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33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中,包括支撑台架、模具驱动装置以及若干个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与支撑台架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驱动装置设在支撑台架上,所述模具驱动装置驱动定位模具合并或者分离。采用上述结构后,准备铆接伞骨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的各个定位模具处于相互分离状态,通过人工操作或者机械手操作,将每根伞骨段放置在相对应的定位槽内,然后定位模具合并,将各个伞骨段插接在一起,并且将每一对相互连接的伞骨段的铆接孔快速对准,最后通过铆接机一次性将所有对准的铆钉孔铆接完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伞骨铆接效率,同时有效提升伞骨的铆接质量。提升伞骨的铆接质量。提升伞骨的铆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伞骨铆接模具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伞,作为一种用于遮阳和挡雨的生活必需用品,在日常中使用非常频繁。伞的结构主要包括伞柄、与伞柄连接的若干组伞骨以及受伞骨支撑的伞面。一般伞骨大多为折叠伞骨,折叠伞骨主要由若干组伞骨段分别铆接而成。
[0003]在现有技术中,伞骨的铆接技术还较为原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将两根伞骨段的铆接孔对准,然后放入铆钉机铆接,之后再拿出下一根伞骨段继续将铆接孔对准再铆接,这种依靠人工对准伞骨段铆接孔的方法一次只能对齐一对铆接孔,因此每次只能铆接一个铆钉,使得伞骨铆接的速度非常慢;在操作中,工人的手指还经常有被铆钉机打伤的风险,并且人工操作容易发生失误状况,产生不良次品,降低伞骨的铆接质量。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能够自动将所有的伞骨段的铆接孔对准,大大提高了伞骨铆接效率。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中,包括支撑台架、模具驱动装置以及若干个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与支撑台架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驱动装置设在支撑台架上,所述模具驱动装置驱动定位模具合并或者分离。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架设有导轨,所述定位模具为依次相邻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模块和第四模块沿导轨方向做水平运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具还包括若干个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模块具有与第三模块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三模块具有与第二模块贴合的第二贴合面,所述复位弹簧设在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之间。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面设有容置复位弹簧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贴合面设有若干个容置复位弹簧的第二容纳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一容纳槽的槽底且另一端抵顶于第二容纳槽的槽底。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卡块,所述第四模块的下表面对应卡块设有卡块让位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模具驱动装置为气缸。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具设有固定伞骨段的定位槽以及为铆接机让位的铆接通
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块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块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以及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的相同一端与第一定位槽连通,并且相同的另一端与第四定位槽连通,所述第三模块设有第五定位槽,第六定位槽以及第七定位槽,所述第五定位槽一端与第二定位槽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七定位槽连通,所述第六定位槽与第四定位槽和第七定位槽连通,所述第四模块设有第八定位槽,所述第八定位槽与第七定位槽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一铆接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二铆接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槽与第四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三铆接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槽与第五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四铆接通孔,所述第三定位槽与第四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五铆接通孔,所述第六定位槽与第七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六铆接通孔,所述第七定位槽与第八定位槽的连通处设有第七铆接通孔。
[0016]进一步的,每一所述铆接通孔连接的两个所述定位槽具有不同的槽深。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定位槽与第六定位槽的槽深相等,所述第七定位槽与第八定位槽的槽深相等,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深大于第二定位槽与第三定位槽的槽深,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深大于第四定位槽与第五定位槽的槽深,所述第七定位槽的槽深大于第六定位槽与第五定位槽的槽深,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槽深小于第六定位槽的槽深。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槽上开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上开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上开设有第三让位槽,所述第五定位槽上开设有第四让位槽,所述第六定位槽上开设有第五让位槽,所述第八定位槽上开设有第六让位槽。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定位模具的分离与闭合,实现伞骨段的自动化配合,定位模具合并时能够一次性将所有的铆接孔精确对准,再放入铆接机铆接,大大提高了伞骨铆接效率。并且通过机械代替人工操作,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还能够提高操作精度,降低不良次品的数量,提升伞骨的铆接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伞骨的外形结构俯视图。
[0021]图2为伞骨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3]图4为支撑台架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合模时的外形结构俯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开模时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6]图7为图5中A-A方向的结构剖面图。
[0027]图8为第一模块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8]图9为第二模块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9]图10为第三模块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30]图11为第四模块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31]图中:
[0032]支撑台架-1;模具驱动装置-2;定位模具-3;第一模块-31;
[0033]第二模块-32;第一容纳槽-321;第三模块-33;第二容纳槽-331;
[0034]第四模块-34;卡块让位槽-341;复位弹簧-35;连接块-36;
[0035]第一定位槽-371;第二定位槽-372;第三定位槽-373;
[0036]第四定位槽-374;第五定位槽-375;第六定位槽-376;
[0037]第七定位槽-377;第八定位槽-378;第一铆接通孔-381;
[0038]第二铆接通孔-382;第三铆接通孔-383;第四铆接通孔-384;
[0039]第五铆接通孔-385;第六铆接通孔-386;第七铆接通孔-387;
[0040]第一让位槽-391;第二让位槽-392;第三让位槽-393;
[0041]第四让位槽-394;第五让位槽-395;第六让位槽-396;导轨-4;
[0042]导轨主体-41;导轨凸边-42;卡块-421;第一伞骨段-51;
[0043]第二伞骨段-52;第三伞骨段-53;第四伞骨段-54;
[0044]第五伞骨段-55;第六伞骨段-56;插接槽-57。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46]如图3-11所示,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包括支撑台架1、模具驱动装置2以及若干个定位模具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架、模具驱动装置以及若干个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与支撑台架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驱动装置设在支撑台架上,所述模具驱动装置驱动定位模具合并或者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架设有导轨,所述定位模具为依次相邻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模具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模块和第四模块沿导轨方向做水平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具还包括若干个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模块具有与第三模块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三模块具有与第二模块贴合的第二贴合面,所述复位弹簧设在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面设有容置复位弹簧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贴合面设有若干个容置复位弹簧的第二容纳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一容纳槽的槽底且另一端抵顶于第二容纳槽的槽底。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卡块,所述第四模块的下表面对应卡块设有卡块让位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驱动装置为气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具设有固定伞骨段的定位槽以及为铆接机让位的铆接通孔。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骨自动化生产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块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以及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超蔡开展陈燕琼范宝家张东亮丁海波王翔鹏丁敬堂萧天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