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复位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36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具复位锁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对称接触设置,所述上模的水平两端中心位置处均焊接有钢针,所述下模中固定连接有复位锁机构,所述复位锁机构包括套管和滑套,所述套管与下模之间固定连接,且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钢针滑嵌于滑套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推板向初始位置进行运动,当其未运动至初始位置时,滑套未到达初始位置,从而钢珠不能向外侧进行运动,在下模复位的过程中,与钢针进行接触,并与其顶端抵触,对下模的运动进行限位,防止其复位,从而对未进入初始位置的顶针造成破坏,以此即完成对于顶针机构的保护,避免了模具内部机构之间的接触损坏,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复位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模具复位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现有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的使用,出现磨损等情况,进而导致在其复位时,易发生复位不到位的情况,从而造成模具自身之间发生相互的抵触,造成内部构件的损坏,影响生产的同时,造成一定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模具复位时可能发生内部构件相抵触造成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模具复位锁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模具复位锁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对称接触设置,所述上模的水平两端中心位置处均焊接有钢针,所述下模中固定连接有复位锁机构;
[0007]所述复位锁机构包括套管和滑套,所述套管与下模之间固定连接,且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钢针滑嵌于滑套的内部,且滑套的内部环形阵列嵌设有四个钢珠,所述下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套管的底端开设有直径大于管径的空腔。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滑套,且钢珠与滑套之间过渡配合。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下模的下方设置有推板,且推板与滑套之间焊接,所述顶针与推板之间焊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下模的两端均焊接有两个侧边板,且两个侧边板沿中线对称设置,并且两个侧边板上均开设有滑槽。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上模沿中线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两个滑块两端均通过销柱与侧边板之间滑动连接,并且两个滑块的内侧均焊接有内嵌块。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中,在复位过程中,推板向初始位置进行运动,当其未运动至初始位置时,滑套未到达初始位置,从而钢珠不能向外侧进行运动,突出至滑套的内部,从而在下模
复位的过程中,与钢针进行接触,并与其顶端抵触,对下模的运动进行限位,防止其复位,从而对未进入初始位置的顶针造成破坏,以此即完成对于顶针机构的保护,避免了模具内部机构之间的接触损坏,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块结构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锁结构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上模;2、侧边板;201、滑槽;3、销柱;4、下模;5、顶针;6、复位锁机构;7、滑块;8、内嵌块;9、钢针;10、套管;11、滑套;12、钢珠;13、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模具复位锁机构,包括上模 1和下模4,上模1和下模4之间对称接触设置,上模1的水平两端中心位置处均焊接有钢针9,下模4中固定连接有复位锁机构6;
[0027]复位锁机构6包括套管10和滑套11,套管10与下模4之间固定连接,且套管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套11,钢针9滑嵌于滑套11的内部,且滑套11的内部环形阵列嵌设有四个钢珠12,下模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5,顶针5延伸至下模4的上端面,且与上端面齐平。
[0028]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套管10的底端开设有直径大于管径的空腔,便于钢珠12在套管10底端时向外侧进行运动,钢珠12的直径小于滑套11竖直端空腔直径,且钢珠12与滑套11之间过渡配合,以保证钢珠12稳定的活动,下模4的下方设置有推板13,且推板13与滑套11之间焊接,顶针5与推板13 之间焊接,推板13与外部驱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
[0029]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下模4的两端均焊接有两个侧边板2,且两个侧边板2沿中线对称设置,并且两个侧边板2上均开设有滑槽201,滑槽201均朝向外侧倾斜设置,上模1沿中线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7,且两个滑块7两端均通过销柱3与侧边板2之间滑动连接,并且两个滑块7的内侧均焊接有内嵌块8。
[0030]工作原理:使用时,当下模4向一侧进行运动,与上模1固定连接的钢针9 从滑套11中滑出,下模4连动侧边板2进行运动,由于滑块7与上模1之间滑动连接,且侧边板2上开设有倾斜滑槽201,从而当下模4运动时,滑块7上固定连接的内嵌块8从产品中脱出,失去对于产品内位置的限制,此时启动外部驱动机构对推板13进行作用,从而顶针5对位于下模4中的产品进行推挤,使其脱出模具,与此同时,滑套11向套管10的内部进行滑动,由于套管10的顶端与滑套11之间过渡配合,从而钢珠12向滑套11的内部进行运动;在复位过程中,推板13向初始位置进行运动,当其未运动至初始位置时,滑套11未到达初始位置,从而钢珠12不能向外侧进行运动,突出至滑套11的内部,从而在下模 4复位的过程中,与钢针9进行接触,
并与其顶端抵触,对下模4的运动进行限位,防止其复位,从而对未进入初始位置的顶针5造成破坏,以此即完成对于顶针5机构的保护,避免了模具内部机构之间的接触损坏,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具复位锁机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4),上模(1)和下模(4)之间对称接触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水平两端中心位置处均焊接有钢针(9),所述下模(4)中固定连接有复位锁机构(6);所述复位锁机构(6)包括套管(10)和滑套(11),所述套管(10)与下模(4)之间固定连接,且套管(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套(11),所述钢针(9)滑嵌于滑套(11)的内部,且滑套(11)的内部环形阵列嵌设有四个钢珠(12),所述下模(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的底端开设有直径大于管径的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复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12)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良海余建明欧阳玖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利洋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