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335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冷库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S形换热管,所述S形换热管的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的左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所述S形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的右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出液接头,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接头,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接头,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上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下端不与换热器壳体内壁接触,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的上端不与换热器壳体的内壁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结构新颖,热交换效率高,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库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冷系统由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及相应的管道构成。冷库或冷柜内储藏物的热量被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吸收,蒸发器内的低压低温气态制冷剂带着这些热量进入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将低压低温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将其输送到冷凝器中,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热量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变成了常温高压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常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变成低压常温液态制冷剂,最后流回蒸发器内,循环往复达到制冷的目的。
[0003]专利号为200920278916.8提出一种新型制冷系统余热回收换热器,该换热器换热效率不是很好,不能充分利用水流的方向进行换热。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具有非常高的换热效率的特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S形换热管,所述S形换热管的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的左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所述S形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的右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出液接头,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接头,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接头,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上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下端不与换热器壳体内壁接触,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的上端不与换热器壳体的内壁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下两侧外壁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紧固螺栓。
[0010]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壳体的顶部通过螺丝密封安装有盖板。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处于S形换热管顶部凹槽中,所述第二隔板处于S形换热管的底部凹槽中。
[0012]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悬挂杆,所述S形换热管悬挂于悬挂杆上。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液接头通入外界的自来水,第二出液接头与外界的水管连接。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通过换热器壳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接头,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上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下端不与换热器壳体内壁接触,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的上端不与换热器壳体的内壁接触,第一隔板处于S形换热管顶部凹槽中,第二隔板处于S形换热管的底部凹槽中,此时第二进液接头通入外界的自来水,第二出液接头与外界的水管连接,自来水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合而成的S形通道中流动,而S形换热管刚好处于S形通道中,且S形换热管的制冷剂方向是从左到右,而自来水的方向是从右到左,自来水可以更加充分的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当制冷剂流动至换热器壳体的右侧时,自来水刚进入换热器壳体中,此时的自来水温度较低,可以进一步对制冷剂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0016]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结构新颖,热交换效率高,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去除S形换热管后自来水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中标号:1换热器壳体、2第一隔板、3悬挂杆、4固定板、5第二进液接头、6第二出液接头、7 S形换热管、8第一进液接头、9第一出液接头、10第二隔板、11盖板、12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2]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S形换热管7,S形换热管7的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8,S形换热管7的另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出液接头9,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接头5,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接头6,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上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2,且第一隔板2的下端不与换热器壳体1内壁接触,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隔板10,且第二隔板10的上端不与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接触。
[0023]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壳体1的上、下两侧外壁均固定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设置有紧固螺栓。
[0024]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壳体1的顶部通过螺丝12密封安装有盖板11。
[0025]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板2处于S形换热管7顶部凹槽中,第二隔板10处于S形换热管7的底部凹槽中。
[0026]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悬挂杆3,S形换热管7悬挂于悬挂杆3上。
[0027]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进液接头5通入外界的自来水,第二出液接头6与外界的水管连接。
[0028]在本技术的方案中,通过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接头6,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上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2,且第一隔板2的下端不与换热器壳体1内壁接触,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隔板10,且第二隔板10的上端不与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接触,第一隔板2处于S形换热管7顶部凹槽中,第二隔板10处于S形换热管7的底部凹槽中,此时第二进液接头5通入外界的自来水,第二出液接头6与外界的水管连接,自来水从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10组合而成的S形通道中流动,而S形换热管7刚好处于S形通道中,且S形换热管7的制冷剂方向是从左到右,而自来水的方向是从右到左,自来水可以更加充分的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当制冷剂流动至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时,自来水刚进入换热器壳体1中,此时的自来水温度较低,可以进一步对制冷剂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0029]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结构新颖,热交换效率高,适合推广使用。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1),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S形换热管(7),所述S形换热管(7)的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进液接头(8),所述S形换热管(7)的另一端密封延伸至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外部并连接有第一出液接头(9),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液接头(5),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液接头(6),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上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2),且第一隔板(2)的下端不与换热器壳体(1)内壁接触,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下部间隔设置有第二隔板(10),且第二隔板(10)的上端不与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龙王天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诚开制冷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