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2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个提高单位产量、易进行栽培和收获作业、无根系腐料、设备成本低廉的植物栽培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在倾斜配置的长管1上面侧开设若干个孔2,在各个孔2中安装填充了培育植物用的培养基4的短管3,在面向该长管1内面的上述短管3的前端面3a与长管1内面之间形成一个自然流下的培养液流路6,将数根上述长管1并列设置构成倾斜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栽培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植物的栽培装置,具体来说涉及的是提高单位产量、易于栽培及收获作业、不浪费培养液、能够栽培出品质均匀的作物、便于移动的植物栽培装置。以往,由于草莓是低矮作物,大多需要弯腰来进行作业,很多农家抱怨由于修剪树叶、枝芽及收获作业而引起腰痛和内脏损害,这已经成为草莓栽培上的一大问题。根据日本公开专利说明书特开平10-178905号、特开平10-178906号、特开平10-178907号、特开平10-309133号、特开平10-309136号的记载,有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直立作业的高设栽培装置技术。但利用这些栽培装置,单位面积的产量最多只能与地表栽培相同。近年来,有通过立体栽培草莓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需求。为此,在公开专利说明书特开平8-89111号、特开平8-163931号、特开平10-14404号、特开平6-169658号中为适应这些需求,对包括草莓在内的植物立体栽培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特开平8-89111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存在着培养基成列状、不易于栽有植物的培养基的更换、培养液用量过多等问题。特开平8-163931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存在着更换培养基困难、种植机的设置设备成本高等缺点。特开平10-14404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存在分株后无法给仔株供应培养液的难题。特开平6-169658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存在根部浸泡在培养液中、易引起根部腐烂的缺点。另外,特开昭58-165722号公报记载了一种草莓等的多段式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立体组装的多段式栽培床上设置培养液管,在该培养液管上栽种草莓等植物苗,在培养液管中使培养液少量循环流动达到浸湿苗根的程度,以使根群易于吸收空气中的氧。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栽种草莓等植物苗的培养液管的结构复杂,以-->至栽种草莓苗和收获的作业都很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这些以往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以提供一个能够提高单位产量、易于栽培和收获作业、无根系腐烂、设备成本低廉的植物栽培装置为课题。上述课题通过下列专利技术来解决。(1)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在倾斜设置的长管上面侧开若干个孔,在各个孔中安装着填充了培育植物用的培养基的短管,在面向该长管内面的上述短管的前端面与长管内面之间形成一个自然流下的培养液流路,将数根上述长管并列设置构成倾斜面。(以下称第一专利技术)(2)阳台用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有移动装置的方形框体上方设有一个由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长管的并列设置而形成的倾斜面。(以下称第二专利技术)(3)阳台用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前后两个边和两个侧边构成的方形框体上方,在该框体后边实际的正上方与该框体平行地设置一根顶轴,由该顶轴与前边构成一个倾斜面,在该倾斜面上空开一定间隔地沿纵向及/或横向并列设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数根长管,将培养液罐设置在倾斜面的下方,将该罐内的培养液供应给位于各长管上方的第一孔或其上游侧。(以下称第三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实施图1是本专利技术栽培装置的说明图。图2是图1的关键部分断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栽培装置实施状态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栽培装置其他状态的概要侧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栽培装置其他状态的概要侧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栽培装置其他状态的侧面图。下面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第一专利技术的说明图。在该图中,1为倾斜设置的长管。长管1的倾斜方向使培养液自然流下即可,故可上下倾斜,倾斜角度可调节,通过调节倾斜角度控制培养液的流下速度。长管1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长管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合成树脂、厚再生纸、竹、木等。但是,从易于制造和成本上考虑,以合成树脂、加厚再生纸为佳,更好是合成树脂,其中尤以耐候性合成树脂为最佳。如果长管1为圆筒状,直径最好为65-100mm。2是在长管1上开设的若干个孔,孔的开设位置以排成一列为宜。在设置时应能使太阳光照射到地使若干个孔2,2…朝向长管1的上面侧。孔2,2…的间隔应该按照能够栽培植物的距离等距离开设。3是填充着培养基4的培育植物用短管,安装在上述各孔2,2…中。短管3的材质可与长管1的材质相同。为了能够保持住培养基4,可在短管3的下方设置图中未显示出的网体。5是在培养基4上栽培的植物。4为培养基,例如由用于水耕栽培的石棉、玻璃棉、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及炭、沙子等构成。5是在培养基4上培育的植物。如图2所示,在短管3的前端端面3a与长管1的内面之间形成培养液可自然流下的培养液流路6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7是供应培养液用的集水管,8为软管,9是供应培养液用的供应口。由于从供应口9供给的培养液时经由培养液流路6自然流下,因此生长到培养液通路6的植物5的根可经常得到培养液。这时,重要的是,培养液的供应量应该是使植物5的根群湿润的程度的少量。根群可以很容易地吸收空气中的氧,能够培养出健康的根系。本专利技术栽培装置的特征在于,数根长管1设置在倾斜面上。倾斜面只要能够照射到太阳,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在该倾斜面上设置数根长管1、1…,可以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即使是象草莓那样低矮的植物也可以不必蹲下而以轻松的姿势进行作业。由于对各个作物的光照射量是一定的,因此可以发挥栽培质量均匀的作物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栽培装置中,由于培养液能够循环使用,因此降低了成本。另外,短管3可拆卸,因此将草莓苗等栽种在栽培装置上或将其取下都很方便。-->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状态的斜视图。在该图中10是方形框体。该框体10既可以直接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载置在混凝土地基上。因为设置了脚轮式的移动装置101,所以非常方便。11为顶轴,与该框体10平行地设置在框体10的上方。在附图上与长方形框体10的长向平行地设置了顶轴11。在此将长度方向的框体10的对边设定为10a、10b。在顶轴11与边10a之间固定着如图1所示的数根长管1。数根长管1、1、1…平行地被设置,全体构成一个倾斜面。虽然在图上没有显示,但在顶轴11与边10b之间也形成着与此相同的倾斜面。即这两个倾斜面以顶轴为中心相交,向下方扩开。本专利技术中称图示的长管设置为纵向排列,数根长管之间的间隔只要在不影响植物栽培的范围内,以间隔小、能够高密度栽培为佳。12是培养液罐,为了尽可能减少装置占用的空间,设置在两个倾斜面的下方。13是供给培养液的泵,利用该泵13从罐12中将培养液送至集水管7,与图1所示的装置一样通过软管8从供应口9将液体输送到长管1,在长管1内自然流下,将培养液经常地送往各植物的根部。在数根长管1,1,1…内自然流下的培养液集中在排放管14中再返回到罐12。该图3所示的形态,实际上长管的倾斜角度与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等,因此培养液的流下速度只由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决定。在这种状态下,加上图1所示的状态之效果,增大了栽培面积,有易于培养液循环的效果。另外,排放管14兼为上述长向的边10a,因此又有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培养液最好还要向比长管1上开设的最上一个孔更上方供应,必须使在位于最上面位置的培养基中培育的植物的根部得到培养液。如果使上述顶轴11兼做集水管7,就可以更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框体及顶轴的构成最好与图3所示的状态相同,也可以把设置在二个倾斜面上的长管1,1,1…改成横向设置(以下称横向状态)。横向状态下,培养液的流下速度,要由倾斜面的角度和倾斜面中长管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倾斜配置的长管上面侧设有若干个孔,在各个孔中安装着填充了培育植物用的培养基的短管,在面向该长管内面的上述短管的前端面与长管内面之间形成一个自然流下的培养液流路,将数根上述长管并列设置而构成倾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9-1 247446/19991.一个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倾斜配置的长管上面侧设有若干个孔,在各个孔中安装着填充了培育植物用的培养基的短管,在面向该长管内面的上述短管的前端面与长管内面之间形成一个自然流下的培养液流路,将数根上述长管并列设置而构成倾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方形框体上方设置与该框体平行的顶轴,在该顶轴两侧形成下方扩开的两个倾斜面,在该两个倾斜面上分别空开一定间隔地沿纵向并列设置着数根长管,将培养液罐设置在两个倾斜面的下方,将该罐内的培养液供应给每根长管的第一孔或其上游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方形框体上方设置与该框体平行的顶轴,在该顶轴两侧形成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松晃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生物反应有限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