面上升后,翻折面向上推动书壳,使书壳发生弯曲折叠,进而实现书壳的折壳活动,在升降装置下降后,带动翻折面下降,当下一书壳移动到翻折面上后,在翻折面上升后又实现了下一书壳的折壳功能。升后又实现了下一书壳的折壳功能。升后又实现了下一书壳的折壳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壳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折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书本生产包装过程中,需要经过将外页折壳然后包装书内页的工序,该工序中,将内页移动到外页的指定位置上,然后翻折外页,实现书的外页和内页的折叠包装。
[0003]在专利号为“CN210174283U”、名称为“一种包装壳的折壳及裁切装置”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包装壳的折壳及裁切装置,其包括折壳机构与裁切机构,折壳机构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用于对加工位置中的包装壳进行折壳,裁切机构设置在折壳机构的移动路径上,加工位置位于裁切机构中,裁切机构裁切经过折壳的包装壳,并且裁切机构完成裁切动作后,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迅速远离包装壳。
[0004]但是以上专利中,折壳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壳结构,该结构通过升降装置的上升动作实现对书壳的折叠功能,使书壳弯折后形成书内页的包装结构,通过升降装置的下降动作,在下降后,方便下一个书壳的推入,进而在升降装置上升后实现对下一书壳的折壳功能。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壳结构,该结构通过升降装置的上升和下降的循环,依次实现一个个书本的折壳功能。
[0007]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壳结构,该结构简单,方便生产组装和使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折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翻折面,所述翻折面随着升降装置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升降装置的下降而下降。升降装置带动翻折面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在翻折面上升后,翻折面向上推动书壳,使书壳发生弯曲折叠,进而实现书壳的折壳活动,在升降装置下降后,带动翻折面下降,当下一书壳移动到翻折面上后,在翻折面上升后又实现了下一书壳的折壳功能。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底板和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升降底板连接,所述翻折面设置在升降底板的上部,所述升降底板随着转动齿轮的转动发生上升或者下降移动。在转动齿轮的转动下,带动了升降底板的上升或者下降,转动齿轮的设置方便升降底板的升降控制。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齿轮上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升降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偏心轮与限位柱抵持,所述转动齿轮与偏心轮的轴心在同一点上,在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所述偏心轮围绕限位柱旋转活动,使偏心轮的凸起部分与限位柱发生分离或抵持动作。利用偏心轮上具有一端凸起的特点,通过偏心轮的转动,可实现凸起与限位柱的间歇性接触,当
凸起与限位柱接触时,可推动限位柱上移,即推动升降底板上移,当凸起与限位柱分离时,升降底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使限位柱与偏心轮的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近,达到升降底板下降的功能,综上利用偏心轮的特点,在一个旋转周期中即可实现升降装置的上升和下降功能,通过转动齿轮的单方向的持续循环转动,即可实现升降底板的上升-下降
-ꢀ
上升-下降等的循环,该机械结构简单,方便高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轮包括弧形上壁和两个滑动侧壁,所述弧形上壁和两侧的滑动侧壁围合形成偏心轮的凸起,所述弧形上壁与偏心轮的轴心呈扇形结构,当弧形上壁与限位柱抵持时,所述升降底板处于最高点状态。弧形上壁与偏心轮的轴心呈扇形结构,使弧形上壁上的每个点与偏心轮的轴心的距离相同,当限位柱在弧形上壁上移动时,仍能持续保证升降底板一直处于最高点位置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升降装置通过尺寸相同的转动齿轮进行机械传动。一个以上的升降装置的设置,且通过相同尺寸的转动齿轮的使用,可是一个以上的升降装置一同发生上升或者下降的动作。使翻折面的面积更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轮的滑动侧壁的弧度和长度相同,一个以上的偏心轮的弧形上壁的长度从右到左依次递增,且所有升降装置都处于开始上升的临界状态时,位于最右侧的升降装置中,其限位柱位于偏心轮的右侧的滑动侧壁上,此时每两个相邻的限位柱分别位于其对应的偏心轮的左侧和右侧的滑动侧壁上,且所有限位柱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将偏心轮的弧形上壁的长度设置为不同的,在转动齿轮工作时,每个升降装置上的升降底板处于最高点的时间不同,而将弧形上壁的长度设置为依次递增的,又可实现升降底板的依次上升或者下降,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所有升降装置都处于开始上升的临界状态时,位于最右侧的升降装置中,其限位柱位于偏心轮的右侧的滑动侧壁上,此时两个相邻的限位柱分别位于其对应的偏心轮的左侧和右侧的滑动侧壁上,且所有限位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设置,可在滑动侧壁弧度和长度相同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升降底板的同时上升,而弧形上壁的长度通过从右往左的依次递增的设置,又会使最右边的升降底板最先发生下降动作,而后其他升降底板又会从右往左依次下降,由于转动齿轮的尺寸相同,在转动齿轮转动一周后,又能保证所有升降底板同时处于上升的临界状态。
[0015]进一步地,当需要升降装置同时上升且保持从左往右依次下降时,可通过升降装置的依次倒放和限位柱的初始位置的调整,实现相应的功能。
[0016]其中,随着一个以上的升降装置的同时上升,可将一个以上的翻折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翻折辅助面,实现对书壳的翻折,而将升降装置设置成一个个依次下降的,在上一个书壳被翻折完成后,随着升降装置的依次下降,又可依次将下一个书壳移动到升降装置上,实现书壳的依次连续的翻折生产工序。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与升降底板可拆卸式连接。限位柱与升降底板的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实现升降装置的组装和使用。其中,本技术中转动齿轮与升降底板之间仅通过偏心轮和限位柱保持稳定的抵持结构,而实际实用过程中,可通过采用转动结构对转动齿轮进行推动和抵持,保持转动齿轮和升降底板的持续接触。
[001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底板滑动设置在立柱上,所述升降底板绕立柱上下滑动。升降底板在立柱上的滑动,可在转动齿轮转动后,保持升降底板能够上升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底板上设置有滑块,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在滑轨上滑动,所述升降底板与滑块为一体式结构。滑块与滑轨可实现升降底板与立柱的滑动功能。
[0020]本技术通过升降装置带动翻折面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在翻折面上升后,翻折面向上推动书壳,使书壳发生弯曲折叠,进而实现书壳的折壳活动,在升降装置下降后,带动翻折面下降,当下一书壳移动到翻折面上后,在翻折面上升后又实现了下一书壳的折壳功能。通过一个以上的升降装置的设置,在多个升降装置的搭配使用下,可实现对多个书壳的依次快速的翻折,随着一个以上的升降装置的同时上升,可将一个以上的翻折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翻折辅助面,实现对书壳的翻折,而将升降装置设置成一个个依次下降的,在上一个书壳被翻折完成后,随着升降装置的依次下降,又可依次将下一个书壳移动到升降装置上,实现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随升降装置上升和下降的翻折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底板和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升降底板连接,所述翻折面设置在升降底板的上部,所述升降底板随着转动齿轮的转动发生上升或者下降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轮上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升降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偏心轮与限位柱抵持,所述转动齿轮与偏心轮的轴心在同一点上,在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所述偏心轮围绕限位柱旋转活动,使偏心轮的凸起部分与限位柱发生分离或抵持动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包括弧形上壁和两个滑动侧壁,所述弧形上壁和两侧的滑动侧壁围合形成偏心轮的凸起,所述弧形上壁与偏心轮的轴心呈扇形结构,当弧形上壁与限位柱抵持时,所述升降底板处于最高点状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壳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傲世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