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58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包括有固定底座和双工器本体以及延伸组件,所述固定底座为均匀两部分结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连接有所述固定底座,所述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左右设置有卡合架,所述卡合架中间处形成架空槽,所述卡合架包括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双工器本体的对角处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靠外一侧第一滑动槽上设置有限位螺栓,且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螺丝孔,该新型可以在无需打孔的情况下,快速的将双工器本体固定住,且固定架和延伸组件可满足不同尺寸的双工器,并且固定牢固,操作简单,保证了双工器本体的完整性。保证了双工器本体的完整性。保证了双工器本体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双工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双工器是异频双工电台,中继台的主要配件,例如专利号为CN201320063133.4的专利号,该专利提供的内嵌式双工器箱体具有结构紧凑、外形小巧、模块可靠性高、散热效果良好及可适用于大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优点,但双工器在进行安装时,并没有固定的安装方式,所以为了保证其的稳定性,大部分双工器都是采用打孔的方式进行安装,采用打孔的方式进行安装,不仅破坏双工器的整体结构,并且安装起来步骤复杂麻烦,安装中很有可能对双工器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包括有固定底座和双工器本体以及延伸组件,所述固定底座为均匀两部分结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连接有所述固定底座,所述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左右设置有卡合架,所述卡合架中间处形成架空槽,所述卡合架包括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双工器本体的对角处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靠外一侧第一滑动槽上设置有限位螺栓,且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螺丝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所述限位螺栓一侧边设置有限位块,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固定架和所述限位螺栓在所述卡合架上的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槽,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滑动槽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有“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靠内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L”型固定板一侧为空心结构,内侧设置有延伸板,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尺寸的双工器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螺栓的表面分别与固定架的一侧表面相互抵触。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固定架的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包括有内置槽,所述延伸杆可在内置槽滑动,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固定底座的延展,实现不同尺寸的双工器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在所述内置槽内的两侧设置有限位轴,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延伸组件不会脱离所述内置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新型通过固定架完成对双工器本体本体的夹合,再通过限位螺栓完成固定卡合,且固定架和延伸组件可满足不同尺寸的双工器,可以在无需打孔的情况下,快速的将双工器本体固定住,并且固定牢固,操作简单,保证了双工器本体的完整性,且架空槽可以有效的将双工器本体使用时产生的热气散发出去,增加了双工器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固定架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延伸组件平面图;
[0019]图中:1、固定底座;2、卡合架;3、固定架;4、双工器本体;5、架空槽;6、延伸组件;7、限位块;8、限位螺栓;9、安装螺丝孔;11、内置槽;21、第一滑动槽;22、第二滑动槽;31、“L”型固定板;32、延伸板;33、第一滑动块;34、第二滑动块;61、延伸杆;62、限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包括有固定底座1和双工器本体4以及延伸组件6,所述固定底座1为均匀两部分结构,所述延伸组件6包括有延伸杆61,所述延伸杆61连接有所述固定底座1,所述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左右设置有卡合架2,所述卡合架2中间处形成架空槽5,所述卡合架2包括有第一滑动槽21,所述第一滑动槽21上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双工器本体4的对角处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靠外一侧第一滑动槽21上设置有限位螺栓8,且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螺丝孔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固定架3完成对双工器本体4本体的夹合,再通过所述限位螺栓8完成固定卡合,可以在无需打孔的情况下,快速的将双工器本体4固定住,并且固定牢固,操作简单,保证了双工器本体4的完整性,且架空槽5可以有效的将双工器本体4使用时产生的热气散发出去,增加了双工器本体4的使用寿命。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滑动槽21上所述限位螺栓8一侧边设置有
限位块7,所述第一滑动槽21内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槽22,所述限位螺栓8的表面分别与固定架3的一侧表面相互抵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槽21和第二滑动槽22可完成对固定架3的固定。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固定架3包括有“L”型固定板31,所述“L”型固定板3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滑动块33,所述第一滑动块33靠内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块34,所述第一滑动块33在所述第一滑动槽21内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34在所述第二滑动槽22内滑动,所述“L”型固定板31一侧为空心结构,内侧设置有延伸板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延伸板32可完成对不同厚度的双工器的夹合,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33和所述第二滑动块34可完成在卡合架2上的滑动及固定。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4所示,所述固定底座1包括有内置槽11,所述延伸杆61可在所述内置槽11滑动,所述延伸杆61在所述内置槽11内的两侧设置有限位轴6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延伸组件6在所述内置槽11的设计,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固定底座1的延展,实现不同尺寸的双工器在所述固定底座1上的固定。
[0027]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8]将双工器本体4放置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包括有固定底座(1)和双工器本体(4)以及延伸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为均匀两部分结构,所述延伸组件(6)包括有延伸杆(61),所述延伸杆(61)连接有所述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左右设置有卡合架(2),所述卡合架(2)中间处形成架空槽(5),所述卡合架(2)包括有第一滑动槽(21),所述第一滑动槽(21)上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双工器本体(4)的对角处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靠外一侧第一滑动槽(21)上设置有限位螺栓(8),且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螺丝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21)上所述限位螺栓(8)一侧边设置有限位块(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工器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21)内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槽(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曦刘立里刘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市海纳电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