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276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了环境适应性能的摄像装置。用压紧构件(30)将前壳体(2)的开口封闭,并由第1透镜(23)将压紧构件(30)的开口封闭。在结构上使用于封闭前壳体(2)的O形环(34)的内径大于第1透镜(23)的外径,并使O形环(34)的外径小于压紧构件(30)的内径。通过旋入压紧构件(30)而压缩O形环(34),并借助于压紧时的变形将由第1透镜(23)的边缘部分、压紧构件(30)的内壁面形成的间隙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装置,尤其是提高了环境适应性能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的小型化等性能的提高,具有多种用途、例如用于室外的摄像装置已投入实际应用,并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在特开平2-198403号公报、特开平11-313235号公报、实开平4-101511号公报及专利第267978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热熔接法将沿着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用于安放和保持透镜的镜筒的周缘形成的凸起熔敷在第1透镜的正面侧周缘部的嵌接技术。另外,在实开平6-55871号公报、特开平2-80107号公报、特开平5-77272号公报及实开平2-649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可以确保与透镜系统对应的宽的视场范围并使第1凸透镜的凸状表面从壳体等伸出的技术。另外,在实开平2-64927号公报及特开平9-265035号公报、以及「写真工业」(Vol.50,1992年,No.7,p.11~1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摄像机等的技术、即由第1广角透镜直接密封封闭(sealing)而不使用保护玻璃的技术。进一步,在特开2002-90603号公报、特开平5-241227号公报及特开平8-2985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由镜筒将壳体开口密封封闭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防水性等环境适应性能上,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一定理想,因而在技术上希望能有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适应性能等得到改进的摄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备有具有开口的摄像机壳体、安放在镜筒内的透镜组、及具有开口并用于将透镜组的第1透镜沿光轴方向压紧的压紧构件,在由压紧构件将摄像机壳体的开口封闭(caulk)的同时,由第1透镜将压紧构件的开口封闭。按照这种结构,易于防水。压紧构件,既可以是螺纹旋入式,也可以与镜筒外周嵌合而将第1透镜沿光轴方向压紧。第1透镜,也可以通过与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规定面配合而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第1和第2透镜,也可以通过与上述镜筒配合而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并由配置在第1透镜和第2透镜之间的弹性构件将第2透镜沿光轴方向压紧。此外,也可以将应在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上涂布的敷层除去。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备有安放透镜组的镜筒、插入到从镜筒露出一部分的第1透镜的侧面所形成的台阶内的环状密封件、与镜筒外周嵌合而将第1透镜固定的螺纹旋入式的压紧构件,并具有在将压紧构件旋入前的状态下使压紧构件与第1透镜的间隙大于密封件的宽度而在将压紧构件旋入后的状态下通过将使密封件压紧变形而将间隙阻塞的尺寸关系。「台阶」,既可以在第1透镜的外周面上形成,也可以由第1透镜的外周面和镜筒的物体侧的面形成。台阶,例如也可以大致为L字形。在第1透镜和第2透镜之间也可以配置另一个密封件。在该摄像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使第1透镜的内面为凹状,并使第1透镜的厚度在由密封件沿第1透镜的径向产生的力线上连续存在。这时,在强度上有利,并可以减轻密封件的压紧力对透镜的R面尺寸的影响,因而提高了对刚性虽低但折射率强的材料等的材料选定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断面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的主视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已将摄像单元组装在前壳体内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的另一种分解立体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的A-A断面图。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断面图。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在由压紧构件将前壳体的开口封闭的同时由第1透镜将压紧构件的开口封闭后的断面图。图10是由第1透镜将透镜组件的开口封闭后的断面图,图中示出由压紧构件压紧前的状态。图11是由第1透镜将透镜组件的开口封闭后的断面图,图中示出由压紧构件压紧后的状态。图12是第1变形例的透镜组件的断面图。图13是将图12的透镜组件的规定区域放大后的断面图。图14是将图12的透镜组件的规定区域放大后的断面图。图15是表示第1透镜的结构与在第1透镜的外周部分使用的O形环的关系的断面图。图16是表示将图13的透镜组件的开口封闭后的结构的变形例的断面图。图17是表示将图14的透镜组件的开口封闭后的结构的变形例的断面图。图18是表示将图13和图14的透镜组件的开口封闭后的结构的另一变形例的断面图。图19是表示图13的另一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0是表示图14的另一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1是表示图16的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2是表示图17的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3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4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5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6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7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8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断面图。图29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0是表示图13和图14的变形例(第3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1是表示图13和图14的变形例(第3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2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第4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3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第4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4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第4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5是表示图19和图20的变形例(第5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6是表示图19和图20的变形例(第5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7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第6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8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第6变形例)的断面图。图39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第6变形例)的断面图。图40示出只进行不使用O形环的简单封闭而不是密封封闭的结构的摄像装置。图41是说明对于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都采用O形环进行了密封封闭的实施方式可以在确保足够的密封封闭性能的同时实现足够的广角视野的图。图42示出通常被称作差压试验的试验结果。图43是示出由设在镜筒上的限制部控制O形环的压缩比的第七变更实施方式的图。图44示出因外力引起的第1透镜的精度失调的第八变更实施方式的图。图45是示出由设在压紧构件本身上的凹部控制O形环的压缩比的变更实施方式的图。图4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立体图。图4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主视图。图4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沿图47中A-A线的断面图。图4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广角摄像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广角摄像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1是表示透镜组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断面图,图2是摄像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摄像单元的主视图,图4是已将摄像单元组装在前壳体内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备有前壳体2和后壳体3,在前壳体2和后壳体3之间插入密封垫4进行密封,并且如图2所示,在壳体内组装着摄像单元10。另外,前壳体2和后壳体3,通过将从后壳体3的背面插入并穿过后壳体3的图中未示出的孔的螺钉拧入前壳体2的图中未示出的凸起部而进行螺纹固定。图5和图6是摄像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具有开口的摄像机壳体、    安放在镜筒内的透镜组、及    具有由环状压紧部分限定的开口的圆筒形压紧构件,    通过将上述压紧构件固定于上述镜筒的外周部,由上述透镜组中的第1透镜将上述压紧构件的开口封闭,    将上述固定后的压紧构件以使其前端部从上述摄像机壳体的开口向外部伸出的方式安放和固定在上述摄像机壳体内,从而将上述摄像机壳体的开口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