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97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门锁,包括有前执手、副执手、方管、前面盖和副面盖,所述前执手正面的内表面安装有指纹模块,所述前执手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指纹座,所述指纹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安装有鼠齿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指纹锁技术领域。该指纹门锁,通过电机、转子、鼠齿离合、缓冲弹簧、传动公离合、锁芯、锁柱和离合公凹位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机械锁芯与生物识别指纹,两种权限收集形式汇总在一起,并以简单的结构方式实现离合器共用融合,实现首次尝试将机械钥匙与指纹融合在执手内,首次尝试将反锁结构与电源融合在执手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纹门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指纹锁
,具体为一种指纹门锁。

技术介绍

[0002]指纹锁是一种以人体手指部位的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指纹锁一般由电子识别与控制、机械联动系统两部分组成,活体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指纹锁是目前所有锁具中最为安全的锁种。指纹锁除指纹识别外,根据国家公安部规定,应当加配应急机械钥匙。
[0003]从宏观层面看指纹门锁领域,目前现有的指纹锁领域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机械气息,不仅如此房门领域绝大部分使用球形锁,分体锁(执手与机械锁芯分开)技术的更新迭代也只能不断打磨结构以及更改材料属性,缺乏创新。随着科技进步,部分商家将生物识别技术融入到门锁之中,用于代替传统机械钥匙,所述创新形式无可厚非,为用户带来许多便利,但便捷始终不是指纹锁的最终使命。
[0004]安全性达不到防盗锁具要求,在电子部分失灵后整锁失效,虽说部分商家也为指纹锁加入机械锁芯备用,但整锁体积庞大,势必造成成本上升,运输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且不方便对其进行装配与制造维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指纹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门锁,解决了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指纹门锁,包括有前执手、副执手、方管、前面盖和副面盖,所述前执手正面的内表面安装有指纹模块,所述前执手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指纹座,所述指纹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安装有鼠齿离合,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且位于鼠齿离合和电机之间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前执手的内部贯穿有传动公离合,所述电机外表面的前端套接有固定座;
[0009]所述前执手的正面且位于指纹模块的下方开设有钥匙孔,所述固定座内表面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锁芯,所述锁芯的底部安装有锁柱,所述锁芯末端带有凹面与凸面,所述锁芯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锁珠,所述传动公离合一端的一侧开设有离合公凹位。
[0010]优选的,所述副执手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方管内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副离合公。
[0011]优选的,所述电池的外表面套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与副离合公之间安装有第一固定隔件,所述电池的一侧与电池仓之间通过正极弹簧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副执手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拨动开关,所述拨动开关的一端安装
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反锁珠,所述滑块的内部连接有定位珠。
[0013]优选的,所述传动公离合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隔件,所述前执手和副执手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传动片和副传动片。
[0014]优选的,所述传动公离合和副离合公分别与方管之间通过定位珠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传动片和副传动片的外表面均卡接有卡环。
[0016]优选的,所述副执手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池盖。
[0017]优选的,所述方管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门厚定位孔。
[0018]优选的,所述前面盖的正面设置有密码模块。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门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该指纹门锁,通过电机、转子、鼠齿离合、缓冲弹簧、传动公离合、锁芯、锁柱和离合公凹位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机械锁芯与生物识别指纹,两种权限收集形式汇总在一起,并以简单的结构方式实现离合器共用融合,实现首次尝试将机械钥匙与指纹融合在执手内,首次尝试将反锁结构与电源融合在执手内。
[0022](2)、该指纹门锁,通过拨动开关、滑块、反锁珠和定位珠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房内用户对门锁反锁后,在出门时用户本能驱动下是不会解除反锁状态,而是直接转动执手开门,因此反锁结构需要有自动复位能力,而不阻碍用户此行为的发生,要确保外部权限无法开锁,并能在狭小的执手空间内首次实现此功能。
[0023](3)、该指纹门锁,通过第一固定隔件、第二固定隔件、传动片、副传动片、前执手、副执手等零件恰到好处的使用了前后通用部件,大大降低成本与部件品类。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反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中,1-前执手、2-副执手、3-密码模块、4-方管、5-指纹模块、6-前面盖、7-副面盖、8-指纹座、9-电机、10-转子、11-鼠齿离合、12-缓冲弹簧、13-传动公离合、14-固定座、15-锁芯、16-锁柱、17-锁珠、18-离合公凹位、 19-电池、20-副离合公、21-电池仓、22-第一固定隔件、23-正极弹簧、24
-ꢀ
拨动开关、25-滑块、26-定位珠、27-第二固定隔件、28-传动片、29-卡环、 30-电池盖、31-门厚定位孔、32-副传动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指纹门锁,包括有前执手1、副执手2、方管4、前面盖6和副面盖7,方管4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门厚定位孔31,前面盖6的正面设置有密码模块3,副执手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19,电池19的外表面套有电池
仓21,电池仓21与副离合公20之间安装有第一固定隔件22,通过第一固定隔件22、第二固定隔件 27、传动片28、副传动片32、前执手1、副执手2等零件恰到好处的使用了前后通用部件,大大降低成本与部件品类,电池19的一侧与电池仓21之间通过正极弹簧23固定连接,副执手2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拨动开关24,通过拨动开关24、滑块25、反锁珠17和定位珠26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房内用户对门锁反锁后,在出门时用户本能驱动下是不会解除反锁状态,而是直接转动执手开门,因此反锁结构需要有自动复位能力,而不阻碍用户此行为的发生,要确保外部权限无法开锁,并能在狭小的执手空间内首次实现此功能,拨动开关24的一端安装有滑块25,滑块25内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反锁珠17,滑块25的内部连接有定位珠26,方管4内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副离合公20,前执手1正面的内表面安装有指纹模块5,前执手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指纹座8,指纹座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9,通过电机9、转子10、鼠齿离合11、缓冲弹簧12、传动公离合13、锁芯15、锁柱16和离合公凹位18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机械锁芯15与生物识别指纹,两种权限收集形式汇总在一起,并以简单的结构方式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门锁,包括有前执手(1)、副执手(2)、方管(4)、前面盖(6)和副面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执手(1)正面的内表面安装有指纹模块(5),所述前执手(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指纹座(8),所述指纹座(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子(10),所述电机(9)输出轴的外表面安装有鼠齿离合(11),所述电机(9)输出端的外表面且位于鼠齿离合(11)和电机(9)之间套设有缓冲弹簧(12),所述前执手(1)的内部贯穿有传动公离合(13),所述电机(9)外表面的前端套接有固定座(14);所述前执手(1)的正面且位于指纹模块(5)的下方开设有钥匙孔,所述固定座(14)内表面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锁芯(15),所述锁芯(15)的底部安装有锁柱(16),所述锁芯(15)末端带有凹面与凸面,所述锁芯(1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锁珠(17),所述传动公离合(13)一端的一侧开设有离合公凹位(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纹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执手(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19),所述方管(4)内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副离合公(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指纹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9)的外表面套有电池仓(21),所述电池仓(21)与副离合公(20)之间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盛雄唐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稳锐锁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