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35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0
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其结构包括书架、放置架、智能机械手,放置架设于书架一侧,智能机械手滑动设于书架正端面,书架包括可拼装框架、图书放置板、第一横向滑轨、定位条,图书放置板设于可拼装框架内部,第一横向滑轨设于可拼装框架正端面,定位条设于可拼装框架一侧,放置架包括框架、定位块、第二横向滑轨,定位块设于框架一侧,并且配入定位条,智能机械手包括两个竖直间隔设置的X轴移动架,智能图书整理器对书架本身进行优化和改进,外加模块化设备进行控制,使随手放在相应位置的书籍档案自动回到既定位置,减少了下次寻找书籍档案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使生活更加智能。使生活更加智能。使生活更加智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


[0001]本技术是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属于智能图书整理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书架是用于存储图书的结构,传统书架无法保证书籍档案的正确摆放以及位置的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以解决现有的传统书架无法保证书籍档案的正确摆放以及位置的确定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其结构包括书架、放置架、智能机械手,放置架设于书架一侧,所述智能机械手滑动设于书架正端面,所述书架包括可拼装框架、图书放置板、第一横向滑轨、定位条,所述图书放置板设于可拼装框架内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设于可拼装框架正端面,所述定位条设于可拼装框架一侧,所述放置架包括框架、定位块、第二横向滑轨,所述定位块设于框架一侧,并且配入定位条,所述第二横向滑轨设于框架正端面,并且与第一横向滑轨相接,所述框架内设有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由控制器、扫码器、传感器、数据处理器组成,所述智能机械手包括两个竖直间隔设置的X轴移动架,两个X轴移动架相对面均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Z轴丝杆,所述Z轴丝杆上活动设有夹座,两个夹座上均固定设有Z轴移动架,所述Z轴丝杆末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Z轴移动架内部设有Y轴丝杆,所述Z轴移动架顶部设有驱动Y轴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Z轴移动架内侧滑动设有一夹持传动结构,所述夹持传动结构由传送带、机械夹持手组成。
[0005]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还设有临时放置板,识别模块用于对临时放置板上的图书进行识别。
[0006]进一步地,所述书架上还设有主轴电机以及X轴丝杆,X轴丝杆一端接于主轴电机,另一端配入智能机械手,主轴电机驱动X轴丝杆转动时,智能机械手在第一横向滑轨进行移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机械手由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进行控制,识别模块识别图书种类后,会将数据传输给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控制智能机械手进行取书与存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图书放置板与临时放置板均为平行横向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图书整理器对书架本身进行优化和改进,外加模块化设备进行控制,使随手放在相应位置的书籍档案自动回到既定位置,减少了下次寻找书籍档案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使生活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001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书架-1、放置架-2、智能机械手-3、可拼装框架-101、图书放置板-102、第一横向滑轨-103、定位条-104、框架-201、定位块-202、第二横向滑轨-203、X轴移动架-301、固定座-302、Z轴丝杆-303、夹座-304、第一电机-305、Z轴移动架-306、Y轴丝杆-307、第二电机-308、夹持传动结构-30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书架1、放置架2、智能机械手3,放置架2设于书架1一侧,所述智能机械手3滑动设于书架1正端面,所述书架1包括可拼装框架101、图书放置板102、第一横向滑轨103、定位条104,所述图书放置板102设于可拼装框架101内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103设于可拼装框架101正端面,所述定位条104设于可拼装框架101一侧,所述放置架2包括框架201、定位块202、第二横向滑轨203,所述定位块202设于框架201一侧,并且配入定位条104,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03设于框架201正端面,并且与第一横向滑轨103相接,所述框架201内设有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由控制器、扫码器、传感器、数据处理器组成,所述智能机械手3包括两个竖直间隔设置的X轴移动架301,两个X轴移动架301相对面均设有固定座302,所述固定座302上设有Z轴丝杆303,所述Z轴丝杆303上活动设有夹座304,两个夹座304上均固定设有Z轴移动架306,所述Z轴丝杆303末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305,所述Z轴移动架306内部设有Y轴丝杆307,所述Z轴移动架306顶部设有驱动Y轴丝杆307转动的第二电机308,所述Z轴移动架306内侧滑动设有一夹持传动结构309,所述夹持传动结构309由传送带、机械夹持手组成,所述框架201内设有识别模块以及临时放置板,识别模块用于对图书进行识别,所述书架1上还设有主轴电机以及X轴丝杆,X轴丝杆一端接于主轴电机,另一端配入智能机械手3,主轴电机驱动X轴丝杆转动时,智能机械手3在第一横向滑轨103进行移动,所述智能机械手3由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进行控制,识别模块识别图书种类后,会将数据传输给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控制智能机械手3进行取书与存书,所述图书放置板102与临时放置板均为平行横向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
[0018]例如,使用时,归还图书的人员将图书放置于放置架2上的任意一个临时放置板,识别模块对图书种类进行识别,识别模块内的传感器感应图书放置于临时放置板,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临时放置板上的扫码器对图书进行扫描,生成的数据由数据处理器传输给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图书馆终端管理系统控制智能机械手3运转,智能机械手3通过X、Y、Z轴丝杆以及相对应的电机驱动,进行X、Y、Z轴方向的移动,先移动到放置架2上,
通过机械夹持手以及传送带的配合,将图书取出,然后移动到书架1相应的位置上,将图书存入。
[00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图书整理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书架(1)、放置架(2)、智能机械手(3),放置架(2)设于书架(1)一侧,所述智能机械手(3)滑动设于书架(1)正端面,所述书架(1)包括可拼装框架(101)、图书放置板(102)、第一横向滑轨(103)、定位条(104),所述图书放置板(102)设于可拼装框架(101)内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103)设于可拼装框架(101)正端面,所述定位条(104)设于可拼装框架(101)一侧,所述放置架(2)包括框架(201)、定位块(202)、第二横向滑轨(203),所述定位块(202)设于框架(201)一侧,并且配入定位条(104),所述第二横向滑轨(203)设于框架(201)正端面,并且与第一横向滑轨(103)相接,所述框架(201)内设有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由控制器、扫码器、传感器、数据处理器组成,所述智能机械手(3)包括两个竖直间隔设置的X轴移动架(301),两个X轴移动架(301)相对面均设有固定座(302),所述固定座(302)上设有Z轴丝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成龙黄坤荣姚明星吕向成黄红龙童慧芬张彬林新英王仰江车燕梅陈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闽南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