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256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包括返回总管、若干自所述返回总管向所述泥浆池方向倾斜设置的返回分管、若干第一阀门和控制器,所述返回分管的输入端与第一阀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入端沿返回总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与返回总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返回总管,用于将钻井中的泥浆返回至泥浆池;所述返回分管,用于将返回总管中的泥浆分流至各自对应泥浆池;所述泥浆池,用于储存泥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返回总管和泥浆池之间的返回分管倾斜设置,以使得返回总管中的砂屑顺利返回泥浆池中,有效降低返回总管中出现堵塞现象的几率。降低返回总管中出现堵塞现象的几率。降低返回总管中出现堵塞现象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洋钻井作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钻井平台及钻井船的泥浆返回至泥浆池的方案主要是采用开放槽的方式和闭管的方式。目前设计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返回管线采用开放槽的方式,一旦开放槽堆积一些岩屑,返回的泥浆容易溢出开放槽,导致泥浆池区域环境难以保持清洁;再次如钻遇有害气体,开放槽更容易散发出有害气体,区域人员容易中毒;第二,返回管线采用闭管的方式,管道内容易出现堵塞,用户无法快捷有效地对管道进行清洗,影响了钻井作业的正常开展,导致钻井作业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其能解决管道内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包括返回总管、若干自所述返回总管向所述泥浆池方向倾斜设置的返回分管、若干第一阀门和控制器,所述返回分管的输入端与第一阀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入端沿返回总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与返回总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返回总管,用于将钻井中的泥浆返回至泥浆池;所述返回分管,用于将返回总管中的泥浆分流至各自对应泥浆池;所述泥浆池,用于储存泥浆。
[0006]优选的,所述返回总管与返回分管的倾斜度为1:40。
[0007]优选的,所述返回总管还包括若干清洗窗口和用于覆盖清洗窗口的观察面板,所述清洗窗口沿返回总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设置在返回总管的上端面,所述观察面板与返回总管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清洗窗口呈等间距分布设置在返回总管的上端面
[0009]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输送泥浆的第一泵机组、用于输送海水的第二泵机组和清洗管道,所述第一泵机组的输出端和第二泵机组的输出端均与清洗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清洗管道的输出端与返回总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泵机组和第二泵机组均与控制器连接。
[0010]优选的,还包括若干自所述清洗管道向所述返回总管方向倾斜设置的清洗分管和若干第二阀门,所述清洗管道的输出端与清洗分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清洗分管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阀门沿返回总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与返回总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控制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清洗分管呈等间距分布设置在返回总管的上端。
[0012]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返回总管中的液位传感器和密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密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0013]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沿返回分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的注浆管和若干第三阀门,所述注浆管通过第三阀门与返回分管连接,所述第三阀门与控制器连接。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返回总管和泥浆池之间的返回分管倾斜设置,以使得返回总管中的砂屑顺利返回泥浆池中,有效降低返回总管中出现堵塞现象的几率,同时在返回总管上设有清洗窗口和覆盖清洗窗口的观察面板,用户可以通过观察面板观察返回总管中的泥浆堵塞情况,再通过清洗管道和清洗分管对返回总管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所述的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返回总管;2-返回分管;3-第一阀门;4-清洗窗口;5-观察面板;6-第一泵机组;7-第二泵机组;8-清洗管道;9-清洗分管;10-第二阀门;11-液位传感器;12-密度传感器;13-注浆管;14-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包括返回总管1、若干自所述返回总管1向所述泥浆池方向倾斜设置的返回分管2、若干第一阀门3和控制器,优选的,所述返回总管1与返回分管2的倾斜度为1:40,所述返回分管2的输入端与第一阀门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3的输入端沿返回总管1内的泥浆输送方向(如图1中所示方向)与返回总管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3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返回总管1,用于将钻井中的泥浆返回至泥浆池;所述返回分管2,用于将返回总管1中的泥浆分流至各自对应泥浆池;所述泥浆池,用于储存泥浆。
[0022]具体的,所述返回总管1还包括若干清洗窗口4和用于覆盖清洗窗口4的观察面板5,所述清洗窗口4沿返回总管1内的泥浆输送方向设置在返回总管1的上端面,所述观察面板5与返回总管1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清洗窗口4呈等间距分布设置在返回总管1的上端面。
[0023]具体的,所示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还包括用于输送泥浆的第一泵机组6(泥浆泵)、用于输送海水的第二泵机组7(海水泵或者电潜泵)和清洗管道8,所述第一泵机组6的输出端和第二泵机组7的输出端均与清洗管道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清洗管道8的输出端与返回总管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泵机组6和第二泵机组7均与控制器连接。优选的,还包括若干自所述清洗管道8向所述返回总管1方向倾斜设置的清洗分管9和若干第二阀门10,所述清洗管道8的输出端与清洗分管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清洗分管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阀门10沿返回总管1内的泥浆输送方向与返回总管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10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分管9呈等间距分布设置在返回总管1的上端。
[0024]优选的,在返回总管1中还设有液位传感器11和密度传感器12,所述液位传感器11和密度传感器12均与控制器连接,还包括若干沿返回分管2内的泥浆输送方向(如图1中所示方向)依次排列的注浆管13和若干第三阀门14,所述注浆管13通过第三阀门14与返回分管2连接,所述第三阀门14与控制器连接。
[0025]具体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具体说明如下:
[002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海洋钻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返回总管、若干自所述返回总管向泥浆池方向倾斜设置的返回分管、若干第一阀门和控制器,所述返回分管的输入端与第一阀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入端沿返回总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与返回总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返回总管,用于将钻井中的泥浆返回至泥浆池;所述返回分管,用于将返回总管中的泥浆分流至各自对应泥浆池;所述泥浆池,用于储存泥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总管与返回分管的倾斜度为1: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总管还包括若干清洗窗口和用于覆盖清洗窗口的观察面板,所述清洗窗口沿返回总管内的泥浆输送方向设置在返回总管的上端面,所述观察面板与返回总管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窗口呈等间距分布设置在返回总管的上端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池返回管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输送泥浆的第一泵机组、用于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莹卢秋平于亮汪明鑫王杰黄芳飞盛利温庆明鹿擎良孙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